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是 A.敞蓬车 暴殄天物 咯血(ka) 追本溯源(s山) B.渡难关 焕然冰释 押解(xie) 转弯抹角(m0) C.文绉绉 漠不关心 愤慨(kai) 令人咋舌(ze) D.协奏曲 开门揖盜 翘首(qiao) 望风披靡(m)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是 A.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平易近人。欣赏他的文章有时候像在听一位耄耋老人轻声 诉说着他曾经历的往事,很多时候思绪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他诉说的那些过去的 事情。 B.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限购、限贷等系列调控政策,有关专家认 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使房地产投机者销声匿迹,住宅将回归居住本性 C.由湖北艺术家主创的民族舞蹈《追爱》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杂技化的舞蹈动 作,完整地演绎了少数民族的婚俗,既风情万种,又妙趣横生、惊险不断,迷醉 了不少观众。 D.NBA联盟最大的两家广告赞助商计划将赞助NBA的10亿美金投向NFL联盟和 大学篮球联赛,果真如此,NBA联盟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A.近日,北京市消协对首都各大商场的休闲裤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 国品牌被检出虚标含量、甲醛含量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不合格率接近四成。 B.回家的车票、年终的讨薪,甚至仅仅是提供一本书籍、开通一个信箱,对于 农民工,就不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生活的便利。 C.林书豪的成功毕竟不是电影,他以自身实力为基础,以球队当时的境况为机 遇,顺利地融入了教练的战术体系之中,令全队发生化学反应。他的成功是拼出 来的。 D.近年来,随着群众权利意识的日渐提高,民主空气的日益浓厚,中国的民主 政治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 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 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 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湖北省八校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 8 页,五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是 ( ) A.敞蓬车 暴殄天物 咯血(kǎ) 追本溯源(sù) B.渡难关 焕然冰释 押解(xiè) 转弯抹角(mò) C.文绉绉 漠不关心 愤慨(kǎi) 令人咋舌(zé) D.协奏曲 开门揖盗 翘首(qiáo) 望风披靡(m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是 ( ) A.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平易近人。欣赏他的文章有时候像在听一位耄耋老人轻声 诉说着他曾经历的往事,很多时候思绪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他诉说的那些过去的 事情。 B.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限购、限贷等系列调控政策,有关专家认 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使房地产投机者销声匿迹,住宅将回归居住本性。 C.由湖北艺术家主创的民族舞蹈《追爱》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杂技化的舞蹈动 作,完整地演绎了少数民族的婚俗,既风情万种,又妙趣横生、惊险不断,迷醉 了不少观众。 D.NBA 联盟最大的两家广告赞助商计划将赞助 NBA 的 10 亿美金投向 NFL 联盟和 大学篮球联赛,果真如此,NBA 联盟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 A.近日,北京市消协对首都各大商场的休闲裤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 国品牌被检出虚标含量、甲醛含量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不合格率接近四成。 B.回家的车票、年终的讨薪,甚至仅仅是提供一本书籍、开通一个信箱,对于 农民工,就不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生活的便利。 C.林书豪的成功毕竟不是电影,他以自身实力为基础,以球队当时的境况为机 遇,顺利地融入了教练的战术体系之中,令全队发生化学反应。他的成功是拼出 来的。 D.近年来,随着群众权利意识的日渐提高,民主空气的日益浓厚,中国的民主 政治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 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 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 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 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⑤④②⑥ D.③⑥④①②⑤ 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是 A.《红楼梦》展现了髙超的写人技巧,除主要人物,作者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 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髙的妙玉,温 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B.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和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加西亚·马 尔克斯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分别为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 小说《百 年孤独》 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杂剧体制通 例是四折一楔子,传奇称“折”为“出”;杂剧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 角色都可以唱 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D.戏剧离不开矛盾冲突,如曹禺创作的《雷雨》中,夫妻、父子、兄弟成仇, 兄妹乱伦,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失去了常态,而又错综复杂,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 作品 因此有了深厚的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翻译题8分)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 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 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 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 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 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 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 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 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⑤④②⑥ D.③⑥④①②⑤ 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是 ( ) A.《红楼梦》展现了高超的写人技巧,除主要人物,作者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 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 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B.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和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加西亚·马 尔克斯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分别为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 小说《百 年孤独》。 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杂剧体制通 例是四折一楔子,传奇称“折”为“出”;杂剧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 角色都可以唱; 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D.戏剧离不开矛盾冲突,如曹禺创作的《雷雨》中,夫妻、父子、兄弟成仇, 兄妹乱伦,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失去了常态,而又错综复杂,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 作品 因此有了深厚的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翻译题 8 分)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 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 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 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 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 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 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 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 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 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髙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 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 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 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 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 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 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不籍识其姓名 籍:登记、 记录 B.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 中:中意、 满意 C.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 没:通 “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 虞:优患、祸患 7.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 是言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搢绅君子多为 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是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 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 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 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 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 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 背他的教导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 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 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 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 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 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 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 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 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不籍识其姓名 籍:登记、 记录 B.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 中:中意、 满意 C.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 没:通 “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 虞:忧患、祸患 7.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 是 ( )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 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搢绅君子多为 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是 (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 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 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 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 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 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 背他的教导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4分) (2)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4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语段断句。(3分)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 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8分)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 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2.请从下面八句之中任选六句,补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见贤思齐焉, (《论 语》) (2) ,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审容膝之易安。(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4 分) (2)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4 分) 10.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语段断句。(3 分) 所 谓 治 国 必 先 齐 其 家 者 其 家 不 可 教 而 能 教 人 者 无 之 故 君 子不 出 家 而 成 教 于 国孝 者 所 以 事 君 也 弟 者 所 以 事 长 也 慈 者 所 以 使 众 也 (《大学》) (二)古代诗歌鉴赏(8 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8 分)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 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 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4 分) (三)古诗文默写(6 分) 12.请从下面八句之中任选六句,补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见贤思齐焉, 。(《论 语》) (2) ,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4) ,审容膝之易安。(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 (5)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8)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9分,每小题3分) 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 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 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 要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 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 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19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 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 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 症。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 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 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 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 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 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 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 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 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 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 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 天下。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 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 义手法相比,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 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 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 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 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其创作的主观目的 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同样,后 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 场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 实,仍在生活。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8)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三、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5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 20 世纪形成 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 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 要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 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 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19 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 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 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 症。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 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 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 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 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 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 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 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 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 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 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 天下。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 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 义手法相比,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 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 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 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 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其创作的主观目的, 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同样,后 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 场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 实,仍在生活。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