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髙三12月联 考 2016.12.8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 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 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 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 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 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 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 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 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 项重要内容。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 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 崇。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到了宋代 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 到确认和凸显。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 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 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 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 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 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 学”。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 “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 治者所确认,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 典从文体上看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 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显得非 常勉强。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通 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 民族和一个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 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交叉。 B.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色,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 2017 届高三 12 月联 考 2016.12.8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 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 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 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 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 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 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 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 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 项重要内容。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 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 崇。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到了宋代, 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 到确认和凸显。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 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 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 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 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 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 学”。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 “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 治者所确认,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 典从文体上看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 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显得非 常勉强。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通 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 民族和一个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 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交叉。 B.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色,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
C.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六艺”、并以它为评价的标 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 D.《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 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三寸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 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 B.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 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解大经典。 C.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 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D.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 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 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典之分 B.时代不同审美风格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明清时期 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 C.公认经典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诗歌 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典。 D.古代诗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 统的无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傅国涌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 且成了杠大旗的人。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 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 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 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 语言研究所、任职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 举世瞩目的业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 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 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 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 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 识分子的责任感早就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 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 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 的作用。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虽然他们
C.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六艺”、并以它为评价的标 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 D.《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 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三寸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 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 B.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 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解大经典。 C.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 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D.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 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 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典之分。 B.时代不同审美风格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明清时期 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 C.公认经典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诗歌 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典。 D.古代诗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 统的无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傅国涌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 且成了杠大旗的人。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 杂志,1919 年 5 月 4 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 7 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 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 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 语言研究所、任职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 举世瞩目的业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 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 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从 1932 年起直到 1937 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 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 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 识分子的责任感早就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 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 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 的作用。1932 年 10 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虽然他们
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 师说话。他在《独立评论》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土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 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 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竺可桢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 蓄”。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 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他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 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 表的是浩然正气”。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 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粪 土当朝万户侯,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内政 外交的“星期评论” 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 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 完成“精神上的革新”。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 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群体选择。 (选自傅国涌《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五四”时期,他努力地从古史辨和疑古思潮中拯救古史,如《左传》、《国 语》、《周礼》等等,他在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时就指出,“伪造”二字,并不 都能适用于被发现的古史料矛盾上,汉代儒生尤其是刘向、刘歆父子在编定文献 时也许有错,但并不是故意“伪造” (葛小佳《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 ②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傅斯年站在新旧思想斗争的前沿,向封建主义发动 猛烈进攻,致力于“思想革命”的活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华民族 的危亡,使得年轻的傅斯年热血沸腾,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以更加昂扬的斗 志,率领新潮社同仁投入了这场爱国政治运动中去 (高汉诚《傅斯年与五四爱国运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他积极 走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 B.傅斯年看重师生情,不计较政治信仰,热情地赞颂他的老师陈独秀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C.本文脉络清晰,结构鲜明,不回避对具体事情的记叙,重点描写传主的日常 生活和内心世界,这种安排很好地反映了传主的思想。 D.作者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呈现了传主 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文中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为什么?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4分) 6.文章标题为“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 目内涵的理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 师说话。他在《独立评论》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胡适、傅斯年主持 1948 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 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 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竺可桢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 蓄”。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 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他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 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 表的是浩然正气”。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 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粪 土当朝万户侯,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 22 篇纵论内政 外交的“星期评论”。 傅斯年是 20 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 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 完成“精神上的革新”。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 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群体选择。 (选自傅国涌《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五四”时期,他努力地从古史辨和疑古思潮中拯救古史,如《左传》、《国 语》、《周礼》等等,他在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时就指出,“伪造”二字,并不 都能适用于被发现的古史料矛盾上,汉代儒生尤其是刘向、刘歆父子在编定文献 时也许有错,但并不是故意“伪造”。 (葛小佳《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 ②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傅斯年站在新旧思想斗争的前沿,向封建主义发动 猛烈进攻,致力于“思想革命”的活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华民族 的危亡,使得年轻的傅斯年热血沸腾,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以更加昂扬的斗 志,率领新潮社同仁投入了这场爱国政治运动中去。 (高汉诚《傅斯年与五四爱国运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他积极 走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 B.傅斯年看重师生情,不计较政治信仰,热情地赞颂他的老师陈独秀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C.本文脉络清晰,结构鲜明,不回避对具体事情的记叙,重点描写传主的日常 生活和内心世界,这种安排很好地反映了传主的思想。 D.作者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呈现了传主 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文中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为什么?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4 分) 6.文章标题为“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 目内涵的理解。(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 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 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 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 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 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 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 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 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 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 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的树梢上挂一块红 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 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 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 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 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髙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 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 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 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 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 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 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 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 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 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 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 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 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 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 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 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 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 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 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 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 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的树梢上挂一块红 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 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 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 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 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 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 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 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 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 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 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 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 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 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 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 蛋,蛋汁也进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 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 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 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举起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熟料, 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 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 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 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8月第22期,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 的特征,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 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 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 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E.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 后的一下微笑也难以化开 8.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4分) 9.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 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 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 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髙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 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 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 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 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 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 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 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 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举起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熟料, 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 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 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 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 年 8 月第 22 期,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 的特征,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 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 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 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E.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 后的一下微笑也难以化开。 8.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4 分) 9.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 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 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 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 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 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 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 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