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题号 卷面书写总分 -][-][三] 得分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得分评卷人」(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山岛竦峙(《观沧海》曹操)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诸葛亮)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⑥报君黄金台上意, (《雁门太守行》李贺) ⑦窈窕淑女, (《诗经·周南》) ⑧巴东三峡巫峡长, (《三峡》郦道元) 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一(4)题。(9分) 有一些灯zhin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不与夏虫语寒, 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 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 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 勾xa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玄机( )灯zhan()不禁( 笔 A xIaot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是 (2分) (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 ,“不与曲人语道”中,“语”的意思 是 。(2分) (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在《水浒》中,绰号“智多星”的人是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遇 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2)《伊索寓言》是一部 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 4.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一部分人还做着伤害它们的事情,作为当代中学生,该为鸟类做 些什么呢?八(3)班学生准备4月4日下午2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朋友” 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2分)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20个字
2012 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题号 一 二 三 卷面书写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 句) ① ,山岛竦峙 (《观沧海》 曹操)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晏殊) ③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诸葛亮)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⑥报君黄金台上意, 。 (《雁门太守行》李贺) ⑦窈窕淑女, 。 (《诗经·周南》) ⑧巴东三峡巫峡长, 。 (《三峡》 郦道元) 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 分) 有一些灯 zhǎn 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不与夏虫语寒, 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 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 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 勾 xiā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玄机( ) 灯 zhǎn ( ) 不禁( ) 一笔勾 xiāo( ) (2)文中 “ ”一词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是 (2 分) (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 ,“不与曲人语道”中,“语”的意思 是 。(2 分) (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 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在《水浒》中,绰号“智多星”的人是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遇 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2)《伊索寓言》是一部 。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 手法。 4.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一部分人还做着伤害它们的事情,作为当代中学生,该为鸟类做 些什么呢?八(3)班学生准备 4 月 4 日下午 2 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朋友” 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2 分)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 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 20 个字 得分 评卷人
(2)班会前班级同学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 改。(6分 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 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 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 二、【C】多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能否繁殖的良好环境 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 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A】句语序需要调整。 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③【C】句前后语意不一致,请适当调整 (3)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分) 二、阅读(55分) 得分|评卷7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论苦难》(周国平) 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 么渺小;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 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天有不测风云 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 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 外 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 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 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 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 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 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 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 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 不上什么正义感。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 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 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 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 注定失败 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
(2)班会前班级同学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 改。(6 分) 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 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 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 二、【C】多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能否繁殖的良好环境。 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 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A】句语序需要调整。 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③【C】句前后语意不一致,请适当调整。 (3)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 分)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8 分) 《论苦难》(周国平) 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 么渺小;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 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 ——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 外。 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 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 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 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 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 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 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 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 不上什么正义感。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 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 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 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 注定失败。 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 得分 评卷人
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 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 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一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 ⑧我们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轻松的,因为他有净化和升华。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要演 戏。我们只是忍受着人间寻常苦难的普通人。 ⑨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我为接受找到的唯一理由是, 人生在总体上就是悲剧,因此就不必追究细节的悲惨了。塞涅卡在相似意义上说:“何必为 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⑩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 都是过眼烟云。 (选自周国平新浪博客,有删改) 5文章以“日本大地震”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6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承受苦难?为什么要这样承受苦难?(4分)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1)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一一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2)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 8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60字)(5分) 链接材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后,在停电、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 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大量人群聚集、骚乱的情 景;没有人声鼎沸、夺路而逃的慌乱景象,连候车回家的人们都是默默地排队。几百人在 处广场避难,无一人抽烟,听不到有人抱怨,更听不到大声喧哗。看到有人在奔跑,那是热 心人在拿毯子和食物,帮助老人、妇女和孩子。几小时后避难者离去,地上干干净净,看不 到一点垃圾,也没有从报道中耳闻有人趁火打劫的暴力犯罪现象 [二](22分) 《山的呼唤》(琼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 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 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 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 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 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 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 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 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 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⑧我们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轻松的,因为他有净化和升华。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要演 戏。我们只是忍受着人间寻常苦难的普通人。 ⑨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我为接受找到的唯一理由是, 人生在总体上就是悲剧,因此就不必追究细节的悲惨了。塞涅卡在相似意义上说:“何必为 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⑩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 都是过眼烟云。 (选自周国平新浪博客,有删改) 5.文章以“日本大地震”开头有什么作用?(3 分) 6.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承受苦难?为什么要这样承受苦难?(4 分)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6 分) 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⑵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 8.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 60 字)(5 分) 链接材料: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了 9.0 级地震后,在停电、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 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大量人群聚集、骚乱的情 景;没有人声鼎沸、夺路而逃的慌乱景象,连候车回家的人们都是默默地排队。几百人在一 处广场避难,无一人抽烟,听不到有人抱怨,更听不到大声喧哗。看到有人在奔跑,那是热 心人在拿毯子和食物,帮助老人、妇女和孩子。几小时后避难者离去,地上干干净净,看不 到一点垃圾,也没有从报道中耳闻有人趁火打劫的暴力犯罪现象。 [二] (22 分) 《山的呼唤》(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 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 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 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 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 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 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 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 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 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 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 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 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 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 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 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 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 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 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 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 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 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 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 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 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 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 呼唤着我。 9.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 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4分) 10.文中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 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4分) (1)白天的玉山: (2)夜晚的玉山 11.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12.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3.作者笔下的山神奇而美丽,令人向往。你曾登临过哪些山?试用形象的文字描述一、两 处风景,突出山的特点及你登山的感受。(6分) [三](15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 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 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 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 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 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 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 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 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 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 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 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 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 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 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 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 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 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 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 呼唤着我。 9.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 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4 分) 答: 10.文中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 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4 分) ⑴白天的玉山: ⑵夜晚的玉山: 11.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 分) 12.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13.作者笔下的山神奇而美丽,令人向往。你曾登临过哪些山?试用形象的文字描述一、两 处风景,突出山的特点及你登山的感受。(6 分) [三] (15 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可 (2)蒙络摇缀络 (3)佁然不动怡然: (4)悄怆幽邃悄怆: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6.《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 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3分) 17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 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分) 三、写作(55分) 18.题目:我心中的 得分评卷人」提示与要求 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和短语(如:偶像、理想家园、歌、秘密、烦恼 明灯……),将标题补充完整后作文。②写成记叙文,恰当运用表达方式 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题目: 田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鱼可百许头 可: (2)蒙络摇缀 络: (3)佁然不动 怡然: (4)悄怆幽邃 悄怆: 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6.《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 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 “ ”。(3 分) 17.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 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 分) 三、写作(55 分) 18.题目:我心中的____________ 提示与要求: 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和短语(如:偶像、理想家园、歌、秘密、烦恼、 明灯……),将标题补充完整后作文。②写成记叙文,恰当运用表达方式。 ③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题目: 100 得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