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总序: 者把这部与《美国独立宣言》书同年问世的巨著称之为“产业 自由宜言书”。现在,以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自由主义, 和当代所谓“凯恩斯革命”掀起的国家干预主义,仍然是影响 西方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的两大思潮,它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世界学术名著中它当然被列 为必读书之一。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战争,事关 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论》作为这 个时代军事思想的一个理论体系,其极端重要之点首先在于: 它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第一次提出了“战争是政 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列宁认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是考察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列宁就是以这个观点考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的;他指出,半个世纪以来帝国主义国 家实行的政治就是掠夺殖民地、镇压工人运动,而第二国际社 会沙文主义者,却在这场战争中提出“保卫祖国”的口号,这 实际上是在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效劳。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就 十分关注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研究,他亲自组织了《战 争论》研究会,探讨战略问题,用以指导战争实践。在《论持 久战》(1938)一书中,他发挥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明确提 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他还特别指 出,克劳塞维茨对“集中兵力问题讲得好。拿破仑用兵重要的 一条也是集中兵力。我们以少胜多也是在战术上集中此敌人多 5倍到10倍的兵力。”(《中共党史资料》第41辑)在解放战争 中,他把这个原则加以发展,认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 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 ■5
·影啊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明确提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原 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 主要目标。”从中不难看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影响。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自然科学的革命,都 要求从微观上、从新的角度研究人的“内心世界”,弗洛伊德 主义正是适应这个时代要求产生的。它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 理论,因而,从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精神分析引论》中, 可以窥见它的开创性。首先,它开辟了无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 领域,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一意识心理学的传统;肯定了 非理性因素(无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这对文艺创作、对创 新型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它把人的需要、动 机和人格,摆在心理学研究的首位,主张从内向外、从深层向 表层研究人的行为,从而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 态心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这相对于长期以来占据着人们头脑 的、机械论的外因论和简单化的线性决定论,有令人耳目一新 之感。最后,它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 症的方法和理论,提出“精神创伤”是引起神经症等精神病的 主要原因,对促成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 的社会模式的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思想史上, 弗洛伊德提出的新思想、新问题,他研究的新领域以及他的学 说给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 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都 提供了新的研究侧面,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无疑是一部对世 界历史有影响的著作,值得予以推荐。 以上十本书是思想文化史上的珍品,虽早有译本,但这次 6
·丛书总序· 出版是名著新译,并根据阅读理解的需要加上了导读。出版这 套丛书的特别意义还在于,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角度对人类 已有知识成就作新的知识“整合”。值此新世纪,重温先驱们 面临时代的急迫课题时留下的思想脉络,对建设现代社会的精 神文明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领 导,是他们出于对思想文化事业的责任感,毅然决然出版这套 丛书,让世人在迎接新时代降临之际,从一个新的视野审视这 些闪耀着真理光芒、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业绩的著作,从中 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早在三年前,陕西人民出版社就出面组织、访问了北京学 术界的一些同志,对丛书的题名、著作的选取、译著介绍的方 式等,进行了座谈或征求意见,参加的同志有:胡文耕、余谋 昌、金吾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董光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李醒民(中国科 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常务副主编、研究员),任定成(北 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乃武、吕世伦、 黄顺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义生(中共中 央党校教授),丘亮辉(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等。对他们的鼎 力支持,深表感谢! 最后,应该对参加这套丛书译作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 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不仅在翻译而且在写导读的过程中,付 出了辛勤的劳动,没有他们这种对文化事业的献身精神,这套 丛书也是出不来的。 主编黄顺基 2000年4月29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静园 7☒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译者序言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著作。 无论从科学史还是整个人类文明史来看,牛顿的《自然哲学之 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都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在科 学的历史上,《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 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 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在其后的300年时间里一 再取得丰硕成果。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原理》的发表,表明 人类文明发展到系统全面地认识自然进而有可能利用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阶段,其影响所及,在英国本土成就了工业苹命,而 在法国则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 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 重要的科学或其他学术理论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和影响。 从科学研究内部来看,《原理》示范了一种现代科学理论 体系的样板,包括理论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如何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科学的社会史方 面,《原理》出版前后的社会环境和学术背景对于日后的科学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建制化发展和现代国家制定学术政策和科技政策都有借鉴意 义。此外,《原理》及其作者与同时代著名人物的互动关系也 是科学史研究和其他学术史研究中经久不息的话题。 《原理》达到的理论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其后也不多见。 爱因斯坦说过,“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 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 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实际上,牛顿在《原理》中讨论的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 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学到 的关于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 没有达到《原理》的境界。 凡此种种,决定了《原理》这部著作的永久价值。 《原理》的历史背景 《原理》成书(第一版)于1687年,是牛顿经过20年的 思考、实验研究、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无数次数学演算的结晶。 这20年,以及这之前的几十年里,欧洲的许多先进思想家和 科学家在研究自然和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直接或间 接影响牛领的思想体系以及《原理》的主要有: 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提出了日心 说。在哥白尼以前,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宇宙学说是亚里士多德 一多勒密(Aristotle一Ptolemy)地心说体系。地心说本来是许 多种宇宙学说中的一种,与纪元前后人们的天文观测水平相适 应,它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行星和太阳、月亮围绕着地 球旋转,宇宙的最外层是不动的恒星,上帝住在遥远的恒星天 注视着人类活动的地球,主宰着整个宇宙。由于这一学说符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