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下期期末考试试 卷 本卷共20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总页6页 、语言基础知识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酒馔( zhuan)晦朔(s)傩(nuo)送或棹(no)孤舟 B、踹( chuai)一脚恣(zi)意蕴藉(jI)咬文嚼( C、岑(cen)寂 轻鸢(yun)女娲(w)除臣洗(xin)马 D、鞶(ban鼓睢(su)园蓬蒿ho)茕茕(qun)孑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玷辱陶冶良晨美景兔起鹘落 B、拮据矜持平心而论天高地迥 C、拂拭迟顿阴谋鬼计门衰祚簿 D、鞭苔狭隘日薄夕山涣然冰释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同学们却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 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如果只为了一个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志,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会遭人们嗤之以鼻。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 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解放军不断应对多种安全威胁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B、中国现代企业的灵魂在于“中国制造”,怎样才能摆脱故步自封,重振华夏雄风?事实证 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 C、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 权的罪名不成立 D、虽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这并不很大的收益却会由于其他商品价
湖南省浏阳一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二语文下期期末考试试 卷 本卷共 20 题,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试卷总页 6 页 一、语言基础知识题(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酒馔.(zhuàn) 晦朔.(sù) 傩.(nuó)送 或棹.(nào)孤舟 B、 踹.(chuài)一脚 恣.(zì)意 蕴藉.(jí) 咬文嚼.(júe)字 C、 岑.(cén)寂 轻鸢.(yuān) 女娲.(wā) 除臣洗.(xiǎn)马 D、 鞶.(bān)鼓 睢.(suí)园 蓬蒿.(hāo) 茕茕..(qún)孑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兔起鹘落 B、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 C、拂拭 迟顿 阴谋鬼计 门衰祚簿 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涣然冰释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同学们却安然无恙 ....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 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如果只为了一个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志 ....,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会遭人们嗤之以鼻。 D、在已经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 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解放军不断应对多种安全威胁、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B、中国现代企业的灵魂在于“中国制造”,怎样才能摆脱故步自封,重振华夏雄风?事实证 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 C、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 权的罪名不成立。 D、虽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这并不很大的收益却会由于其他商品价
格的上涨而被抵销,结果其实际总收入还有可能下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 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 言清新活泼。《边城》、《湘行散记》最具代表 D、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小说《变色龙》、《套中 人》和戏剧《樱桃园》都很著名,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 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 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 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 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 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 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 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拨开 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 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 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 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 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 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 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 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 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过
格的上涨而被抵销,结果其实际总收入还有可能下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 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 言清新活泼。《边城》、《湘行散记》最具代表。 D、契诃夫是 19 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小说《变色龙》、《套中 人》和戏剧《樱桃园》都很著名,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 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 1.5 万册 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 会场,脱去外套,露出 T 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 3 月 2 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 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 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 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拨开 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 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 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 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 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 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 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 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 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过
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 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 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 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采 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 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 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 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 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 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 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6、“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 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 7、.“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一 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以 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8、一方面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其原因表述最准确的一项 A、有人喜欢中国的传统经典,有人不喜欢
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 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 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 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 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采 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 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 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 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 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 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 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6、“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 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 7、.“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一 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以 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8、一方面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其原因表述最准确的一项 是 ( ) A、有人喜欢中国的传统经典,有人不喜欢
B、于丹的书中立意有可取之处,但她也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猥亵了孔子。 于丹虽然与民众分享了文化利益,但她让经典从学术金字塔上走下来了 D、她的书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但她 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三、文盲文阅读(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沈贞甫墓志铭(节选)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 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 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 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 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 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 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 吓,众所现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 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 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 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好知之如此, 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 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①,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 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 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①精庐,学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盖予屏居江海之滨 屏:收敛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B、于丹的书中立意有可取之处,但她也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猥亵了孔子。 C、于丹虽然与民众分享了文化利益,但她让经典从学术金字塔上走下来了。 D、她的书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但她 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三、文言文阅读(18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沈贞甫墓志铭(节选)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 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 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 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 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 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 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 吓,众所现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 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 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 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好知之如此, 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 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①,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 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 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①精庐,学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予屏.居江海之滨 屏:收敛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胜: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天乎命乎不可知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而竟以病死,悲夫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 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B.归有光和沈贞甫是姻亲,两人志趣相投,常常用文字书信往来,交游甚欢。 C.作者写自己困顿不得志,又历经死丧忧患,狼狈不堪,世人嗤笑,但贞甫却不因世俗 之风而改变对作者的态度,他与世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 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12、文言翻译(9分,每小题3分)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2)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译文: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译文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6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郡圃春晚
D.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胜: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 天乎.命乎不可知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 而竟以.病死,悲夫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 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B.归有光和沈贞甫是姻亲,两人志趣相投,常常用文字书信往来,交游甚欢。 C.作者写自己困顿不得志,又历经死丧忧患,狼狈不堪,世人嗤笑,但贞甫却不因世俗 之风而改变对作者的态度,他与世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 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12、文言翻译(9 分,每小题 3 分)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 (2)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译文: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译文: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6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郡圃春晚 韩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