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 、古诗文 (一)经典古诗文积累(4分) 1.默写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3)、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 (4)、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中的“ ”亦有此妙。 (2)杜甫的《望岳》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 (二)古诗文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5题。(4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一19题。(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淸,亭亭浄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2013 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2013.05 一、古诗文 (一)经典古诗文积累(4 分)。 1.默写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 。 , 。 2、依据课文填空。(4 分) (1)、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琵琶行》) (3)、春色满园关不住, 。 (叶绍翁《游园不值》) (4)、羌笛何须怨杨柳, 。 (王之涣《凉州词》)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 分) (1)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中的“ , ”亦有此妙。 (2) 杜甫的《望岳》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 是 , 。 (二)古诗文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4~5 题。(4 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 一 19 题。(14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陶后鲜有闻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 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 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 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方得一车②以其贵故 ③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2 、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2-14题。(8分)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骊.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 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很文稚,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垢,头稍冋前 伸,兔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微微动,把汁水吸进去,砺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位姐妲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 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 可爱者甚蕃. 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2 分) 昔有长者子① ,入海取沉水②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 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 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 注释】 ①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 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 名。③ 售:卖出去。 ④ 直:通“值”。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 方.得一车 ② 以.其贵故 ③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11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12—14 题。(8 分)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骊.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 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很文稚,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垢,头稍向前 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微微一动,把汁水吸进去,砺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位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 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
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 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 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走去。……-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 的,早晩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垢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 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12.《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 )国作家 )(人名)。(2分) 13.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两位太太吃牡蜗的细节?(3分) 4.回忆全文,下面三个片断都是“我”对于勒的观察,比较分析三处描写,揣摩“我”是在怎样的情境 下,怀着怎样的心情观察的。(3分) A.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B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 愁容,万良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6分) 怀念老陆(冯骥才) ①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 如江南的水乡。 ②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餐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 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 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噓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 ③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思想原则上做和事佬。凡是读过他的《围
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 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 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走去。……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 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垢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 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12.《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 )国作家( )(人名)。(2 分) 13.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两位太太吃牡蜗的细节?(3 分) 14.回忆全文,下面三个片断都是“我”对于勒的观察,比较分析三处描写,揣摩“我”是在怎样的情境 下,怀着怎样的心情观察的。(3 分) A.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B.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 愁容,万良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16 分) 怀念老陆(冯骥才) ①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 如江南的水乡。 ②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餐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 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 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 ③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思想原则上做和事佬。凡是读过他的《围
墙》乃至《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笔尖里的针芒。只不过他常常是绵里藏针。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 也来自他的小说观。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高晓声和汪曾棋 都是这样。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④一次我到无锡开会,就近去苏州拜访他。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一边在园中游赏,一边听他讲 苏州的园林。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毎条 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 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我接着说:还像吃桃子,吃去桃肉,里边有 个核儿,敲开核儿,又一个又白又亮又香的桃仁。”老陆听了很高兴,禁不住说:“大冯,你算懂小说的。” ⑤记得那天傍晩,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 领究竟在哪里了。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色香味俱佳,却看不岀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饭菜用罢,最 后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淡又鲜美,直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顿时把这顿 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大家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汤不好,把前边的 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然后目光又是-闪,好似来了灵感,他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我 笑道:“老陆,你的一切全和小说有关。” ⑥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 小说艺术的玄机 ⑦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那是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苏州地方政府分座两层小楼给他,还配给他一辆小车。 老陆第一次在新居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 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 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 ⑧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软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不知这摆手,是否定这个瞎诌的玩笑,还是羞于再提那次的傻样?
墙》乃至《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笔尖里的针芒。只不过他常常是绵里藏针。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 也来自他的小说观。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高晓声和汪曾棋 都是这样。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④一次我到无锡开会,就近去苏州拜访他。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一边在园中游赏,一边听他讲 苏州的园林。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每条 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 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我接着说:“还像吃桃子,吃去桃肉,里边有 个核儿,敲开核儿,又一个又白又亮又香的桃仁。”老陆听了很高兴,禁不住说:“大冯,你算懂小说的。” ⑤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 领究竟在哪里了。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色香味俱佳,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饭菜用罢,最 后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淡又鲜美,直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顿时把这顿 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大家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汤不好,把前边的 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然后目光又是一闪,好似来了灵感,他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我 笑道:“老陆,你的一切全和小说有关。” ⑥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 小说艺术的玄机。 ⑦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那是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苏州地方政府分一座两层小楼给他,还配给他一辆小车。 老陆第一次在新居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 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 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 ⑧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软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不知这摆手,是否定这个瞎诌的玩笑,还是羞于再提那次的傻样?
⑨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那是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美术馆开画展。租了一辆卡车, 装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车子走了一天,凌晨四时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 画框玻璃粉粉碎。当时我不知道这件事,身在苏州的陆文夫却听到消息。据说在他的关照下,用拖车把我 的车拉岀沟,并拉到苏州一家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这便使我三天后在上海的画展得以顺 利开幕,否则便误了大事。事后我打电话给老陆,几次都没找到他。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他也 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⑩作家比其他艺术家更具有生养自己的地域的气质。作家往往是那一块土地的精灵。比如老舍和北京 鲁迅和绍兴,巴尔扎克和巴黎。他们的心时时感受着那块土地的欢乐与痛苦。他们的生命与土地的生命渐 渐地融为—体—从精神到形象。这便使我一想起老陆,总会在眼前晃过苏州独有的景象。于是,老陆去世 那些天,提笔作画,不觉间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 静得岀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我听了一征,再·想,我明白了,我怀念老陆了。 15.第②段中写从维熙和张贤亮两位作家有什么作用?(2分) 16.第4-5节中老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小说创作的看法,仔细揣摩用白己的话归纳老陆的小说创作观。(4 17.仔细阅读第7-9节,各用一句话概括所叙的两件事,并回答这两件事各白表现老陆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分) 18.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记叙文中常常穿插议论文字,比如本文的第⑥段就是如此。分析这段文字的表 达效果。(2分) 揣摩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我作水墨江南水乡画和妻子对我画作的评价?(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6分)
⑨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那是 1991 年冬天,我在上海美术馆开画展。租了一辆卡车, 装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车子走了一天,凌晨四时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 画框玻璃粉粉碎。当时我不知道这件事,身在苏州的陆文夫却听到消息。据说在他的关照下,用拖车把我 的车拉出沟,并拉到苏州一家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这便使我三天后在上海的画展得以顺 利开幕,否则便误了大事。事后我打电话给老陆,几次都没找到他。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他也 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⑩作家比其他艺术家更具有生养自己的地域的气质。作家往往是那一块土地的精灵。比如老舍和北京, 鲁迅和绍兴,巴尔扎克和巴黎。他们的心时时感受着那块土地的欢乐与痛苦。他们的生命与土地的生命渐 渐地融为一体—从精神到形象。这便使我一想起老陆,总会在眼前晃过苏州独有的景象。于是,老陆去世 那些天,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 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我听了一征,再一想,我明白了,我怀念老陆了。 15.第②段中写从维熙和张贤亮两位作家有什么作用?(2 分) 16.第 4-5 节中老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小说创作的看法,仔细揣摩用白己的话归纳老陆的小说创作观。(4 分) 17.仔细阅读第 7-9 节,各用一句话概括所叙的两件事,并回答这两件事各白表现老陆怎样的性格特点。 (4 分) 18.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记叙文中常常穿插议论文字,比如本文的第⑥段就是如此。分析这段文字的表 达效果。(2 分) 19.揣摩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我作水墨江南水乡画和妻子对我画作的评价?(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题(1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