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学业质量调查测试 语文试卷 2013、6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估量( liang) 烙(1ao)印 倾轧 (zha) 后嗣(si) B.悄(qiao)无声息 菲(fi)薄 道观 (guan 门框( kuang) C.应(ying)运而生 斧削(xiao) 哄(hong) 濒(bin)临 D.冠(guan)冕堂皇 躯壳(ke) 恫吓 (he 抽搐(ch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残羹冷炙 分崩离隙 富丽堂皇 震耳欲聋 B.一蹴而就 义愤填赝 翠锦斑斓 崇山峻岭 C.心荡神驰 斑驳陆离 泄千里 玲珑剔透 D.变幻莫测 豁然开朗 完璧归赵 亭亭玉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完美得简直令人无法 挑剔,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很难成为明日黄花 B.随着调査的深入,波士顿爆炸案这一耸人听闻的事件得到了持续报道,关于 两名嫌犯的信息被不断公之于众。 C.“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在周家和周朴园萍水相逢 后,大声斥责其伪善和专制。 D.在柳永《凤栖梧》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一个人在危楼茕茕孑立的身影; 也看见他那望断天涯低迷而落寞的目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截至到目前,上海已累计打捞起死猪五千多具,因为靠近事发地域的斜塘港, 是上海市松江自来水公司的水源所在地,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饮水安全的巨大关 B.外来民工人数众多,在如厕时,偶而不讲卫生、弄脏厕所,也不是不可否认 的事实,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公厕拒绝他们入内的理由 C.方舟子强调了学术的规范和程序的严谨公正:如果钟南山院士有相关的研究 成果,应当首先以发表学术论文的方式接受学术界的检验,然后才可以向社会公 布成果。 D.到现在为止,雨果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作家,我对他的《悲惨世界》和《九三 年》影响很大,译制片中对我最有影响力的也是《悲惨世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肃 C.佯狂不知所之者 佯:假装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收敛
江苏淮安市 2012~2013 学年度高一年级学业质量调查测试 语 文 试 卷 2013、6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可估量(liáng) 烙(lào)印 倾轧 (zhá) 后嗣(sì) B.悄(qiǎo)无声息 菲(fěi)薄 道观 (guàn) 门框(kuàng) C.应(yìng)运而生 斧削(xiāo) 哄(hōng) 笑 濒(bīn)临 D.冠(guān)冕堂皇 躯壳(ké) 恫吓 (hè) 抽搐(ch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 分) A.残羹冷炙 分崩离隙 富丽堂皇 震耳欲聋 B.一蹴而就 义愤填赝 翠锦斑斓 崇山峻岭 C.心荡神驰 斑驳陆离 一泄千里 玲珑剔透 D.变幻莫测 豁然开朗 完璧归赵 亭亭玉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完美得简直令人无法 挑剔,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很难成为明日黄花。 B. 随着调查的深入,波士顿爆炸案这一耸人听闻的事件得到了持续报道,关于 两名嫌犯的信息被不断公之于众。 C.“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在周家和周朴园萍水相逢 后,大声斥责其伪善和专制。 D.在柳永《凤栖梧》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一个人在危楼茕茕孑立的身影; 也看见他那望断天涯低迷而落寞的目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截至到目前,上海已累计打捞起死猪五千多具,因为靠近事发地域的斜塘港, 是上海市松江自来水公司的水源所在地,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饮水安全的巨大关 注。 B.外来民工人数众多,在如厕时,偶而不讲卫生、弄脏厕所,也不是不可否认 的事实,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公厕拒绝他们入内的理由。 C.方舟子强调了学术的规范和程序的严谨公正:如果钟南山院士有相关的研究 成果,应当首先以发表学术论文的方式接受学术界的检验,然后才可以向社会公 布成果。 D.到现在为止,雨果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作家,我对他的《悲惨世界》和《九三 年》影响很大,译制片中对我最有影响力的也是《悲惨世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B.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肃 C. 佯狂不知所之者 佯:假装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收敛
6.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不能容于远近 D.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 7.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一一中国现代作家一一《呐喊》 B.高尔斯华绥一一英国作家一一《福尔赛世家》 C.孔子一一春秋时期一—《论语》 D.雨果一一法国作家一—《悲惨世界》 8.《拿来主义》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应全部抛弃的部分 D.“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9-12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 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疙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 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 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2]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 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 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漬之取利远,远故 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 [2]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 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 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 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 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柳宗元集》) 【注】①雠:出售。②蚩(chi):傻,无知。③翦翦:小气的样子。 ④疵疡: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 归:归顺 B.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直:钱物 C.虽不能立报 报:回报 D.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名:标榜 10.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宋清“有经营头脑”的一组是(3分) ①清优主之②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③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④求者 益众,其应益广⑤清不以怠遇其人⑥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6.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 不能容于远近 D.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 7.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鲁迅——中国现代作家——《呐喊》 B. 高尔斯华绥——英国作家——《福尔赛世家》 C. 孔子——春秋时期——《论语》 D. 雨果——法国作家——《悲惨世界》 8.《拿来主义》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应全部抛弃的部分 D.“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 9-12 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 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1],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 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 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2]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 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 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 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 [2]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 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 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 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 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柳宗元集》) 【注】①雠:出售。 ②蚩(chī):傻,无知。 ③翦翦:小气的样子。 ④疪疡: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 归:归顺 B.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直:钱物 C.虽不能立报 报:回报 D.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 名:标榜 10.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宋清“有经营头脑”的一组是(3 分) ①清优主之 ②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③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④求者 益众,其应益广 ⑤清不以怠遇其人 ⑥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④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清始终自觉坚持使用好的药材,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借据求药, 都给与好的药材。 B.宋清实在是凭借宽仁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自始至终坚持这样,最后借 此成为富人的。 C.有些被抛弃的沉沦颓废的人,朋友都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却像亲戚一样地 热情对待,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们好的药材 D.如果天下能有更多像宋清这样的人,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的、废黜受辱的 人能够幸免于死亡的人就会更多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3分) 译 文 (2)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3分) 译 文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3分) 译 文 三、诗词鉴赏(8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月夕 刘因 满怀幽思自萧萧,况对空山夜正遥。 四壁晴秋霜著色,一天明水月生潮。 歌传岩谷声豪宕,酒泛星河影动摇。 醉里似闻猿鹤语,百年人境有今朝 【注】刘因,宋末元初诗人,被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不肯受召的臣子) (1)诗人在山中有哪些具体的活动?请结合全诗概括回答。(4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清始终自觉坚持使用好的药材,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借据求药, 都给与好的药材。 B.宋清实在是凭借宽仁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自始至终坚持这样,最后借 此成为富人的。 C.有些被抛弃的沉沦颓废的人,朋友都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却像亲戚一样地 热情对待,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们好的药材。 D.如果天下能有更多像宋清这样的人,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的、废黜受辱的 人能够幸免于死亡的人就会更多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3 分) 译 文: (2)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3 分) 译 文: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3 分) 译 文: 三、诗词鉴赏(8 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月夕 刘因 满怀幽思自萧萧,况对空山夜正遥。 四壁晴秋霜著色,一天明水月生潮。 歌传岩谷声豪宕,酒泛星河影动摇。 醉里似闻猿鹤语,百年人境有今朝。 【注】刘因,宋末元初诗人,被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不肯受召的臣子) (1)诗人在山中有哪些具体的活动?请结合全诗概括回答。(4 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 溥《五人墓碑记》) (2)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史记》) (4)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孟子》) (5)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6)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 行》) (7)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 序》) (9)盖文 章 (曹丕《典论.论文)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行走的风景 查一路 ①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上,我会常常想起货郎。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 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摇鼓,一副光亮的货架……货郎的足迹已远,而我追 逐着那激越的鼓点,从一个孩童进入了成年。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 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追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 郎撩拨心弦的行走。一种岁月越老,越弥足珍贵的记忆 ②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乡村是寂静的,总在等 待货郎带来生机。鼓声由远及近,女人们像母雀瞅见了金黄的谷粒,扑腾着双翅 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一一货郎歇脚的地方,手拿针头线脑、几尺头绳,一匹花布, 与见多识广的货郎说东道西,讨价还价,打情骂俏。孩子们围绕着货架,拥挤着 询问着、尖叫着、欢呼着……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 郎玻璃面的货架里面。货架里面的物什在玻璃下面闪动着神秘的光亮。能够发出 爆响的火纸,一含就化的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会飞的小气球,构成了乡 村孩子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念想。他们积攒着每一枚硬币,用预备好的每一枚硬 币迎来激越的鼓声。远远的吆喝近了: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 哪……为了这一声吆喝,为了兑现这一声吆喝,孩子的目光搜遍了村寨山野、地 头田塍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的眼睛,让贫瘠变为富有,单调冷落的土地被渴望 遍一遍不倦地阅读。 ③货郎常常是外乡人,他们坚韧的脚板踏平了异乡的艰险,朴素愿望冲 淡了游走四方的担忧和恐惧。一根黝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 月星辰。货架在生活中漂泊,货郎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们也许会用一个顶针 或者一个发夹几尺头绳换来一碗剩饭充饥,路边的风雨中的破庙可能成为临时的 安身之所。在瓦蓝的天空下,在日落到来之前,孩子们追逐着他们,追逐着闪光 的货架与货架在开合之间的细节。疲惫思归的时候,可能是脑海中浮现出妻儿在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 溥《五人墓碑记》) (2)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史记》) (4)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孟子》) (5)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6)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 行》) (7)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 序》) (9)盖文 章, , 。 (曹丕《典论.论文)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8 题。 行走的风景 查一路 ①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上,我会常常想起货郎。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 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摇鼓,一副光亮的货架……货郎的足迹已远,而我追 逐着那激越的鼓点,从一个孩童进入了成年。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 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追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 郎撩拨心弦的行走。一种岁月越老,越弥足珍贵的记忆。 ②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乡村是寂静的,总在等 待货郎带来生机。鼓声由远及近,女人们像母雀瞅见了金黄的谷粒,扑腾着双翅 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货郎歇脚的地方,手拿针头线脑、几尺头绳,一匹花布, 与见多识广的货郎说东道西,讨价还价,打情骂俏。孩子们围绕着货架,拥挤着、 询问着、尖叫着、欢呼着……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 郎玻璃面的货架里面。货架里面的物什在玻璃下面闪动着神秘的光亮。能够发出 爆响的火纸,一含就化的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会飞的小气球,构成了乡 村孩子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念想。他们积攒着每一枚硬币,用预备好的每一枚硬 币迎来激越的鼓声。远远的吆喝近了: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 哪……为了这一声吆喝,为了兑现这一声吆喝,孩子的目光搜遍了村寨山野、地 头田塍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的眼睛,让贫瘠变为富有,单调冷落的土地被渴望一 遍一遍不倦地阅读。 ③货郎常常是外乡人,他们坚韧的脚板踏平了异乡的艰险,朴素愿望冲 淡了游走四方的担忧和恐惧。一根黝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 月星辰。货架在生活中漂泊,货郎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们也许会用一个顶针 或者一个发夹几尺头绳换来一碗剩饭充饥,路边的风雨中的破庙可能成为临时的 安身之所。在瓦蓝的天空下,在日落到来之前,孩子们追逐着他们,追逐着闪光 的货架与货架在开合之间的细节。疲惫思归的时候,可能是脑海中浮现出妻儿在
家中等待的光景,若有若无的幸福在那张黝黑的脸上滑过,陶醉的感觉击穿了他 们在尘世奔忙中抵御风霜的圆滑和吝啬。他们大发善心少有地慷慨,突然停下货 架,从中取出水果糖一人一粒。那动作像闪电一样急促,不容被施舍的对象再有 非分之想。 ④货郎习惯于对每一位陌生人微笑,表情谦卑,视所有人为衣食父母。 他们贪图微利,但不取不义之财。八岁那年,我脱下一双新鞋换了一盒水彩蜡笔。 天黑了才惴惴不安地回家。我父亲不肯相信穿在脚上的鞋子会弄丢了,关上了厅 堂的大门,准备将我痛打一顿。远远地货郎的鼓声近了,鼓声在我家门前停顿下 来,还有货担落地扁担吱呀呀的声响。接着,鼓声响起,由近而远。我父亲打开 门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门前的我的那双新鞋。而货郎的背影已远,消失在树影婆娑、 山岚暮霭笼罩的山道上。那时,我的心里第一次对货郎产生了牵挂。货郎是不是 要到落日的山那一边,微弱的星光能不能照亮他回家的路… ⑤擎起激越的鼓,用朴素愿望,敲响沉寂的岁月,让快乐在生活中流布四方。日 子被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然而,视线越过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我仍然看见了 货郎用黝黑的扁担,挑着闪亮的货架,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走。 15.文章为什么反复提到货郎“黝黑的扁担”这个特写?除此,文章还有哪些相 似的特写?(6分) 16.简要分析“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7.作者笔下的 货郎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货郎”的形象特征(4分) 18.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试做探究(6分) 六、语言运用(10)
家中等待的光景,若有若无的幸福在那张黝黑的脸上滑过,陶醉的感觉击穿了他 们在尘世奔忙中抵御风霜的圆滑和吝啬。他们大发善心少有地慷慨,突然停下货 架,从中取出水果糖一人一粒。那动作像闪电一样急促,不容被施舍的对象再有 非分之想。 ④货郎习惯于对每一位陌生人微笑,表情谦卑,视所有人为衣食父母。 他们贪图微利,但不取不义之财。八岁那年,我脱下一双新鞋换了一盒水彩蜡笔。 天黑了才惴惴不安地回家。我父亲不肯相信穿在脚上的鞋子会弄丢了,关上了厅 堂的大门,准备将我痛打一顿。远远地货郎的鼓声近了,鼓声在我家门前停顿下 来,还有货担落地扁担吱呀呀的声响。接着,鼓声响起,由近而远。我父亲打开 门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门前的我的那双新鞋。而货郎的背影已远,消失在树影婆娑、 山岚暮霭笼罩的山道上。那时,我的心里第一次对货郎产生了牵挂。货郎是不是 要到落日的山那一边,微弱的星光能不能照亮他回家的路…… ⑤擎起激越的鼓,用朴素愿望,敲响沉寂的岁月,让快乐在生活中流布四方。日 子被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然而,视线越过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我仍然看见了 货郎用黝黑的扁担,挑着闪亮的货架,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走。 15.文章为什么反复提到货郎“黝黑的扁担”这个特写?除此,文章还有哪些相 似的特写?(6 分) 16.简要分析“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7.作者笔下的 货郎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货郎”的形象特征(4 分) 18.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试做探究(6 分) 六、语言运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