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巫 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 孔子,见于《要》 近代人类学家无不把巫术( Magic)的研究作为把握原始文 化的主要途径,把巫文化看作原始文化的主导形态,并视之为宗 教与科学发展的最初萌芽 如果依照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i)对巫术的定义,即 视巫术为一套达到某种目的的实用行为的话,那么,中国史前 时代的巫术对于我们几乎是无迹可寻因为,考古学只能提供给 我们募葬、居室、城廓和器物的文化遗存,而文字尚未产生时代 的信仰、准则、道德、风俗以及行为都早已随历史而消逝,在赵 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依赖于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的推测性 质的论断。然而,对于文字发明甚早的文明来说,巫觋文化的痕 迹必然会在早期的文献材料中有所反映,何况,马林诺夫斯基或 任何一种其他西方人类学的理论,是否可以适用于中国历史文 化的实际,是无从先验地确定的。因此,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的学者,先须从整顿中国的历史材料出发,由以了解当时文化的 19
形态与特质,更参之以近代人类学对世界各地初民文化的研究, 以把握中国上古文化形态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因素。 这样,对于本书的目的而言,我们就自然而然地首先把注意 力集中在中国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巫觋”与“卜”上面。但我们 要提醒自己和读者,在研究结束之前,我们并不预设中国古代文 献中的“巫”即完全等同于人类学家所说的巫术的施行者Ma gian),也不预设“卜笈”就是巫术。 、绝地天通 欧洲历史上巫术的出现,据认为不晚于旧石器晚期。中国 史学工作者也把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出土的有关器物,如玉 琮、獐牙钩形器等作为巫师的法具来解释,但仍属推测。在文 献上,中国古代有关“巫”的起源与演变,见于先秦“绝地天通”的 传说。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尚书·吕刑》记载了上古时代原始宗教的一次重大变化: 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 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剌刖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民兴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 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 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 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斐常,綵寡无
按照《吕刑》所说,自蚩尤作乱以后,苗民社会混乱不堪,酷刑泛 滥,杀戮不止,相互欺诈没有忠信。受苦者无法忍受,哀告于皇 天上帝,上帝因此发用威力惩处作虐的苗民。上帝命令重和黎 断绝天地间的联系,命令诸王在地上治理整顿,以恢复人间的正 常秩序。 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汇集《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也简略地 叙述了重、黎的故事,只是以重、黎为颛顼之孙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 地 《山海经》记述证明,《周书》所载的故事确实是一个古老而流 传甚广的传说。不过,无论《吕刑》的“绝地天通”还是《山海经》 “重献上天”、“黎邛下地”,都语焉而未详,只有《国语·楚语下》 对此记载最为详细: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使天地不通者,何 也?若不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 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簪能上下比 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 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 而为之牲器时服。 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 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 貌之崇、忠信之质、裡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 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擾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
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 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欹而 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至,求用不匮。” 由楚昭王(前515-489)的问语可见,《吕刑》所说的“绝地天通” 就是使“天地不通”的意思昭王极有兴趣地询问,假如重黎不去 施行上帝绝地天通的命令,难道民人就能上登于天吗?观射父的 回答中提供了上古民神交通的传说历史。 照观射父所说,作巫觋的人必须具备一些主观的条件,这些 主观条件主要是聪明圣智,即拥有超乎常人的感觉能力,而明神 降附其身则是巫觋角色的认可和体现。明神降附其身的人,女称 为巫,男称为觋。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原始灵媒往往要依靠个 人的天赋,与观射父所说相合。不过,据这里所说,巫觋之职能 主要是对祭祀的位次和牲器进行安排,是祭祀体系中的一种操 作人员。比较起来,祝是具备较多的有关地理、历史、宗族和礼仪 知识的人,宗是对祭品的时令、种类、及祭器、祭坛的制度有系统 知识的人。由巫觋、祝、宗等共同主持国家或公共的祭祀活动。应 当说,这种祝宗等神职人员功能分化的现象应为晚占,其中谈到 的神灵信仰也应属晚出。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讨论 在上一段引文中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个对话的前一部分,观 射父在说明了巫觐祝宗的分别之后,紧接着叙述了“绝地天通” 的由来: 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袄,不可方物。夫人作 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 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威严,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
不降,无物以享,祸灾存臻,莫尽其气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 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国语·楚语 下》) 按照此说在中国原始宗教的第一阶段上,已有专职事神的人 员,而一般人则从事其他社会职业,不参与事神的活动,这叫做 民神不杂,民神异业在原始宗教的第二阶段上,人人祭祀家家 作巫,任意通天,这叫做民神杂糅、民神同位。其结果是祭品匮 乏,人民不再得到福佑。在第三阶段上,绝地天通,恢复民神不杂 的秩序。在这个说法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即宗教改革是由经 济危机所引发,而经济危机又导源于一种宗教信仰的行为状态 就是说,原始祭祀的泛滥,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匮乏·“礼”的制度 和宗教的改革正由此而决定地产生或形成。 近代以来的学者对《楚语》的这一段材料给予了极大注意, 并特重于宗教制度史和一般社会历史的解读。徐旭生先生说 “宗教的第一阶段在各地全表现为魔术,这个词是从俄文Maa, 英文Magy译音而来的,法德等文都有同源的字(或译为巫术)。 在这一阶段,宗教的主要表现为掐诀念咒,为人民求福免祸,职 务常由农人或牧人兼充,并无专业的魔术师。社会的组织逐渐 扩大,社会秩序的问题也就成了宗教的重要内容。可是魔术师 的巫觋太多,人杂言庞,社会秩序就难有相当长时的安定,极 为不便。高阳氏的首领帝颛顼就是一位敢作大胆改革的宗教主, 他“使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就是使他们为 脱离生产的职业宗教服务人。有人专管社会秩序一部分的事,有 人专管为人民求福免祸的事。”他还认为,这个改革的契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