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授课时数3学时(120分钟)06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对象授课授课地点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时间教学掌握:显微技术、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用途。熟悉: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目的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要求重点教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样品制备方法。重点难点难点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电子课件1.英文思考题5'2.授课内容:2.1 techniques of microscopy30"2.2 techniques of cytochemistry30*教学2.3 techniques of cell sorting1步骤2.4 cell engineering15'2.5 techniques of isolation15'2.6methods ofmolecularbiology10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5'思考题或见课程网站作业研究性教学教学法参考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1.分辨率(resolution)5.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2.荧光(fluorescence)6.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3.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microscope)SEM)4.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7.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canningtransmission6
6 授课 对象 06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 授课时数 3 学时(120 分钟) 授课 时间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 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掌握:显微技术、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用途。 熟悉: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 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样品制备方法。 难点 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 步骤 1.英文思考题 2.授课内容: 2.1 techniques of microscopy 2.2 techniques of cytochemistry 2.3 techniques of cell sorting 2.4 cell engineering 2.5 techniques of isolation 2.6 methods of molecular biology 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5’ 30’ 30’ 1’ 15’ 15’ 10 5’ 思考题 或 作业 见课程网站 教学法 参考 研究性教学 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 1. 分辨率(resolution) 2. 荧光(fluorescence) 3.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4. 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5. 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 6.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7. 扫 描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TEM)21.细胞工程技术(cell engineering)8.高压电子显微镜(high-voltageelectron22.原代培养(primaryculture)microscopy,HVEM)23.愈伤组织(callus,culli)9.负染色(negative stainning)24.细胞融合(cell fusion)25.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antibody10.铸型技术(shadowcasting)11.冰冻断裂复型(freeze-fracturereplication)技术technique)12.冰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26.显微操作术(micromanipulation)13.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27.差速离心(differentialcentrifugation)tunnelingmicroscope,STM)28.移动区带离心(moving-zonecentrifugation)14.酶细胞化学技术(enzyme.cytochemistry)29.等密度离心(isodensitycentrifugation)15.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30.层析分离技术(chromatography)16.免疫电镜(immunoelectronmicroscopy)31.凝胶过滤层析(gelfiltrationchromatography)17.染色体分选(chromosomesorting)32.亲和层析(affinitychromatography)18.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33.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19.显微荧光光度术(microfluorometry)34.基因克隆(genecloning)20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35.基因敲除(geneknockout)NMR)7
7 electron microscopy,STEM) 8. 高压电子显微镜 (high-voltage electron microscopy,HVEM) 9. 负染色(negative stainning) 10. 铸型技术(shadow casting) 11. 冰冻断裂复型(freeze-fracture replication)技术 12. 冰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 13. 扫 描 隧 道 显 微 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14. 酶细胞化学技术(enzyme cytochemistry) 15.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16. 免疫电镜(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17. 染色体分选(chromosome sorting) 18. 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 19. 显微荧光光度术(microfluorometry) 20 核 磁 共 振技 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21. 细胞工程技术(cell engineering) 22.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 23. 愈伤组织(callus, culli) 24.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25.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 26. 显微操作术(micromanipulation) 27.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28. 移动区带离心(moving-zone centrifugation) 29. 等密度离心(isodensity centrifugation) 30. 层析分离技术(chromatography) 31.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32.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33.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34. 基因克隆(gene cloning) 35.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3.细胞质膜与跨膜运榆授课3.4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3.1概述3.5物质的跨膜运输章节3.2红细胞膜结构3.6膜泡运输3.3质膜的化学组成授课授课时数06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9学时(360分钟)对象授课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时间掌握:掌握红细胞质膜、膜骨架组成。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膜蛋白的功能和膜蛋白的研究方法。教学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即不对称性和流动性。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在被动运输中的作用。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参与主动运输的运输ATPase,膜泡运输,简单扩、促进扩散及其特点。目的热悉:熟悉扩散与渗透、分清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主要特点。并注意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动要求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比较,熟悉P型离子泵、V型泵、F型泵。了解:了解膜脂的主要类型、特性和功能:脂质体的制备和作用。膜糖的存在方式、膜糖的功能。重点教学质膜的结构和运输功能。重点难点难点膜泡运输的方法及原理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电子课件1.英文思考题5'2.授课内容:3.1概述153.2红细胞膜结构50'教学3.3质膜的化学组成50'3.4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步骤603.5物质的跨膜运输603.6膜泡运输105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15思考题或见课程网站作业教学法参考研究性教学
8 授课 章节 3.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3.1 概述 3.2 红细胞膜结构 3.3 质膜的化学组成 3.4 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3.5 物质的跨膜运输 3.6 膜泡运输 授课 对象 06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 授课时数 9 学时(360 分钟) 授课 时间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 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掌握:掌握红细胞质膜、膜骨架组成。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膜蛋白的功能和膜蛋白的研究方法。 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 即不对称性和流动性。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在被动运输中的作用。主动运输的 特点和参与主动运输的运输 ATPase, 膜泡运输,简单扩、促进扩散及其特点。 熟悉:熟悉扩散与渗透、分清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主要特点。并注意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动 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比较,熟悉 P 型离子泵、V 型泵、F 型泵。 了解:了解膜脂的主要类型、特性和功能;脂质体的制备和作用。膜糖的存在方式、膜糖的功能。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质膜的结构和运输功能。 难点 膜泡运输的方法及原理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 步骤 1.英文思考题 2.授课内容: 3.1 概述 3.2 红细胞膜结构 3.3 质膜的化学组成 3.4 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3.5 物质的跨膜运输 3.6 膜泡运输 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5’ 15 50’ 50’ 60 60 105 15 思考题 或 作业 见课程网站 教学法 参考 研究性教学
授课4.细胞环境与互作4.3细胞识别与粘着章节4.1细胞表面4.4细胞连接4.2细胞外基质授课授课时数9学时(360分钟)06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对象授课授课地点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时间1.细胞通过表面发生的作用包括细胞识别、细胞粘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等。了解细胞表面的概念、结构特点、与质膜的关系等。2.细胞外基质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由三大类成份构成的。蛋白聚糖:它们能够形成水性的胶状物:结构蛋白:如胶原和弹性蛋白,它们赋予细胞外基质一定的强度和韧性:粘着蛋白,如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联蛋白,它们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学习细胞外基质,重点是学习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三大类成份的组成、相互间以及与细胞质膜的关系。教学3.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的认识和鉴别。细胞粘着则是指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某种方式粘合在一起,组成组织或与其他组织分开,这种目的粘合的方式比较松散。另外从事件发生的次序来说,细胞识别在先,细胞粘着在后,识别是粘着的基础。重点要求要掌握各种粘着蛋白的结构和功能。4.细胞在识别和粘着的基础上进行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三种方式:紧密连接、斑块连接、通讯连接。比较复杂的是斑块连接,它又可分为四种连接方式:粘着带、粘着斑、桥粒、半桥粒。对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根据连接蛋白与细胞骨架的关系,以及是否是细胞与细胞的连接,还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这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建立细胞社会学的观念,即多细胞的生物体是一个细胞的社会,组成机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地维持整个生命的生命活动。重点:教学细胞外基质,细胞识别,细胞连接。重点难点难点细胞社会学的观念的建立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电子课件1.英文思考题5'2.授课内容:4.1细胞表面30教学4.2细胞外基质50*步骤4.3细胞识别与粘着50'4.4细胞连接60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思考题或见课程网站作业教学法研究性教学参考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9
9 授课 章节 4. 细胞环境与互作 4.1 细胞表面 4.2 细胞外基质 4.3 细胞识别与粘着 4.4 细胞连接 授课 对象 06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 授课时数 9 学时(360 分钟) 授课 时间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 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1. 细胞通过表面发生的作用包括细胞识别、细胞粘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等。了解细胞表面的概念、 结构特点、与质膜的关系等。 2. 细胞外基质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由三大类成份构成的。蛋白聚糖:它们能够形成水性的胶状物; 结构蛋白:如胶原和弹性蛋白,它们赋予细胞外基质一定的强度和韧性;粘着蛋白, 如纤粘连蛋白和层粘 联蛋白,它们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学习细胞外基质,重点是学习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三大类成份的组成、 相互间以及与细胞质膜的关系。 3.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的认识和鉴别。 细胞粘着则是指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某种方式粘合在一起,组成组织或与其他组织分开,这种 粘合的方式比较松散。另外从事件发生的次序来说,细胞识别在先,细胞粘着在后,识别是粘着的基础。重点 要掌握各种粘着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在识别和粘着的基础上进行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三种方式: 紧密连接、斑块连接、通讯连接。 比较复杂的是斑块连接,它又可分为四种连接方式:粘着带、粘着斑、桥粒、半桥粒。对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根据连接蛋白与细胞骨架的关系, 以及是否是细胞与细胞的连接, 还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这是本 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建立细胞社会学的观念,即多细胞的生物体是一个细胞的社会,组成机体的 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地维持整个生命的生命活动。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细胞外基质,细胞识别,细胞连接。 难点 细胞社会学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 步骤 1.英文思考题 2.授课内容: 4.1 细胞表面 4.2 细胞外基质 4.3 细胞识别与粘着 4.4 细胞连接 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5’ 30 50’ 50’ 60 思考题 或 作业 见课程网站 教学法 参考 研究性教学 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