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许多知名的经济学家如科斯、克莱因、阿尔饮、德姆塞茨、威廉姆森、法 马、麦克林、米尔格罗姆等,已经从企业的本质、规模、企业的内部结构等多个 角度为企业理论的充实与发展付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 成果为进一步探讨企业产权安排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不过,同“标准” 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有所不同的是,企业理论至今尚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和完整的 理论体系,经济学家们对企业理论的认识众说纷纭“。因而,本文对企业产权安 排己有文献的回顾,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就一些影响较大的观点进行简明扼 要地评析。 一、弗兰克·奈特从风险分担角度提出的企业产权安排理论 尽管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企业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开创性的工 作体现在科斯(1937)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及伯利和米恩斯(1933)的著作《现 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但是这种看法存在争议。因为在此之前出版的《风险、 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一书中,作者弗兰克·奈特就对企业为什么存在、企 业内部如何运行等问题进行过较为详尽地考察。所以,德姆塞茨(1988)说,“虽 然R·H·科斯于1937年对此问题做出了经典性的贡献,但我们不得不略带款意、 却毫不迟疑地指出,奈特早在1921年就创立了现代企业理论。”“ 由于《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这本经典著作的主要兴趣在于分析 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经济体系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理论不是该著作的真正主题, 因而奈特对企业理论的研究难免有些松散和粗糙。不过,就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 余控制权的制度安排而言,不仅奈特的分析视角是独特的,而且得出的结论也非 常深刻。研究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如果忘记奈特的贡献,不仅对奈特是不公平的, 而且就理论研究本身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那么,奈特是如何阐述他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安排理论的呢?首 先,他假定人们在判断能力、自信心、敢于冒风险的倾向等方面是不一样的,这 “这里谈玉到的标准的微双经济学勤科书”是指央外学生广芝接受的姐有新古典化签的敬观经清学教影 书,如Hal R.Varian: ate Mi h.W.W. 305页
来说,许多知名的经济学家如科斯、克莱因、阿尔钦、德姆塞茨、威廉姆森、法 马、麦克林、米尔格罗姆等,已经从企业的本质、规模、企业的内部结构等多个 角度为企业理论的充实与发展付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 成果为进一步探讨企业产权安排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不过,同“标准” 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有所不同的是,企业理论至今尚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和完整的 理论体系,经济学家们对企业理论的认识众说纷纭12。因而,本文对企业产权安 排已有文献的回顾,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就一些影响较大的观点进行简明扼 要地评析。 一、弗兰克·奈特从风险分担角度提出的企业产权安排理论 尽管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企业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13,开创性的工 作体现在科斯(1937)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及伯利和米恩斯(1933)的著作《现 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但是这种看法存在争议。因为在此之前出版的《风险、 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一书中,作者弗兰克·奈特就对企业为什么存在、企 业内部如何运行等问题进行过较为详尽地考察。所以,德姆塞茨(1988)说,“虽 然 R·H·科斯于 1937 年对此问题做出了经典性的贡献,但我们不得不略带歉意、 却毫不迟疑地指出,奈特早在 1921 年就创立了现代企业理论。”14 由于《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这本经典著作的主要兴趣在于分析 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经济体系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理论不是该著作的真正主题, 因而奈特对企业理论的研究难免有些松散和粗糙。不过,就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 余控制权的制度安排而言,不仅奈特的分析视角是独特的,而且得出的结论也非 常深刻。研究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如果忘记奈特的贡献,不仅对奈特是不公平的, 而且就理论研究本身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那么,奈特是如何阐述他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安排理论的呢?首 先,他假定人们在判断能力、自信心、敢于冒风险的倾向等方面是不一样的,这 12 这里谈到的“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是指被中外学生广泛接受的具有新古典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科 书,如 Hal R.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W. 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London.,1993;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 12 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年;高鸿业、吴易风:《西方经 济学(微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年。 13 如钱颖一(1994)、杨小凯(1994)、张维迎(1996)等学者都曾提到并接受了这个观点。 14 [美]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年,第 305 页
些差异决定了企业在人事上将不断调整,直到每个人找到最适合他(她)的工作 岗位。其次,他把这种人性假设看作既定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他的剩余索 取权安排方案。他说,“这一事实导致了组织形式上的最根本变化一在这一机 制下,自信和敢于冒风险的人通过保证多疑和胆小的人有一确定的收入以换取对 实际结果的拥有而‘承担风险'或对后者‘保险'”。由此可以看出,奈特认为, 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是那些敢于承担风险者,胆小和多疑的人只能从敢于承担风 险者手中获取固定收入。那么,这些胆小多疑的人凭什么能够从敢于承担风险者 手中获取固定收入呢?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奈特找到了剩余控制权的来源。 奈特认为,胆小多疑的人要想从敢于承担风险者手中获取周定收入,必须以“听 从后者的指挥”为代价。他说,“就我们所知道的人性而言,一个人保证另一个 人的行动有一确定结果,但却没有得到指导后者工作的权利的情况,或者不可能 出现,或者极为少见。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种保证,后者也不会把自己置于前 者的指挥之下”。奈特把以上两类人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称为一种“双重合同 (double contract)。显然,奈特认为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应该是对应的:给予 敢于承担风险的人索取剩余的权利,就必须相应地给予他(她)指挥固定收益索 取者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权利。 由此看来,奈特认为,在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上,究竞谁拥有剩 余索取权、谁拥有剩余控制权,主要取决于人们在风险态度等方面的本性差异, 与个人财富的初始状态无关。他把这种敢于承担风险的人称为企业家,认为企业 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都应归企业家拥有。而对企业家是否同时也是出资者,奈 特并没有特别强调。他说,“在企业制度中,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一企业家一 一指导经济活动,他们是严格意义上的生产者,一般大众只是为他们提供生产性 服务,把自己和自己的财产交给这一阶层支配,企业家向那些提供生产服务的人 保证一份固定收入””。 然而,奈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失败的情况下,凭什么向其他成员 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固定收益呢?如果企业家向其他成员提供固定收益的承诺是 不可信的,那么又怎么能够保证其他人能够听从企业家的指挥呢?显然,奈特的 “[美】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载《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些差异决定了企业在人事上将不断调整,直到每个人找到最适合他(她)的工作 岗位。其次,他把这种人性假设看作既定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他的剩余索 取权安排方案。他说,“这一事实导致了组织形式上的最根本变化——在这一机 制下,自信和敢于冒风险的人通过保证多疑和胆小的人有一确定的收入以换取对 实际结果的拥有而‘承担风险’或对后者‘保险’”15。由此可以看出,奈特认为, 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是那些敢于承担风险者,胆小和多疑的人只能从敢于承担风 险者手中获取固定收入。那么,这些胆小多疑的人凭什么能够从敢于承担风险者 手中获取固定收入呢?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奈特找到了剩余控制权的来源。 奈特认为,胆小多疑的人要想从敢于承担风险者手中获取固定收入,必须以“听 从后者的指挥”为代价。他说,“就我们所知道的人性而言,一个人保证另一个 人的行动有一确定结果,但却没有得到指导后者工作的权利的情况,或者不可能 出现,或者极为少见。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种保证,后者也不会把自己置于前 者的指挥之下”16。奈特把以上两类人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称为一种“双重合同” (double contract)。显然,奈特认为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应该是对应的:给予 敢于承担风险的人索取剩余的权利,就必须相应地给予他(她)指挥固定收益索 取者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权利。 由此看来,奈特认为,在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上,究竟谁拥有剩 余索取权、谁拥有剩余控制权,主要取决于人们在风险态度等方面的本性差异, 与个人财富的初始状态无关。他把这种敢于承担风险的人称为企业家,认为企业 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都应归企业家拥有。而对企业家是否同时也是出资者,奈 特并没有特别强调。他说,“在企业制度中,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企业家— —指导经济活动,他们是严格意义上的生产者,一般大众只是为他们提供生产性 服务,把自己和自己的财产交给这一阶层支配,企业家向那些提供生产服务的人 保证一份固定收入” 17 。 然而,奈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失败的情况下,凭什么向其他成员 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固定收益呢?如果企业家向其他成员提供固定收益的承诺是 不可信的,那么又怎么能够保证其他人能够听从企业家的指挥呢?显然,奈特的 15 [美] 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载《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第 41 页。 16 同上,第 42 页。 17 同上,第 42-43 页
理论并没有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缺陷,导致奈特 的企业产权安排理论受到了熊彼特(1934)等经济学家的批评。熊彼特认为,不 确定性是由资本家而非企业家承担的,企业家可以承担不确定性,但必须等到他 也成为资本家之后。 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提出的团队生产理论对企业产权安排的解释 团队生产理论是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于1972年在《美国经 济评论》上发表的《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一文中提出的”。该文不仅对 企业的本质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而且从团队生产中的有效监督角度对企业剩余索 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做出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企业理论研究领域引起了很 大反响。 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认为,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 是企业最根本的特征,企业是不同的要素所有者在一定的契约基础上进行联合生 产的经济组织,“它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利,没有权威,没有约束行动,这和任何 两个人之间的一般市场合同完全一样”,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企业的本质特 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是用内部指挥取代市场交易的观点,只不过是一种 认识上的错觉。 企业之所以采取团队生产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各要素投入者的特长能够在团 队中取得互补效应,使合作产出大于单个要素分别产出的简单相加,从而获取“合 作收益”。当然,团队生产也是有成本的。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很多合作者共 同劳动的产物,每一个合作者究竞付出了多大代价是难以测算清楚的,“如果经 济组织的测度极其糟糕,报酬和生产力只是松散相关,劳动生产率将会很低”二 因而如何测算单个成员的劳动贡献,减少“偷懒行为”,是团队生产面临的最大 难题。 那么,如何减少团队生产中的“偷懒行为”呢?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 参阅张维迎:《企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政苹的意义》,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经济学与 中A Informai Costs,and Economi Organiation" 美路特兰.罗《企业的经济作。上将财经大学出版社,200年第2 路特兰尔:克罗金业的济上请时经大学社,20年,第21 页
理论并没有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缺陷,导致奈特 的企业产权安排理论受到了熊彼特(1934)等经济学家的批评。熊彼特认为,不 确定性是由资本家而非企业家承担的,企业家可以承担不确定性,但必须等到他 也成为资本家之后18。 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提出的团队生产理论对企业产权安排的解释 团队生产理论是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于 1972 年在《美国经 济评论》上发表的《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一文中提出的19。该文不仅对 企业的本质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而且从团队生产中的有效监督角度对企业剩余索 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做出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企业理论研究领域引起了很 大反响。 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认为,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 是企业最根本的特征,企业是不同的要素所有者在一定的契约基础上进行联合生 产的经济组织,“它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利,没有权威,没有约束行动,这和任何 两个人之间的一般市场合同完全一样”20,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企业的本质特 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21,是用内部指挥取代市场交易的观点,只不过是一种 认识上的错觉。 企业之所以采取团队生产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各要素投入者的特长能够在团 队中取得互补效应,使合作产出大于单个要素分别产出的简单相加,从而获取“合 作收益”。当然,团队生产也是有成本的。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很多合作者共 同劳动的产物,每一个合作者究竟付出了多大代价是难以测算清楚的,“如果经 济组织的测度极其糟糕,报酬和生产力只是松散相关,劳动生产率将会很低”22, 因而如何测算单个成员的劳动贡献,减少“偷懒行为”,是团队生产面临的最大 难题。 那么,如何减少团队生产中的“偷懒行为”呢?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 18 参阅张维迎:《企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经济学与 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12—153 页。 19 详见 Alchian , Armen, A. and Demsetz, Harol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62:777—795. 20 [美]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编:《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228 页。 21 Ronald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4 (1937), PP.386—405. 22 [美]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编:《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231 页
姆塞茨提出办法是由某个人专门作为监督人检查团队成员的劳动投入。但是,谁 来监督这个监督人呢?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授予他获得团队净收入(已减 去了对其他投入品的支付)的权利”。由此看来,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 姆塞茨认为,在以团队生产为特征的企业中,确定一个专门的、而且是唯一的监 督人,并给他相应的剩余索取权,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因为在这种制度 安排中,监督人工作努力程度与其个人收益直接相关,因而他最有动力监督他人 的劳动“。否则的话,不仅无法抑制其他团队成员的偷懒倾向,而且监督人自身 也会存在“偷懒行为”。因为,同监督人独享剩余索取权的情况相比,分享制度 意味着虽然努力是监督人做出的,但努力得来的结果却由团队成员共同分享,因 而作为理性人的监督者,分享制度下付出的努力肯定要小于独享的情况。 显然,在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的理论中,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如测度团队成员产出绩效、分配收入、终止与某一成员的合同等方面的权利,是 由监督者单方面享有的。不过在他们看来,这种控制权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强 制性,只不过是监督者与其他团队成员的一种特殊契约。即监督者同意付给其他 成员一个固定数额的报酬,其他成员同意在接到该报酬后听从监督者的指挥,二 者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所以,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说,“雇员‘命 令’团队所有者支付他报酬,就像座主指导团队成员进行某些活动一样”。因 此,“‘独裁'、‘统治’或‘命令’特征都与企业的概念或它的效率无关”。 那么,谁会成为团队生产中的监督者呢?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在企业发 生损失时,有能力继续履行向其他成员做出的周定支付承诺的人才有资格充当监 督者。那么,谁有这些能力呢?当然是初始物质财富拥有者,而不是人力资本拥 有者。所以他们说,“剩余索取者一中央雇主一所有者如何证明在发生损失时有 能力向所雇用的其他投入品提供所承诺的支付呢?他可以预先支付或者投入足 以抵补负剩余的财富。后者将采取投入到企业中的机器、土地、建筑物或原材料 等形式。由于不准拥有对人的产权,投入劳动力财富(即人力财富)到企业中并 词商能家·克罗发起代位的经济指到,上男时经大学生宝尔第四 间上,第29页·
姆塞茨提出办法是由某个人专门作为监督人检查团队成员的劳动投入。但是,谁 来监督这个监督人呢?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授予他获得团队净收入(已减 去了对其他投入品的支付)的权利”23。由此看来,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 姆塞茨认为,在以团队生产为特征的企业中,确定一个专门的、而且是唯一的监 督人,并给他相应的剩余索取权,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因为在这种制度 安排中,监督人工作努力程度与其个人收益直接相关,因而他最有动力监督他人 的劳动24。否则的话,不仅无法抑制其他团队成员的偷懒倾向,而且监督人自身 也会存在“偷懒行为”。因为,同监督人独享剩余索取权的情况相比,分享制度 意味着虽然努力是监督人做出的,但努力得来的结果却由团队成员共同分享,因 而作为理性人的监督者,分享制度下付出的努力肯定要小于独享的情况。 显然,在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的理论中,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如测度团队成员产出绩效、分配收入、终止与某一成员的合同等方面的权利,是 由监督者单方面享有的。不过在他们看来,这种控制权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强 制性,只不过是监督者与其他团队成员的一种特殊契约。即监督者同意付给其他 成员一个固定数额的报酬,其他成员同意在接到该报酬后听从监督者的指挥,二 者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所以,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说,“雇员‘命 令’团队所有者支付他报酬,就像雇主指导团队成员进行某些活动一样”25。因 此,“‘独裁’、‘统治’或‘命令’特征都与企业的概念或它的效率无关” 26。 那么,谁会成为团队生产中的监督者呢?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在企业发 生损失时,有能力继续履行向其他成员做出的固定支付承诺的人才有资格充当监 督者。那么,谁有这些能力呢?当然是初始物质财富拥有者,而不是人力资本拥 有者。所以他们说,“剩余索取者—中央雇主—所有者如何证明在发生损失时有 能力向所雇用的其他投入品提供所承诺的支付呢?他可以预先支付或者投入足 以抵补负剩余的财富。后者将采取投入到企业中的机器、土地、建筑物或原材料 等形式。由于不准拥有对人的产权,投入劳动力财富(即人力财富)到企业中并 23 同上,第 237 页。 24 当然,监督他人劳动并不总是有效的,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在该文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这是因为,有些劳动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通常是无法监督的。如律师如何准备辩护词、医生如何为病 人开药方、广告人员如何设计广告画面等。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成员共同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如合伙制) 将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25 [美]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编:《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239 页。 26 同上,第 239 页
不具备可行性””。 由此可见,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是从团队生产过程中的有效 监督角度推导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安排的。同奈特关于企业产权安排的认 识相比,他们不仅开辟了新颖的研究视角,而且深化了研究结论。奈特从人们对 风险态度的本性差异出发,得出了最可能的企业产权安排方案,但这种产权安排 是否能够保证企业有效率地运行,从奈特的理论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而阿尔钦和 德姆塞茨直接从有效监督的角度着手,同时考虑到初始财富分布在企业产权安排 中的作用,这样不仅保证了他们提出的企业产权安排方案具有明显的效率特征, 而且使得他们的理论具有更强的现实解释力。按照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 姆塞茨的观点,企业产权安排最终将取决于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状态。具体说, 出资购买可出售性资本设备的财富拥有者将成为现实的团队生产监督者,他们不 仅拥有企业的全部剩余索取权,而且拥有对其他团队成员的控制权,同时这样的 制度安排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从企业产权分布的现实看,为什么只 有人力资本的人也普遍性地获取了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呢?非 人力资本所有者单方面拥有产权的企业制度既然是有效率的,为何没有成为主流 的企业制度呢?显然,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的有效监督角度得出的企业 产权安排方案,无法对这些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同上,第251 格米 价提高是你男生资的合的.不金版
不具备可行性” 27。 由此可见,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是从团队生产过程中的有效 监督角度推导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安排的28。同奈特关于企业产权安排的认 识相比,他们不仅开辟了新颖的研究视角,而且深化了研究结论。奈特从人们对 风险态度的本性差异出发,得出了最可能的企业产权安排方案,但这种产权安排 是否能够保证企业有效率地运行,从奈特的理论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而阿尔钦和 德姆塞茨直接从有效监督的角度着手,同时考虑到初始财富分布在企业产权安排 中的作用,这样不仅保证了他们提出的企业产权安排方案具有明显的效率特征, 而且使得他们的理论具有更强的现实解释力。按照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 姆塞茨的观点,企业产权安排最终将取决于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状态。具体说, 出资购买可出售性资本设备的财富拥有者将成为现实的团队生产监督者,他们不 仅拥有企业的全部剩余索取权,而且拥有对其他团队成员的控制权,同时这样的 制度安排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从企业产权分布的现实看,为什么只 有人力资本的人也普遍性地获取了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呢?非 人力资本所有者单方面拥有产权的企业制度既然是有效率的,为何没有成为主流 的企业制度呢?显然,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的有效监督角度得出的企业 产权安排方案,无法对这些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27 同上,第 254 页。 28 严格来说,在阿尔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看来,企业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合约,不存在控制权, 但沿袭传统习惯,在此本文仍将企业内部雇主对雇员的指挥称为“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