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henius电离学说(续) 3.电离是在电解质溶解的过程发生的 溶液中离子浓度↑,则溶液的导电能力个 Arrhenius用“依数性法”和“电导法” 测定了一些电解质的电离度,结果令人 信服
Arrhenius电离学说(续) 3. 电离是在电解质溶解的过程发生的; 溶液中离子浓度↑,则溶液的导电能力↑ Arrhenius用“依数性法”和“电导法” 测定了一些电解质的电离度,结果令人 信服
活度( Activity,a) 1907年由美国物理化学家 Lewis提出 他认为“非理想溶液”(实际溶液)不 符合Rao山定律,是由于溶剂分子与溶 质分子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在认清这 种作用之前,可以用实验数据对溶液的 实际浓度(cx、b)作修正
活度(Activity, a) 1907年由美国物理化学家Lewis提出。 他认为“非理想溶液”(实际溶液)不 符合Raoult定律,是由于溶剂分子与溶 质分子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在认清这 种作用之前,可以用实验数据对溶液的 实际浓度(c、x、b)作修正
活度( Activity,a)(续) 活度一即被校正过的溶液的有效浓度 符号a,量纲1。 =y×C y称为活度系数,且0<y≤1 当溶液无限稀时,y→1,a>c ■活度系数可以用凝固点法、蒸气度法、溶 解度法、电动势法等测定
活度(Activity, a) (续) 活度-即被校正过的溶液的有效浓度。 符号a , 量纲 1。 a = c 称为活度系数,且0 1 当溶液无限稀时, → 1, a → c ◼ 活度系数可以用凝固点法、蒸气度法、溶 解度法、电动势法等测定
Debye和 Huckel的“离子氛”观点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2.但异性离子之间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氛”,故其行动不完全 自由,迁移速率!,表观需要用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y士 来校正。 gr=-05092Z√T(298K) 0.509是理论计算的常数值,Z、Z是正、负离子电 荷的绝对值,Ⅰ是“离子强度”。 I=%(cZ2)
Debye和Hückel的“离子氛”观点 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2. 但异性离子之间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氛”,故其行动不完全 自由,迁移速率↓,表观需要用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 来校正。 0. 509是理论计算的常数值,Z+、Z-是正、负离子电 荷的绝对值,I 是“离子强度”。 I = ½ (ciZi 2 ) lg r 0.509Z Z I (298K) = − + −
例:求0.010 mold3BaCl2水溶液的 平均离子活度系数y Bacl2= Ba2+2.) 解:(解题思路:I 0.0100.0100.020mol/L I=%2(c4212)=%(0.010×22+0.020×12)=0.030 g士=0.509ZZr =-0.509×2X1×(0.030) =-0.176 n=0.666 (a=y×c) 强电解质的活度a与正、负离子的活度a+、a-的关系为 asa+ M1+A1→VM2+VA2
例:求0.010 mol.dm-3 BaCl2水溶液的 平均离子活度系数 . 解:(解题思路: I → → a. ) BaCl2 = Ba2++ 2 Cl- 0.010 0.010 0.020 mol/L I = ½ (ciZi 2 ) = ½ (0.010 × 2 2 + 0.020 × 1 2 ) = 0.030 lg = -0.509 Z+ZI ½ = -0.509 × 2 × 1 × (0.030) ½ = -0.176 = 0.666. (a = c ) *强电解质的活度a 与正、负离子的活度a+、a-的关系为: − − + + − → + + Z Z MV AV V M V A − − + + = v v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