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各厂商要么被其他竞争厂商挤出市场,要么通过竞争不断增强自 身的实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从整体 上表现为优胜劣汰的寡头垄断的形成与加强的过程。 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种类及其性质 由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普遍性,产业组织经济学家对其阐述的较为详 细,如贝恩、植草益等就根据对不同因家产业的研究,采用集中度指标对寡 头垄断市场结构进行了细分。贝恩(Bain,1959)根据前4位和前8位厂商集 中度指标,将美国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划为六个类型,其中有五类是寡头垄 断型,分别是:寡占I型(极高集中寡占,CR,>75%)、寡占Ⅱ型(高集中寡 占,65%≤CR,<75%,CR,≥85%)、寡占Ⅲ型(中上集中寡占,50%≤CR< 65%,75%≤CR<85%)、寡占V型(中下集中寡占,35%≤CR<50%,45%≤CR <75%)、寡占V型(低集中寡占,30%≤CR<35%,40%≤CR,<45%)①。 在贝恩分类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植草益根据日本1963年的统计资料,对 寡占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型(CR,≥40%)和竞争型(CR,<40%)两类,其中 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70)和高、中寡占型(40%≤CR,<70%)。 随后,越后和典用4个集中率将日本产业划分为5种类型,其中有4种为寡 占型:A型(极高寡占产业,CR,≥70%)、B型(高寡占产业, 。(美)J·S贝恩:(产业组织,丸善1981年版,转引自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 海财经大等 998年版,第137页 23
23 程中,各厂商要么被其他竞争厂商挤出市场,要么通过竞争不断增强自 身的实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从整体 上表现为优胜劣汰的寡头垄断的形成与加强的过程。 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种类及其性质 由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普遍性,产业组织经济学家对其阐述的较为详 细,如贝恩、植草益等就根据对不同国家产业的研究,采用集中度指标对寡 头垄断市场结构进行了细分。贝恩(Bain,1959)根据前 4 位和前 8 位厂商集 中度指标,将美国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划为六个类型,其中有五类是寡头垄 断型,分别是:寡占Ⅰ型(极高集中寡占,CR4 >75%)、寡占Ⅱ型(高集中寡 占,65%≤CR4 <75%,CR8 ≥85%)、寡占Ⅲ型(中上集中寡占,50%≤CR4 < 65%,75%≤CR8<85%)、寡占Ⅳ型(中下集中寡占,35%≤CR4 <50%,45%≤CR8 <75%)、寡占Ⅴ型(低集中寡占,30%≤CR4 <35%,40%≤CR8<45%)①。 在贝恩分类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植草益根据日本 1963 年的统计资料,对 寡占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型(CR8 ≥40%)和竞争型 (CR8<40%) 两类,其中 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8 ≥70%)和高、中寡占型(40%≤CR8<70%)② 。 随后,越后和典用 4 个集中率将日本产业划分为 5 种类型,其中有 4 种为寡 占型:A 型(极高寡占产业, CR1 ≥70% )、B 型(高寡占产业, ① (美) J·S 贝恩;《产业组织》,丸善 1981 年版,转引自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 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7 页。 ② 植草益:《产业组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中译本,第 16 页
CR,≥80%,CR,=100%)和C型(中寡古产业,CR。≥50%)①. 上述不同经济学家按集中度标准划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类型,是以相 关国家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为实证资料而得出的,这说明集中度指标在现实 经济生活中可获得性较强,因此用其衡量市场结构也就非常方便。但由于影 响市场结构的因素较多,只以集中度为标准有时不能说明问题。根据产业组 织理论的相关论述和研究成果,以集中度和产业进入壁垒为衡量指标,我们 一般可以将寡头垄断市场大致划分为三类,即主导厂商、紧密寡头和松散寡 头(见表2-1)。 1.主导厂商的市场结构及其性质 表21中显示了主导厂商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即其在一个行业市场中 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业进入壁垒不高。从其性质上讲,主导厂商是 价格的决定者,并了解行业需求曲线,与其共存的是众多较小的、价格接受 者的从属厂商,通过把边际成本定在等于主导厂商决定的行业价格水平上来 表21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类型 市场类型 市场集中度 进入壁全 -个厂商占有50%以上的 主导厂商(占优厂商) 市场份额,以致于没有任 不高 越后和典:工业经济 产业组织论》,密涅瓦书房,1983年。转引自魏后凯:《市场 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经济管理出板社2003年板,第151页。 24
24 CR3 ≥80%,CR5 =100%)和 C 型(中寡占产业,CR10 ≥50%)①。 上述不同经济学家按集中度标准划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类型,是以相 关国家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为实证资料而得出的,这说明集中度指标在现实 经济生活中可获得性较强,因此用其衡量市场结构也就非常方便。但由于影 响市场结构的因素较多,只以集中度为标准有时不能说明问题。根据产业组 织理论的相关论述和研究成果,以集中度和产业进入壁垒为衡量指标,我们 一般可以将寡头垄断市场大致划分为三类,即主导厂商、紧密寡头和松散寡 头(见表 2-1)。 1.主导厂商的市场结构及其性质 表 2-1 中显示了主导厂商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即其在一个行业市场中 占有 5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业进入壁垒不高。从其性质上讲,主导厂商是 价格的决定者,并了解行业需求曲线,与其共存的是众多较小的、价格接受 者的从属厂商,通过把边际成本定在等于主导厂商决定的行业价格水平上来 表 2-1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类型 市场类型 市场集中度 进入壁垒 主导厂商(占优厂商) 一个厂商占有 50%以上的 市场份额,以致于没有任 不高 ① 越后和典:《工业经济——产业组织论》,密涅瓦书房,1983 年。转引自魏后凯:《市场 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51 页
何厂商与之抗衡,但却有 许多边缘性厂商与其共有 前4位厂商占有60%以上 紧密寡头 的市场份额,而后随者垄 较高 断厂商的增加,市场份额 累进比率较低 前4位厂商占有不高于 松散寡头 40%的市场份额,而后随 较高 若垄断厂商的增加,市场 份额累进比幸较高 资料来源:作者参考威廉·谢泼德的市场结构分类而整理
25 何厂商与之抗衡,但却有 许多边缘性厂商与其共存 紧密寡头 前 4 位厂商占有 60%以上 的市场份额,而后随着垄 断厂商的增加,市场份额 累进比率较低 较高 松散寡头 前 4 位厂商占有不高于 40%的市场份额,而后随 着垄断厂商的增加,市场 份额累进比率较高 较高 资料来源:作者参考威廉·谢泼德的市场结构分类而整理
价格 (6) rACr S(p) D(p) Po D(p) MC. qQ从属厂商和总供给q,Q 09Q 市场产量Q 图2一2主导厂商的市场行为 决定自己的产量水平。主导厂商之所以成为价格的决定者,在于其具有比从 属厂商低的边际成本,并且其自身边际成本的大小决定了其市场份额的高低。 主导厂商对产业市场的行为影响可以用图2-2分析: 图(a)显示了市场需求曲线D(p)和各个接受价格的、竞争性从属厂商 的供给曲线简单加总S()。从属厂商的总供给曲线就是在其平均成本曲线的 最低点P。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从属厂商的停产价格是P,高于P,时每 家从属厂商都获得正的经济利润,在P,点,每家从属厂商都获得零利润,低 于P,时,每家从属厂商因亏损而停产,主导厂商则成为垄断者。主导厂商的 剩余需求曲线是市场需求曲线和从属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差额: Dr(p)=D(p)-S(P)。在图(b)中,价格高于p,时,市场需求曲线高于剩余 26
26 决定自己的产量水平。主导厂商之所以成为价格的决定者,在于其具有比从 属厂商低的边际成本,并且其自身边际成本的大小决定了其市场份额的高低。 主导厂商对产业市场的行为影响可以用图 2-2 分析: 图(a)显示了市场需求曲线 D p和各个接受价格的、竞争性从属厂商 的供给曲线简单加总 S p 。从属厂商的总供给曲线就是在其平均成本曲线的 最低点 p0 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从属厂商的停产价格是 p0,高于 p0时每 家从属厂商都获得正的经济利润,在 p0点,每家从属厂商都获得零利润,低 于 p0时,每家从属厂商因亏损而停产,主导厂商则成为垄断者。主导厂商的 剩余需求曲线是市场需求曲线和从属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差额: Dr p D p S P 。在图(b)中,价格高于 p0时,市场需求曲线高于剩余 图 2—2 主导厂商的市场行为
需求曲线,在价格低于P,时则等于剩余需求曲线。也就是说,如果价格高于 P。,从属厂商可以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但价格低于P,时,从属厂商就退出市 场,而把全部需求留给主导厂商。 主导厂商作为价格的决定者可以像垄断厂商一样行动,因此,为使其利 润最大化而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处决定价格。主导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MR,来源于其剩余需求曲线。由于其剩余需求曲线是拐折的,所以其边际收 益曲线包括两个部分,并在剩余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遇的一点,边际 收益曲线的两部分之间有一个不连续的跳跃。在相遇点之上,主导厂商的边 际收益曲线比较平坦,而边际成本较高,由此决定的价格高于从属性厂商的 最低平均成本,所以主导厂商与从属厂商共存于市场,并由于相对从属厂商 而言主导厂商的边际成本较低,主导厂商仍会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相 遇点之下,主导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比较陡峭,而边际成本较低,由此决定 的价格低于从属性厂商的最低平均成本,从属厂商被迫退出市场,主导厂商 完全垄断市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主导厂商的地位是由其边际成本低于从属厂商 而维持的,在这一前提下,主导厂商在行业市场上占有的市场份额的高低取 决于其边际成本的水平。如果其边际成本相对较高,其价格也确定在相对较 高的位置P,就会有从属厂商的存在:如果其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其价格便 确定在相对较低的位置p,从属厂商就会退出市场,主导厂商垄断整个行业 市场。但在这里垄断的结果,并不是对应较高的垄断价格,而是比有从属厂 27
27 需求曲线,在价格低于 p0时则等于剩余需求曲线。也就是说,如果价格高于 p0,从属厂商可以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但价格低于 p0时,从属厂商就退出市 场,而把全部需求留给主导厂商。 主导厂商作为价格的决定者可以像垄断厂商一样行动,因此,为使其利 润最大化而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处决定价格。主导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MRr 来源于其剩余需求曲线。由于其剩余需求曲线是拐折的,所以其边际收 益曲线包括两个部分,并在剩余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遇的一点,边际 收益曲线的两部分之间有一个不连续的跳跃。在相遇点之上,主导厂商的边 际收益曲线比较平坦,而边际成本较高,由此决定的价格高于从属性厂商的 最低平均成本,所以主导厂商与从属厂商共存于市场,并由于相对从属厂商 而言主导厂商的边际成本较低,主导厂商仍会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相 遇点之下,主导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比较陡峭,而边际成本较低,由此决定 的价格低于从属性厂商的最低平均成本,从属厂商被迫退出市场,主导厂商 完全垄断市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主导厂商的地位是由其边际成本低于从属厂商 而维持的,在这一前提下,主导厂商在行业市场上占有的市场份额的高低取 决于其边际成本的水平。如果其边际成本相对较高,其价格也确定在相对较 高的位置 p ,就会有从属厂商的存在;如果其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其价格便 确定在相对较低的位置 * p ,从属厂商就会退出市场,主导厂商垄断整个行业 市场。但在这里垄断的结果,并不是对应较高的垄断价格,而是比有从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