湖南省浏阳一中、攸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时量:150分 钟总分:150分命题人:李新龙审题人:张敏敏 第I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 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 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 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 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 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 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 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 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 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 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 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 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 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 “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 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 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 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 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 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 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 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 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 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 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 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 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 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髙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 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
湖南省浏阳一中、攸县一中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时量:150 分 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李新龙 审题人:张敏敏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 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 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 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 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 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 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 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 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 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 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 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 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 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 “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 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 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 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 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 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 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 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 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 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 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 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 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 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 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
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 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 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D、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硏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D、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 要素。 B、能否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 责任感。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 慢节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韩琦上其文,召试秘阁校理、 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与时相忤,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 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 煕宁、元丰间,更制变令,士大夫多违己以求合,雍独静默自守。改嘉王、 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目讽使求岀外邸 凡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转运使秩留。宣仁后知其贤,及临政,擢为起居郎,进 中书舍人。 邓润甫除翰林承旨,雍当制。制未出,言事者五人交章攻之,换为侍读学士。 雍言:“二职皆天下精选,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以为奸邪,不当在经幄。 今中外咸谓朝廷姑以是塞言者,如此则邪正何由可辨,善恶何由可明?若每事必 待言,是赏罚之柄,不得已而行,非所以示信天下之道。”润甫仍为承旨。周穜 乞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雍言:“安石持国政,不能上副属任,韭先帝神明 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今穜以小臣辄肆横议,愿正其罪。”从之。 使契丹还,徙右谏议大夫,言:“朝廷重内轻外,选用牧伯,罕辍从班,以 伐阅轻浅者充员,不复为来日虑。愿自今稍积资望,以渐试之。”吴中大饥,方 议振恤,以民习欺诞,敕本部料检,家至户到。雍言:“此令一布,吏专料民而 不救灾,民皆死于饥。今富有四海,奈何谨圭撮之滥,而轻比屋之死乎?”哲宗 悟,追止之。侍御史贾易沽激自喜,中丞赵彦若懦不自立,雍并论之,遂罢易
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 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 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D、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D、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 会心理的核心 要素。 B、能否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 责任感。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单一性。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 慢节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韩琦上其文,召试秘阁校理、 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与时相忤,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 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间,更制变令,士大夫多违己以求合,雍独静默自守。改嘉王、 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凡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转运使秩留。宣仁后知其贤,及临政,擢为起居郎,进 中书舍人。 邓润甫除翰林承旨,雍当制。制未出,言事者五人交章攻之,换为侍读学士。 雍言:“二职皆天下精选,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以为奸邪,不当在经幄。 今中外咸谓朝廷姑以是塞言者,如此则邪正何由可辨,善恶何由可明?若每事必 待言,是赏罚之柄,不得已而行,非所以示信天下之道。”润甫仍为承旨。周穜 乞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雍言:“安石持国政,不能上副属任,非先帝神明,远 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今穜以小臣辄肆横议,愿正其罪。”从之。 使契丹还,徙右谏议大夫,言:“朝廷重内轻外,选用牧伯,罕辍从班,以 伐阅轻浅者充员,不复为来日虑。愿自今稍积资望,以渐试之。”吴中大饥,方 议振恤,以民习欺诞,敕本部料检,家至户到。雍言:“此令一布,吏专料民而 不救灾,民皆死于饥。今富有四海,奈何谨圭撮之滥,而轻比屋之死乎?”哲宗 悟,追止之。侍御史贾易沽激自喜,中丞赵彦若懦不自立,雍并论之,遂罢易
左转彦若,以雍为中丞。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不许。 刑部谳囚,宰执论杀之,有司以为可生,不奉诏,得罪。雍言:“是固可罪,然 究其用心,在于广好生之德耳,若遽以为罪,臣恐邻于嗜杀。今使有司欲杀而朝 廷生之,犹恐仁恩德意不白于天下,而况反是者哉!”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归,未至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转运使秩留 秩:官阶 B、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薄:轻微。 C、以伐阅轻浅者充员,伐:惩罚 D、哲宗嘉纳,囚遂得生嘉:赞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B、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C、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D、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雍任人唯贤。在兖州推官的任上,曾上表推荐韩琦,韩琦官至试秘阁校理: 在邓润 甫的任免上,他力排众议,使邓润甫得以担任翰林承旨一职。 B、郑雍凡事从大局出发。认为朝廷用人“重内轻外”,不利于国家长远利益, 应该逐渐积 累资质和威望;在救灾和清査户籍的问题上,主张把救灾放在首位。 C、郑雍忠直守正。在国家法令多有变更的情况下,他不违心地去迎合,静默自 守;他坚 决反对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弹劾侍御史贾易和中丞赵彦若。 D、郑雍为政有好生之德。在审理囚犯的时候,刑部与下属官吏产生分歧,刑部 判定囚犯 死罪。郑雍支持下属官吏,主张要弘扬好生之德,最后囚犯得以活下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 (2)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髙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左转彦若,以雍为中丞。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不许。 刑部谳囚,宰执论杀之,有司以为可生,不奉诏,得罪。雍言:“是固可罪,然 究其用心,在于广好生之德耳,若遽以为罪,臣恐邻于嗜杀。今使有司欲杀而朝 廷生之,犹恐仁恩德意不白于天下,而况反是者哉!”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归,未至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转运使秩留 秩:官阶。 B、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 薄:轻微。 C、以伐阅轻浅者充员, 伐:惩罚。 D、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嘉:赞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B、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C、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D、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郑雍任人唯贤。在兖州推官的任上,曾上表推荐韩琦,韩琦官至试秘阁校理; 在邓润 甫的任免上,他力排众议,使邓润甫得以担任翰林承旨一职。 B、郑雍凡事从大局出发。认为朝廷用人“重内轻外”,不利于国家长远利益, 应该逐渐积 累资质和威望;在救灾和清查户籍的问题上,主张把救灾放在首位。 C、郑雍忠直守正。在国家法令多有变更的情况下,他不违心地去迎合,静默自 守;他坚 决反对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弹劾侍御史贾易和中丞赵彦若。 D、郑雍为政有好生之德。在审理囚犯的时候,刑部与下属官吏产生分歧,刑部 判定囚犯 死罪。郑雍支持下属官吏,主张要弘扬好生之德,最后囚犯得以活下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 (2)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 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 东军事 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 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 (2)杜甫《蜀相》中“ 两句表达了对理想的君臣际遇关系的肯定与憧憬 (3)李白的《蜀道难》中用“ 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芳 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 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 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 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 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 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 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 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 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 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 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 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 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漏了.”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 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 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 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尤其是有 件事,使我佩服。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每晨我在床 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有一天,打字机 凭空坏了。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那天下午,我出 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 语、厦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 吧。只消教他一次便会。他说 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 东军事。 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分) 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 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 。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表达了对理想的君臣际遇关系的肯定与憧憬。 (3)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两 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阿芳 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 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 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 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 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 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 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 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 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 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 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 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 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漏了.”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 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 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 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尤其是有一 件事,使我佩服。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每晨我在床 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有一天,打字机 凭空坏了。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那天下午,我出 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 语、厦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 吧。只消教他一次便会。他说 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
Wait-a- meenyoot。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 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 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 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乌,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阿芳 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 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 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 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一一乒一一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 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这个老妈并不老,只二十一岁。从此 厨房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打扫房间已 由两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教训他一次,两次 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 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份。那天晚上,我召集 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 我皮鞋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那老妈恭而有礼的回答, “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词的替阿芳 辩护,倒使我不好意思。我情愿屈服。 按: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有私,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 出狱,至此尚未见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阿芳和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 到工作,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只有修理电铃、接 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 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年轻老妈的对 话中,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洗衣服的青年老妈在我限定的时间之前,把我的皮鞋放在门前,但我的心中 还是不平,因为我惩戒阿芳的目的没有达到,他对我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 (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刘伟忠
Wait-a-meenyoot。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 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 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 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乌,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阿芳, 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 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 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 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一一乒一一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 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这个老妈并不老,只二十一岁。从此 厨房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打扫房间已 由两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教训他一次,两次, 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 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份。那天晚上,我召集 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 我皮鞋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那老妈恭而有礼的回答。 “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 。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词的替阿芳 辩护,倒使我不好意思。我情愿屈服。 按: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有私,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 出狱,至此尚未见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阿芳和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 到工作,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只有修理电铃、接 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 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年轻老妈的对 话中,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洗衣服的青年老妈在我限定的时间之前,把我的皮鞋放在门前,但我的心中 还是不平,因为我惩戒阿芳的目的没有达到,他对我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 (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 刘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