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积累与运用(-(二)(三)(四)(五)写作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农人是教诲 )世人的导师,是深an()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 夏的骄阳下,挥镰而舞;秋的暮色中,荷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谱 写了一首最美的诗。 2.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 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 是 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 直开到秋末。 A、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变幻 传承赏心悦目 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3.古诗文默写(4分) (1)《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 身世浮沉雨打萍 (4)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 谢中书书》 4.仔细观察下图,(1)写出漫画的主要内容,注意适当的顺序,(2)写出漫画的寓意,用 上一个成语。(3分) 宝宝,来陆 爷爷聊会儿。 你叉不会上 ,怎么聊呀
山东省东营市 2015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积累与运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写作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 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农人是教诲( )世人的导师,是深ā.n.( )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 夏的骄阳下,挥镰而舞;秋的暮色中,荷.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谱 写了一首最美的诗。 2.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2 分)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 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 是 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 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B、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3.古诗文默写(4 分) (1)《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 , 。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3) ,身世浮沉雨打萍。 (4)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 谢中书书》 4.仔细观察下图,(1)写出漫画的主要内容,注意适当的顺序,(2)写出漫画的寓意,用 上一个成语。(3 分)
综合性学习。(5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 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 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 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1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 的古诗(词)(1分) 答 (3)【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 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请你从上列三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30字左右的导读文字。 我选择【栏 】来写。(3分) 6.名著阅读。(4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甲)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 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 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1)选段出自文学名著《 (2)文中的(甲)是(人名) 。请写出与他有关的另外两个故事名 第二部分阅读(50分) 古诗词赏析(4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5.综合性学习。(5 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 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 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 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1 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 的古诗(词)(1 分) 答: (3)【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 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请你从上列三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 30 字左右的导读文字。 我选择【栏目_____】来写。(3 分) 6.名著阅读。(4 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甲)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 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 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1)选段出自文学名著《 》。 (2)文中的(甲)是 (人名)__________。请写出与他有 关的另外两个故事名 字 , 。 第二部分 阅读(50 分) 一. 古诗词赏析(4 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注:本诗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时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2分) 8.结合诗句分析整首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 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 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 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 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攜⑦(zhen)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 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 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 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史记荆轲列传》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 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注:本诗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时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2 分) 答: 8.结合诗句分析整首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 分)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 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 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 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 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 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 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 11 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 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史记.荆轲列传》)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 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椹]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 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9.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1)长跪而谢之(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4)图穷而匕首见( 10.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12.甲乙两文在在对人物的刻画手法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文后题目(7分) 故乡(节选)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 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雅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 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 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 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 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 13.上文中三个加横线“辛苦”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分)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 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9.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2 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10.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 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11.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在在对人物的刻画手法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4 分)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文后题目(7 分) 故乡(节选)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 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 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 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 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 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 13.上文中三个加横线“辛苦”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 分)
14.“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15.怎样理解第3段末关于希望的两句话的内涵?(2分) 四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1分) 三代同堂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 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 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 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 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 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 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着人身上采集 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 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 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 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 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 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 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 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 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 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 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 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 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4.“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2 分) 15. 怎样理解第 3 段末关于希望的两句话的内涵?(2 分) 四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1 分) 三代同堂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 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 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 13 万年前,没有一个人 的寿命超过 30 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 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 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 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 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 3 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着人身上采集 了 600 多个完整的线 粒体 DNA 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 7 万 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 2000 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 30 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 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 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 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 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 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 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 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 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 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 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 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 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 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