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ssel((1992)在传统的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框架下引入了寡头竞争中的供给函数均 衡檬型(supply-unction equilibrium model),25试图解决政府的信息约束句题。他指出,由于 竞争形式可以由供给曲线的斜率决定,并且两企业选择的供给曲线的斜率是战略互补的,因 ,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使本国企业选择较陡的供给曲线,从而达到弱化竞争、 增进利 润的目的。 给定常数边际成木和随机性市场需求D(P,)=1-p+山,u为一随机变量。第一阶段, 只有本国政府制定非线性的出口补贴(或出口税)政策,即实行单边干预。一种简单而有效 的形式是Tq)=-5,其中g表示出口数量,1和5为政府的选择变量。第二阶段。 在随机变量的值实现之前,两国企业同时选择自己的供给函数S,(P),i=1,2。随机变量 的值实现后,福利结果产生。Laussel证明,当1之0时,第二阶段的子对策存在唯一的NE 两企业都选择线性的供给函数,并且,供给曲线的斜率是战略互补的,即如果一方选择较陡 的供给曲线,茹另一方选择的供给曲线也较陡,反之亦然。需要指出的是,供给曲线越陡, 双方的竞争越趋于 ournot 数量竞争 供给曲线越斗 双方的竞争越趋 Bertrand价格 争,也就是说,供给曲线的缓、陡分别代表了竞争力度的强、弱。整个对策的均衡结果指出 当随机变量的方差小到某一临界值时,本国政府的最优政策应该能够诱使本国企业选择垂直 的供给曲线:随者方差的增加,最优政策下的供给曲线的斜率向1趋近。由于两国企业选择 的供给函数的斜率是战略互补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恰当的贸易政策来使本国企业选 择较陡的供给曲线,从而弱化两国企业随后的竞争,达到增进本国企业利润的目的。需要指 出的是,这里本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并非旨在利润转移,而是弱化竞争,因为即使在单边干预 的情况下,外国企业的利润不仅得到了增加并且还大于本国企业的净利润。 在Spencer&Brander(1983)的基础上,Bagwell&Staiger(1994)进一步考察政府对出口金 业R&D采取补贴或征税究竞对于哪些因素是敏感的。在R&D投资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的 情况下,他们指出,政府的R&D政策在某些情况下不受企业竞争形式的影响,但是受企业 数目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的影响。 考虑一个三阶段对策。第一阶段,两国政府同时制定&D政策(单位投资补贴或税收): 第二阶段,两企业同时选择R&D投资额'和户,由于投资的效果是不确定的,我们可以 假设企业的常数边际成本分别服从密度为'(c1I)和(c2|12)的分布。第三阶段,看 到边际成本的实现值后,两企业进行数量竞争或价格竞争。 假设R&D一方面可以减少成本的均值,这对外国企业具有负的外部效应:另一方面, 它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也即增大方差,而这对外国企业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因此, 在投资能降低成本的均值而要增大方差的情况下,最优的R&D政策就要在这两者间作出权 5供给函数均衡模型的原型可见Klemperer&Mey心er(I989 描述供给曲线时以价格为纵轴。 26
26 Laussel(1992)在传统的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框架下引入了寡头竞争中的供给函数均 衡模型(supply-function equilibrium model),25试图解决政府的信息约束问题。他指出,由于 竞争形式可以由供给曲线的斜率决定,并且两企业选择的供给曲线的斜率是战略互补的,因 此,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使本国企业选择较陡的供给曲线,从而达到弱化竞争、增进利 润的目的。 给定常数边际成本和随机性市场需求 D( p,u) 1 p u ,u 为一随机变量。第一阶段, 只有本国政府制定非线性的出口补贴(或出口税)政策,即实行单边干预。一种简单而有效 的形式是T q tq sq 2 2 1 ( ) ,其中 q 表示出口数量,t 和 s 为政府的选择变量。第二阶段, 在随机变量的值实现之前,两国企业同时选择自己的供给函数 S ( p) i ,i 1,2 。随机变量 的值实现后,福利结果产生。Laussel 证明,当t 0 时,第二阶段的子对策存在唯一的 NE, 两企业都选择线性的供给函数,并且,供给曲线的斜率是战略互补的,即如果一方选择较陡 的供给曲线,26另一方选择的供给曲线也较陡,反之亦然。需要指出的是,供给曲线越陡, 双方的竞争越趋于 Cournot 数量竞争,供给曲线越平缓,双方的竞争越趋于 Bertrand 价格竞 争,也就是说,供给曲线的缓、陡分别代表了竞争力度的强、弱。整个对策的均衡结果指出: 当随机变量的方差小到某一临界值时,本国政府的最优政策应该能够诱使本国企业选择垂直 的供给曲线;随着方差的增加,最优政策下的供给曲线的斜率向 1 趋近。由于两国企业选择 的供给函数的斜率是战略互补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恰当的贸易政策来使本国企业选 择较陡的供给曲线,从而弱化两国企业随后的竞争,达到增进本国企业利润的目的。需要指 出的是,这里本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并非旨在利润转移,而是弱化竞争,因为即使在单边干预 的情况下,外国企业的利润不仅得到了增加并且还大于本国企业的净利润。 在 Spencer & Brander(1983)的基础上,Bagwell & Staiger(1994)进一步考察政府对出口企 业 R&D 采取补贴或征税究竟对于哪些因素是敏感的。在 R&D 投资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的 情况下,他们指出,政府的 R&D 政策在某些情况下不受企业竞争形式的影响,但是受企业 数目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的影响。 考虑一个三阶段对策。第一阶段,两国政府同时制定 R&D 政策(单位投资补贴或税收); 第二阶段,两企业同时选择 R&D 投资额 1 I 和 2 I ,由于投资的效果是不确定的,我们可以 假设企业的常数边际成本分别服从密度为 ( | ) 1 1 1 f c I 和 ( | ) 2 2 2 f c I 的分布。第三阶段,看 到边际成本的实现值后,两企业进行数量竞争或价格竞争。 假设 R&D 一方面可以减少成本的均值,这对外国企业具有负的外部效应;另一方面, 它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也即增大方差,而这对外国企业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因此, 在投资能降低成本的均值而要增大方差的情况下,最优的 R&D 政策就要在这两者间作出权 衡。 25 供给函数均衡模型的原型可见 Klemperer & Meyer(1989)。 26 描述供给曲线时以价格为纵轴
在一阶随机占优的情况下,对策的均衡结果指出:设T'(c,c)为企业1的利润函数 只要Π2(c,c2)<0,那么企业1的投资反应曲线向下倾斜:只要 sgm(c,c2】=-sg2(c,c2】,政府1应该采取补贴政策。国家2的情况相同。 在Hotelling价格竞争摸型和一般的数量竞争模型中,以上条件均得到满足,因此,政府的 最优R&D政策与企业竞争类型无关。但是,如果一国的企业数目增加,那么某个企业的 R&D就会对本国的其它企业也有负外部效应,从而会削弱政府补贴的积极性,甚至会使致 府对R&D征税。而如果采用其它的对不确定性假设下,我们可以得到“风险效应”大于“均 值效应”的结果,从而使结论逆转。 (二)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 战略性 口 易政策研究的是在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情况下 本国的最优贸易政策选择。假设它们生产的是无差别替代品,本国市场上的逆需求函数是 p91+9). 考虑一个两阶段对策。在第一个阶段,由本国政府制定从量关税1。在第二个阶段,两 个企业进行C0 (数量)竞争 给定外国企 观测到1。 在对策的第二个阶段,本国企业的问题是 mI(q.G:)=p(q+q.)q-c(q) 目标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I=pig+p-ci=0 外国企业的问题是 maxI(q.q2:t)=p(q+gz)q:-ca(q2)-tqz 目标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pq+p-c-1=0 我们假设数量是战略替代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贸易政策的效应 ag,/0t=-2/D>0 g2/a1=,/D<0 现在,回到对策的第一个阶段,我们要回答什么是本国政府最优的贸易政策选择。由于 竞争在本国市场上进行,因此,本国福利就是本国消费者利余、本国企业利润和本国政府收 入之和 W'(q(0,9())=Q)-pQ0+pQ)4,-c(q)+g 这里,Q=9+9。目标函数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27 在一阶随机占优的情况下,对策的均衡结果指出:设 ( , ) 1 1 2 c c 为企业 1 的利润函数, 只 要 ( , ) 0 1 1 2 12 c c ,那么企业 1 的投资反应曲线向下倾斜;只要 [ ( , )] [ ( , )] 1 1 2 12 1 1 2 2 sign c c sign c c ,政府 1 应该采取补贴政策。国家 2 的情况相同。 在 Hotelling 价格竞争模型和一般的数量竞争模型中,以上条件均得到满足,因此,政府的 最优 R&D 政策与企业竞争类型无关。但是,如果一国的企业数目增加,那么某个企业的 R&D 就会对本国的其它企业也有负外部效应,从而会削弱政府补贴的积极性,甚至会使政 府对 R&D 征税。而如果采用其它的对不确定性假设下,我们可以得到“风险效应”大于“均 值效应”的结果,从而使结论逆转。 (二)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 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研究的是在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情况下, 本国的最优贸易政策选择。假设它们生产的是无差别替代品,本国市场上的逆需求函数是 ( ) 1 2 p q q 。 考虑一个两阶段对策。在第一个阶段,由本国政府制定从量关税t 。在第二个阶段,两 个企业进行 Cournot(数量)竞争,给定外国企业观测到t 。 在对策的第二个阶段,本国企业的问题是 max ( , ) ( ) ( ) 1 2 1 2 1 1 1 1 { }1 q q p q q q c q q 目标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0 ' 1 1 1 ' 1 p q p c 外国企业的问题是 1 2 1 2 2 2 2 2 2 { } max ( , ; ) ( ) ( ) 2 q q t p q q q c q tq q 目标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0 ' 2 2 1 ' 1 p q p c t 我们假设数量是战略替代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贸易政策的效应 0 1 q1 t 12 D 0 1 q2 t 11 D 现在,回到对策的第一个阶段,我们要回答什么是本国政府最优的贸易政策选择。由于 竞争在本国市场上进行,因此,本国福利就是本国消费者剩余、本国企业利润和本国政府收 入之和 1 2 1 1 1 1 1 W (q (t),q (t);t) u(Q) p(Q)Q p(Q)q c (q ) tq 这里, 1 2 Q q q 。目标函数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p器+pa器+(0-++-0 从中可以解出 1=Lp(eQ/en)-1:-(p-Gxog /er) ag /ar 一般而言,我们难以确定1的符号。但是,给定假设条件,只要满足 -0 本国政府的最优选择就是制定关税。” R N 图3 随后,Cheng(1988)对于木国市场的干预问题做了深入而详尽的分析,它考虑了产品差 异化程度、竞争类型、成本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各种不同组合情况下的最优贸易和产业政策组 合。其中,贸易政策指进口关税,或者进口补贴:产业政策指生产补贴,或者生产税。他指 出,最优政策组合对于企业竞争类型是很敏感的。例如,在生产同质产品的条件下,给定本 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大于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二者进行Bertrand价格竞争,那么,最优 ”制定关税的一个充分条件是,企业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 g_-2- D-C p(pQ+3p)+ 102 -2p(G+G)-p(qc+4,c) 如果企业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 表达式面 0 0 pQ+3p<0 而企业的选择是战略替代的蕴含 2+Π=pQ+2p<0 所以 p9-1=-p0+22<0 PQ+3p 28
28 ( ) 0 2 2 ' 1 1 1 ' ' t q q t t q p c t Q p q t Q p Q 从中可以解出 q t p Q t q p c q t t 2 1 ' 2 1 1 ' [ ( ) 1] ( )( ) 一般而言,我们难以确定t 的符号。但是,给定假设条件,只要满足 1 0 ' t Q p 本国政府的最优选择就是制定关税。27 随后,Cheng(1988)对于本国市场的干预问题做了深入而详尽的分析,它考虑了产品差 异化程度、竞争类型、成本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各种不同组合情况下的最优贸易和产业政策组 合。其中,贸易政策指进口关税,或者进口补贴;产业政策指生产补贴,或者生产税。他指 出,最优政策组合对于企业竞争类型是很敏感的。例如,在生产同质产品的条件下,给定本 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大于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二者进行 Bertrand 价格竞争,那么,最优 27 制定关税的一个充分条件是,企业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 t D Q 1 12 1 11 ( 3 ) 2 ( ) ( ) '' 2 1 '' 1 2 '' '' 2 '' 1 '' ' 2 '' 1 ' '' ' '' 1 ' p p Q p c c p c c p q c q c p c 如果企业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上述表达式简化为 0 3 1 '' ' t p Q p Q 而企业的选择是战略替代的蕴含 2 0 2 '' ' 21 1 12 p Q p 所以 0 3 2 1 '' ' '' ' ' p Q p p Q p t Q p 2 q R1 R2 N / R2 / N 0 1 q 图 3
政策组合是生产补贴和自由贸易。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进行Coumnot数量竞争,那么 税和生产税, 说明 当然,政府还可以采用其它政策变量,例如配额,进行干预。关于配额的效应,见Helpman &Krugman(1989)。这里就不讨论了。 (三)战略性出口和进口贸易政策的比较 第一,两种政策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前者适用于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展开 竞争的情况,后者适用于它们在本国市场展开竞争的情况。 第二,因此,出口政策相对是单纯的,只是关注利润转移效应,而后者要兼顾利润转移 与反托拉斯效应。 第三,从技术的角度讲,进口政策模型比出口政策模型要复杂,因为进口政策背景下或 府的目标函数更为复杂。首先,在这里,我们不能确定最优政策的方向。其次,我们很难在 进口政策的背景下讨论差别产品价格竞争。 第四,无论是出口政策,还是进口政策,其主旨都在于影响外国企业的激励,使它做出 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行动。但是,在出口政策之中,贸易政策是通过影响本国企业的激励而间 接地影响外国企业的激励。在进口贸易政策之中,贸易政策直接影响外国企业的激励:例如 在征收进口关税的情况下,这直接提高了外国企业的边际成本, 五、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扩展 (一)引入不完全信息 引入不完全信息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的 个重要扩展方向。就像完全竞争一样,完 全信息只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世界里,企业往往拥有私人信息,因此,研究者自然会考虑当 存在私人信息时的最优政策干预问题。 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主要考察非对称信息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不完全信息和非对 称信息的区别在于:非对称信息必然是不完全信息,但比不完全信息更加强调对策的参与人 之间信息状态的不同:而在不完全信息下,参与人的信息状态却可以是对称的,这时不完全 信息相当于不确定性 引入非对称信息后,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非对称信息存在于哪些参与人之间? 非对称信息在对策的哪个阶段出现?可选政策工具在显示信息能力上有什么差别?在下面 的论述中,我们以第一个问题为线索进行分类讨论。 非对称信息存在于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 在Brander&Spencer((1985)的传统分析框架中,Collie&Hvid1993)假设外国企业不知 道本国企业的成本,而本国政府由于可以资助本国企业进行像R&D这样的投资而比外国企 业具有信息优势,即它知道本国企业的成本。而且,由于本国企业的成本越低,出口补贴对 本国福利的促进作用越大,从而最优出口补贴越高:”所以,本国政府有积极性,也有可能 制定与完全信】 相比更高的出口 补贴,向外国企业传递本国 具有低 而使得它在国际竞争之中自动向本国企业让渡市场份额。在不完全信息下,出口补贴能够传
29 政策组合是生产补贴和自由贸易。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进行 Cournot 数量竞争,那么, 最优政策组合还依赖于需求曲线的曲率(Curvature),在存在内点解的条件下,它可能包括关 税和生产税,也可能包括进口补贴和生产补贴。28 说明 当然,政府还可以采用其它政策变量,例如配额,进行干预。关于配额的效应,见 Helpman & Krugman(1989)。这里就不讨论了。 (三)战略性出口和进口贸易政策的比较 第一,两种政策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前者适用于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展开 竞争的情况,后者适用于它们在本国市场展开竞争的情况。 第二,因此,出口政策相对是单纯的,只是关注利润转移效应,而后者要兼顾利润转移 与反托拉斯效应。 第三,从技术的角度讲,进口政策模型比出口政策模型要复杂,因为进口政策背景下政 府的目标函数更为复杂。首先,在这里,我们不能确定最优政策的方向。其次,我们很难在 进口政策的背景下讨论差别产品价格竞争。 第四,无论是出口政策,还是进口政策,其主旨都在于影响外国企业的激励,使它做出 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行动。但是,在出口政策之中,贸易政策是通过影响本国企业的激励而间 接地影响外国企业的激励。在进口贸易政策之中,贸易政策直接影响外国企业的激励;例如, 在征收进口关税的情况下,这直接提高了外国企业的边际成本。 五、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扩展 (一)引入不完全信息 引入不完全信息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扩展方向。就像完全竞争一样,完 全信息只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世界里,企业往往拥有私人信息,因此,研究者自然会考虑当 存在私人信息时的最优政策干预问题。 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主要考察非对称信息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不完全信息和非对 称信息的区别在于:非对称信息必然是不完全信息,但比不完全信息更加强调对策的参与人 之间信息状态的不同;而在不完全信息下,参与人的信息状态却可以是对称的,这时不完全 信息相当于不确定性。 引入非对称信息后,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非对称信息存在于哪些参与人之间? 非对称信息在对策的哪个阶段出现?可选政策工具在显示信息能力上有什么差别?在下面 的论述中,我们以第一个问题为线索进行分类讨论。 非对称信息存在于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 在 Brander & Spencer(1985)的传统分析框架中,Collie & Hviid(1993)假设外国企业不知 道本国企业的成本,而本国政府由于可以资助本国企业进行像 R&D 这样的投资而比外国企 业具有信息优势,即它知道本国企业的成本。而且,由于本国企业的成本越低,出口补贴对 本国福利的促进作用越大,从而最优出口补贴越高;29所以,本国政府有积极性,也有可能 制定与完全信息情况相比更高的出口补贴,向外国企业传递本国企业具有低成本的信息,从 而使得它在国际竞争之中自动向本国企业让渡市场份额。在不完全信息下,出口补贴能够传 28 注意,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贸易和产业政策组合,似乎有“越位”之嫌。 29 见 de Meza(1986)
递关于本国企业竞争力的信息,这为战略性出口补贴政策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依据。 这个模型可以归结为一个类型是连续统的信号传递对策。假设用随机变量℃来表示本国 企业的单位成本,它服从[C,上的某个连续分布,实现值贝为本国政府和本国企业所知 给定本国企业的成本实现值c,本国政府首先制定单位出口补贴5,外国企业根据s推断本 国企业的成本为(s)。在数量竞争阶段,本国企业的反应函数为q,(g2,c,s),外国企业的 反应函数为9,(可),其中可,为对本国企业产量的期望值,从而可以解出外国企业的产量 ,(C,s),代入本国企业的反应函数可以得到本国企业的产量q,(c,C,s),所以,本国福利可 表示为W(c,c,s). 下面,考虑分离均衡的情况。设s=(),单调可微,那么外国企业的推断为 c=(s)。0由本国福利对3求全导数得到的一阶条件是 dw ow aw ac 本+ =03到 在线性市场需求的假设下,Coic&Hvid得到如下结论,在分离均衡之中,最优出 补贴水平比完全信息下更高。他们还指出,分离均衡下本国的福利水平有可能低于混同均衡 下的福利水平:但是,由于在混同均衡中支持非均衡路径上的判断是不合理的,所以它不会 出现,从而分离均衡结果是该对策唯一合理的预测结果。进一步,混同均衡结果可以等价地 视为木国政府对木国企业成本也有不完全信息的桔。所以,政府反而可能在沙有信息 势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福利状 。背后的直觉是 府的信号传递行为是有成本的, 而在分 离均衡中,这种行为又没有达到让外国企业低估本国企业成本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效率损失 而且,这种效率损失可能大于政府因对本国企业具有不元全信息而导致的效率损失。如果考 虑双边干预,基本结论不会发生变化。 他们还指出,如果考虑Bertrand价格竞争,那么本国政府希望外国企业相信本国企业具 有高成本,从而双方可以维持较高的均衡价格,本国福利将得到提高。因此,本国政府有积 极性通过低出口税向外国企业传递本国企业具有弱竞争力的信号。但是,在价格竞争下,分 离均衡很可能不存在。 非对称信息存在于本国企业和本国政府之间: Brainard mar m0(1997)假设本国政府不知道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成本,2而外国 和本国企业的成本是完全相关的(per), ,政府政策没有信号传递作用,但 是有甄别的作用。他们还假定公共基金(public funds)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假设使用一单位公 0根据Maah(1987),在这里,分离均衡存在且唯一的主要条件是,判断单调性( oW <01.类型单调性 a 随着C单调变化) 可见 线性补贴政策(政策与本企业的产量相关)的背景 下计论T类的同医相是色行的给论是来是角的票 30
30 递关于本国企业竞争力的信息,这为战略性出口补贴政策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依据。 这个模型可以归结为一个类型是连续统的信号传递对策。假设用随机变量c 来表示本国 企业的单位成本,它服从[c,c] 上的某个连续分布,实现值只为本国政府和本国企业所知。 给定本国企业的成本实现值c ,本国政府首先制定单位出口补贴 s ,外国企业根据 s 推断本 国企业的成本为cˆ(s) 。在数量竞争阶段,本国企业的反应函数为 ( , , ) 1 2 q q c s ,外国企业的 反应函数为 ( ) 2 1 q q ,其中 1 q 为对本国企业产量的期望值,从而可以解出外国企业的产量 (ˆ, ) 2 q c s ,代入本国企业的反应函数可以得到本国企业的产量 ( , ˆ, ) 1 q c c s ,所以,本国福利可 表示为W (c,cˆ,s) 。 下面,考虑分离均衡的情况。设 s (c) ,() 单调可微,那么外国企业的推断为 ˆ ( ) 1 c s 。30由本国福利对 s 求全导数得到的一阶条件是 0 ˆ ˆ s c c W s W ds dW 31 在线性市场需求的假设下,Collie & Hviid 得到如下结论,在分离均衡之中,最优出口 补贴水平比完全信息下更高。他们还指出,分离均衡下本国的福利水平有可能低于混同均衡 下的福利水平;但是,由于在混同均衡中支持非均衡路径上的判断是不合理的,所以它不会 出现,从而分离均衡结果是该对策唯一合理的预测结果。进一步,混同均衡结果可以等价地 视为本国政府对本国企业成本也具有不完全信息的情况。所以,政府反而可能在没有信息优 势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福利状况。背后的直觉是,政府的信号传递行为是有成本的,而在分 离均衡中,这种行为又没有达到让外国企业低估本国企业成本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效率损失, 而且,这种效率损失可能大于政府因对本国企业具有不完全信息而导致的效率损失。如果考 虑双边干预,基本结论不会发生变化。 他们还指出,如果考虑 Bertrand 价格竞争,那么本国政府希望外国企业相信本国企业具 有高成本,从而双方可以维持较高的均衡价格,本国福利将得到提高。因此,本国政府有积 极性通过低出口税向外国企业传递本国企业具有弱竞争力的信号。但是,在价格竞争下,分 离均衡很可能不存在。 非对称信息存在于本国企业和本国政府之间: Brainard & Martimort(1997)假设本国政府不知道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成本,32而外国 和本国企业的成本是完全相关的(perfect correlated),因此,政府政策没有信号传递作用,但 是有甄别的作用。他们还假定公共基金(public funds)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假设使用一单位公 30 根据 Mailath(1987),在这里,分离均衡存在且唯一的主要条件是,判断单调性( 0 ˆ c W ),类型单调性 ( 0 2 c s W )和单交叉点性质( W c W s / ˆ / 随着 c 单调变化)。 31 关于二阶条件的验证,可见原文或 Mailath(1987)。 32 Brainard & Martimort(1996) 在同质产品竞争和非线性补贴政策(即政策与本国企业的产量相关)的背景 下讨论了类似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结论是不正确的(Maggi(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