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官感知的境地。 但是,由于重力的原因尚属未知,不曾发现,是否重力因 此而成为隐秘的原因,因而应逐出哲学呢?固信于此的人应当 心不要堕入致使哲学的基础倾覆的陷阱中。因为原因通常沿着 由较复杂的事物通向较简单的事物的连续链条发挥作用,我们 一旦抵达最简单的原因就无法再向前进。因此,对这最简单的 原因不能指望或得到力学的说明或解释,如果能得到的话,它 就不是最简单的了。你们不是称这些最简单的原因为隐秘的, 要驱逐它们吗?那你们就必须驱逐由它们所直接决定的,以及 又进一步决定着的,直至哲学得到彻底清洁,消除所有原因为 止。 有些人说重力是不可思议的,称之为永恒的奇迹。所以他 们应当抛弃它,因为不可思议的原因在物理学中没有地位。对 于这种败坏一切哲学的奇谈怪论不值得浪费时间去反驳。因为 他们或者是要否认重力存在于物体之内,但不能这样说出来, 或者因此而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因为它不能由物体的其他性质 因而也不能由力学原因产生出来。但物体当然是有其第一性的 质的;而正因为它们是第一性的,才不依赖于其他性质。至于 所有这些第一性的质在他们眼中是否同样地不可思议,是否要 一概加以摒弃,至于我们所想要掌握的哲学在他们眼中究竟是 一种怎样的哲学,则任凭他们去想了。 还有些人不喜欢这种天体物理学,因为它与笛卡儿 (Descartes)的观,点相矛盾,似乎很难加以调和。由他们欣赏 自己的观点好了,只是他们应做得公平些,不要否认我们同他 们一样需要享有自由。既然牛顿哲学对我们来说是真理,就让 我们拥有欢迎它、维护它的自由,去追求得到现象证实的原 14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因,而不是单凭想象、得不到证实的原因,真正的哲学,其职 责在于由真正存在的原因去追寻事物的本性,去发现伟大的造 物主实际上选定的建立这个最美好的宇宙结构的规则,而不是 他可能用以做出同样创造的别的规则,如果他愿意的话。有足 够的理由设想,由几种原因,彼此有所不同,能引出相同的效 果来;但真正的原因是那能实际起作用的一个,其他的在真正 的哲学中没有地位。时钟的时针运动是相同的,它既可能是重 锤驱动的,也可能是内部发条驱动的,如果某一时钟的确是重 锤驱动的,而竟有人以为是发条在推动它,并由其原理出发, 不作深入检查,去解释指针的运动,便要遭到嘲笑。因为他所 应采取的方法无疑应当是先仔细察看机器的内部机件,再找出 造成运动的真正原因。有些哲学家以为天上充满持续作涡旋运 动的最精美的物质,他们如是行事同样应受到嘲笑。因为,即 使他们曾用这种假设对现象做出精确的解释,我们也不能说他 们已发现了真正的哲学和天体运动的真正原因,除非他们确能 证明那些原因的存在,或者至少证明不存在其他的原因。所 以,如果已证明所有物体相互吸引确实存在in rerum natrra (于自然界)的性质,而且如果天体如何运动的问题也由这一 性质得到解决的话,任何人反对这种解释并仍主张应当由涡旋 说来说明天体运行都将是十分鲁莽的,尽管我们认为这种对运 动的说明是可能的。但我们并不认同这样的学说,因为涡旋无 法解释本书作者由最明白不过的理由充分地证明了的那些现 象。所以,那些人必定是热衷于妄想,在执迷不悟和忽发奇想 中无聊地消磨时光。 如果行星和彗星物体是由涡旋携带绕太阳运动行的,这样 的物体以及涡旋中紧挨着它们的部分,必定以相同的速度和方 15
·影啊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向运动,对于同样体积的物质必具有相同的密度、相同的惯 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星和彗星,当它们出现在天空的同一 区域时,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假定天空流 体中太阳距离相同的部分必定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 旋转,所以行星运动采取一种速度和方向,而慧星采取另一 种。由于这一说明无济于事,我们只能要么认为天体不是涡旋 带动的,要么认为它们的运动不是出自同一种涡旅,而是由几 种不同的围绕太阳充斥弥漫于天空的涡旋推动的。 如果同一天空中有几种不同的涡旋,并且它们相互穿透, 作着不同的环绕运动,那么,由于这种运动必须与它们所携带 的物体的运动相一致,而这些物体的运动又如此规则,在圆锥 截面上有时如此偏心,有时又近乎于圆周,人们必定要十分合 理地发问,这些涡旋是怎样保持住整体,并在漫长岁月中物质 的相互碰撞作用下避免任何干扰的?无疑,如果这些臆想的对 运动的说明比行星和彗星真实运动来得复杂和困难,似乎就没 有理由让它们进入哲学,因为真正的原因应当比其效果简单。 人们要沉溺于幻想中自然无法禁止,譬如,某人偏要断言,行 星和彗星像我们的地球一样为大气所包围,这样的假设似乎也 比涡旋说更加可信;他再想象这些大气由其本性驱使以圆锥曲 线环绕太阳运动,这样的运动也比相互穿透的涡旋运动更易于 为人接受;最后,行星和彗星被它们的大气裹携作绕日运动, 于是,他就为自己发现了天体运动的原因而欢呼。然而,他要 是抛弃大气假说和涡旋说中的任何一个就必须也抛弃另一个, 因为纵是两滴水也不比这两种虚幻的假说更为相像。 伽里略(Galileo)曾证明,抛出的石头沿抛物线运动,它 之所以偏离直线路径而走这条曲线是因为石头指向地球的重 16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力,即因为一种隐秘的质。但现在可能有某位比他更机巧的人 出现,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其原因:他设想某种微细的物质, 不为我们的视觉、触觉,或其他任何感觉所感知,它充满地球 表面附近及相连接的空间,这种物质沿不同方向,常常是相反 的,和各种速度掠过抛物线。再看他多么轻易地解释了上述石 头的偏离。他说,石头浮动于这种微细的流体内,随它一同运 动,不能选择但能画出相同的图形。而流体沿抛物线运动,所 以石头当然也必定沿抛物线运动。这位哲学家竞能将自然现象 诉诸力学的原因,诉诸物质和运动,如此清楚明白以至于最平 庸的人也能懂得,难道他的敏锐不是异乎寻常的吗?难道我们 不应当为这位新伽里略运用如此之多的数学,把已经被侥幸排 除出去的隐秘的质再请回哲学中而感到欣慰吗?可是我已为纠 缠于无聊的话题这么久而羞愧了。 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彗星的数目肯定是很大的;它们的运 动完全是规则的,并服从与行星一样的规律。它们运动的轨道 是圆锥曲线,其偏心率很大。它们各依其轨道经过天空的各个 区域,完全自由地穿过行星区域,它们的运动往往与天宫的顺 序相反。天文学观测最明显不过地证实了这些现象,它们不为 涡旋说所解释,而且,它们的确是与行星的涡旋说尖锐对立 的。如不把这种虚构的物质从天体空间中彻底清除掉,彗星的 运动便没有余地。 因为,如果行星是为涡旅襄携绕太阳运动的,则如上所 述,涡旋中直接包围着每颗行星的部分必定与行星密度相同。 因而所有与地球轨道周界相邻接的物质都与地球密度相同。但 是这个巨大的球体与土星的球体必定有相同的或更大的密度。 因为,为了使涡旋的结构永远不变,密度小的部分必须距中心 17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较近,而密度大的部分则必须距它较远。因为行星周期的变化 正比于它们到太阳距离的32次暴,涡旋各部分的周期必定也 遵循同一比值。由此可推知涡旋各部分的离心力必定反比于其 距离的平方。因而那些距中心较远的部分企图离开它的力较 小;而如果它们的密度小,则必定屈服于使较接近于中心的部 分企图上升的更大的力。所以密度较大的部分将上升,而密度 较小的部分将下降,它们相互间将发生位置改变,直到整个涡 旋中的所有流体物质都得到调整和配置,使得各部分趋于平衡 变得静止。如果将两种不同密度的流体盛入同一个容器中,则 最后当然是密度较大的沉入下部:由类似理由可推知,涡旋中 密度较大的部分由于其离心力较大也会升入较远的处所。所 以,涡旋中所有远在地球球体之外的部分,其密度,进而其对 应于物质体积的惯性,都不能小于地球的密度和惯性。但这可 能会对彗星的运动产生阻力,它必定非常明显,且不说使其停 止运动或全部吸收它的运动,但由彗星的完全规则的运动来 看,它们根本不受丝毫可察觉的阻力影响,因而它们不曾遭遇 到任何种类的具有任何阻力因而具有任何密度和惯性的物质。 因为介质的阻力或是来自于流体物体的惯性,或是来自于它缺 乏润滑性。由于缺乏润滑性而产生的阻力很小,一般在流体中 很难发现,除非它们像油或蜂蜜一样具有粘性。我们在空气、 水、水银及类似的没有粘性的流体所看到的阻力,几乎都属于 前一种,而且正如我们的作者在第二编著名的阻力理论中最明 白不过地证明了的,如果与阻力成正比的密度和惯性保持不 变,则它们的阻力也不会因其有着较大的细微程度而减小。 穿越流体运动的物体会逐渐把它们的运动传递给其周围的 流体,这种传递会损耗它们自身的运动,进而使运动受到阻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