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员等相关方面作了大量准备,目前正在进行具体投资方案的研 究制定。一旦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投资运营即可展开。 【资料6】203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离退休人员45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0万人。其中 离休人员141万人,退休人员4382万人。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2003年末,全国参加基 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55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0万人。其中,参 保职工1164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86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518万人和252万人。全国企业参保人数为13882万人,比上年增加 60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32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7万人, 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95万人和208万人 全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到年末,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29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499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84.5%。 全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其中征缴收入30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 保险基金53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74.3亿元。全年全国基本养 老保险基金支出3122亿元,同比增长9.8%。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累计结余2207亿元
度、人员等相关方面作了大量准备,目前正在进行具体投资方案的研 究制定。一旦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投资运营即可展开。 【资料 6】2003 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离退休人员 452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300 万人。其中 离休人员 141 万人,退休人员 4382 万人。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2003 年末,全国参加基 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 1550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70 万人。其中,参 保职工 11646 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 3860 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518 万人和 252 万人。全国企业参保人数为 13882 万人,比上年增加 603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 10325 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 3557 万人, 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395 万人和 208 万人。 全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到年末,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 293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499 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 84.5%。 全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36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 其中征缴收入 3044 亿元,同比增长 19.3%。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 保险基金 53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 474.3 亿元。全年全国基本养 老保险基金支出 3122 亿元,同比增长 9.8%。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累计结余 2207 亿元
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 老保险的人数为5428万人,共积累农村养老保险基金259.3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26亿元,全年共有198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当年支 付保险金15亿元。 (二)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国绝大部分地 级以上统筹地区组织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902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150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97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927 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049万人和452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 基金收入890亿元,支出654亿元,年末个人账户基金滚存结余积累 291亿元,统筹基金滚存结余379亿元 (三)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03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1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4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5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9亿元, 支出2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7.2%。年末基金滚存结余 304亿元 (四)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有 45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9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8亿元, 支出27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91亿元。全年共有33万人享受了 工伤保险待遇
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 老保险的人数为 5428 万人,共积累农村养老保险基金 259.3 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 26 亿元,全年共有 198 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当年支 付保险金 15 亿元。 (二)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国绝大部分地 级以上统筹地区组织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0902 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 1501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 7975 万人,参保退休人员 2927 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1049 万人和 452 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 基金收入 890 亿元,支出 654 亿元,年末个人账户基金滚存结余积累 291 亿元,统筹基金滚存结余 379 亿元。 (三)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037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91 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415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5 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249 亿元, 支出 200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5.5%和 7.2%。年末基金滚存结余 304 亿元。 (四)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有 457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69 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 38 亿元, 支出 27 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 91 亿元。全年共有 33 万人享受了 工伤保险待遇
(五)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有3655万 人,比上年末增加167万人。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5亿元,支出 13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42亿元。全年共有36万名职工享受了 生育保险待遇。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体系和监督举报网络初步建立。到年底, 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30个 省(区、市)和205个地市劳动保障部门开通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 报电话。 【资料7】天津市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 基本情况 1.养老保险基金。自1987年实行社会统筹以来,按照“以支定收, 略有结余”的原则,实行了由企业按照工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 的制度。1997年实施了统一统筹比例、统一统筹项目、个人缴费、 基金调剂使用等改革,并从同年1月起,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 保险费的制度。1994年9月,企业征集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工资总 额的20%,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4% 2.失业保险基金。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9871992年为初期探索阶 段,当时失业保险金按月人均06元标准筹集,年基金总额1000万 元,当年支付救济金、医疗费只用63万元,仅占基金总额的0.63%
(五)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有 3655 万 人,比上年末增加 167 万人。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 25 亿元,支出 13 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 42 亿元。全年共有 36 万名职工享受了 生育保险待遇。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体系和监督举报网络初步建立。到年底, 全国已有 19 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30 个 省(区、市)和 205 个地市劳动保障部门开通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 报电话。 【资料 7】天津市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 基本情况 1.养老保险基金。自 1987 年实行社会统筹以来,按照“以支定收, 略有结余”的原则,实行了由企业按照工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 的制度。1997 年实施了统一统筹比例、统一统筹项目、个人缴费、 基金调剂使用等改革,并从同年 1 月起,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 保险费的制度。1994 年 9 月,企业征集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工资总 额的 20%,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 4%。 2.失业保险基金。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987—1992 年为初期探索阶 段,当时失业保险金按月人均 0.6 元标准筹集,年基金总额 1000 万 元,当年支付救济金、医疗费只用 6.3 万元,仅占基金总额的 0.63%
由于基金结存较大,使原来设计的“现收现付”制,一下子形成了“预 提积累式”。1993-1995年为发展阶段。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由 按企业全部职工标准工资总额的1%调整为工资总额的1%,年筹集 基金6000多万元,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对象基本上扩大到了一切 非自愿失业人员,只是对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等原因出现的富余职工流 向社会需按一定比例进行。1995年至今为完善阶段。不同经济成份 的各类企业均参加了失业保险,并且建立了失业救济金、医疗补助费 随物价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调整的正常增长机制,随着基金积 累的增加,失业救济模式正在从单一被动型向以预防失业、減少失业 和促进就业的主动型转变 3.医疗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原来一直由财政局根 据上年实际医疗费支出情况给公费医疗办公室拨款,由公费医疗办公 室向各单位拨款;1996年之后,财政局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按 人头拨款,即为在职职工人均40元,离退休人员人均1400元,超 支不补,结余自用。1993年7月由市财政局改为企业工资总额的14% 其中8个百分点作为医疗费,6个百分点用于各种福利。离退休人员 在企业管理费项下的劳动保险费中列支,额度不限,实报实销。从实 际支出看,1995年全市地方企业共支出医疗费约107亿元,人均433 元,占工资总额的9.38%。 4.工伤保险基金。由于工伤保险具有不定性的明显特点,在基金的 征集和支付上,我市一直按照国务院《劳保条例》有关规定执行,基 本等同职工医疗费的列支渠道。1996年10月,我市根据国家新的工
由于基金结存较大,使原来设计的“现收现付”制,一下子形成了“预 提积累式”。1993-1995 年为发展阶段。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由 按企业全部职工标准工资总额的 1%调整为工资总额的 1%,年筹集 基金 6000 多万元,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对象基本上扩大到了一切 非自愿失业人员,只是对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等原因出现的富余职工流 向社会需按一定比例进行。1995 年至今为完善阶段。不同经济成份 的各类企业均参加了失业保险,并且建立了失业救济金、医疗补助费 随物价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调整的正常增长机制,随着基金积 累的增加,失业救济模式正在从单一被动型向以预防失业、减少失业 和促进就业的主动型转变。 3.医疗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原来一直由财政局根 据上年实际医疗费支出情况给公费医疗办公室拨款,由公费医疗办公 室向各单位拨款;1996 年之后,财政局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按 人头拨款,即为在职职工人均 400 元,离退休人员人均 1400 元,超 支不补,结余自用。1993 年7 月由市财政局改为企业工资总额的 14%, 其中 8 个百分点作为医疗费,6 个百分点用于各种福利。离退休人员 在企业管理费项下的劳动保险费中列支,额度不限,实报实销。从实 际支出看,1995 年全市地方企业共支出医疗费约 10.7 亿元,人均 433 元,占工资总额的 9.38%。 4.工伤保险基金。由于工伤保险具有不定性的明显特点,在基金的 征集和支付上,我市一直按照国务院《劳保条例》有关规定执行,基 本等同职工医疗费的列支渠道。1996 年 10 月,我市根据国家新的工
伤保险有关规定精神,在扩大工伤保险认定范围的同时,适当提高了 待遇标准,并且增加了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 5.生育保险基金。由于生育保险尚未单独展开,目前,生育费用视 同于医疗费,其它相关的费用在福利费中列支。据调查,全市123 7万女工中,育龄女工6万人,顺产医药费人均800-—1200元,剖腹 产医药费3000-4000元 6.住房保险基金从1992年开始,推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公积金按照 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集,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各负担一半,存入 职工住房公积金个人帐户。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住房租金改革。住房 租金由1992年每平方米0.13元,经过多次调整到1997年已达到每 平方米140元,以后每年再调整一次。 【案例1】用人单位不得以在工资中支付社会保险费的形式逃避 社会保险法定义务 某市一外商投资企业在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领取 货币工资,社会保险费包括在工资之中,由员工自行参加社会保险。 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劳动保障年检中发现这一劳动倸障违法行 为后,责令该外商独资企业限期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补缴社会 保险费。 【评析】该外商投资企业在工资中支付社会保险费的做法违反了社会 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
伤保险有关规定精神,在扩大工伤保险认定范围的同时,适当提高了 待遇标准,并且增加了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 5.生育保险基金。由于生育保险尚未单独展开,目前,生育费用视 同于医疗费,其它相关的费用在福利费中列支。据调查,全市 123. 7万女工中,育龄女工 6 万人,顺产医药费人均 800-1200 元,剖腹 产医药费 3000-4000 元。 6.住房保险基金从 1992 年开始,推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公积金按照 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集,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各负担一半,存入 职工住房公积金个人帐户。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住房租金改革。住房 租金由 1992 年每平方米 0.13 元,经过多次调整到 1997 年已达到每 平方米 1.40 元,以后每年再调整一次。 【案例 1】用人单位不得以在工资中支付社会保险费的形式逃避 社会保险法定义务 某市一外商投资企业在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领取 货币工资,社会保险费包括在工资之中,由员工自行参加社会保险。 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劳动保障年检中发现这一劳动保障违法行 为后,责令该外商独资企业限期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补缴社会 保险费。 【评析】该外商投资企业在工资中支付社会保险费的做法违反了社会 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 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