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导论【学习目标】1.知晓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时代背景。2.描述管理学的学习意义、解释组织与管理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3.陈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本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课程内容】1.管理的内涵与本质;2.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管理学的学习意义、组织与管理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难点:管理的本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教学方法】1.课前导学,将案例通过企业微信发给同学们案例分析:《管理的真谛是什么?》2.课程导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管理的真谛到底是什么?3.引入新课4.重点内容课堂讲解5.课堂讨论6.提问并解析案例答案7.复习总结本节内容【学习要求】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2.下课后思考理解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职能区别,通过举例说明小企业老板的工作与大公司总裁的工作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管理者,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是一样的,但高层管理者在组织和控制的时间比基层管理者多,而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比基层管理者多。【复习与思考】1.如何认识组织的特征以及企业的特征2.如何理解管理的本质?它对我们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哪些启示?3.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有哪些?【学习资源】8
8 第一章 管理导论 【学习目标】 1.知晓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时代背景。 2.描述管理学的学习意义、解释组织与管理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3.陈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本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课程内容】 1.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2.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管理学的学习意义、组织与管理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掌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难点:管理的本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教学方法】 1.课前导学,将案例通过企业微信发给同学们 案例分析:《管理的真谛是什么?》 2.课程导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管理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3.引入新课 4.重点内容课堂讲解 5.课堂讨论 6.提问并解析案例答案 7.复习总结本节内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 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 2.下课后思考理解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职能区别,通过举例说明小企 业老板的工作与大公司总裁的工作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使学生认识到作为 管理者,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是一样的,但高层管理者在组织和控制的时间比基 层管理者多,而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比基层管理者多。 【复习与思考】 1.如何认识组织的特征以及企业的特征 2.如何理解管理的本质?它对我们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哪些启示? 3.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学习资源】
1.管理学一原理与方法,寸题与案例指南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学习目标】1.知晓古典、现代、当代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2.说出不同时期的划分特征、区别“管理理论丛林”中主要流派的分类标准;识记组织趋同、合法性、企业再造等概念。3.区分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4.描述现代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5.解释组织趋同的不同机制,和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和过程。【课程内容】1.古典管理理论;2.现代管理流派;3.当代管理理论。【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掌握现代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2.难点:掌握各流派管理思想,组织趋同的不同机制,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和过程。【教学方法】1.课前导学,将案例通过企业微信发给同学们2.课程导入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里面包含了哪些管理理论3.引入新课4.课堂讲授5.对课前提出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6.提问并解析案例答案7.复习总结本节内容8.课堂内容延伸【学习要求】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2.课程延伸有人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如何评价这个观点?9
9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习题与案例指南 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 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学习目标】 1.知晓古典、现代、当代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说出不同时期的划分特征、区别“管理理论丛林”中主要流派的分类标准; 识记组织趋同、合法性、企业再造等概念。 3.区分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 4.描述现代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 5.解释组织趋同的不同机制,和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和过程。 【课程内容】 1.古典管理理论; 2.现代管理流派; 3.当代管理理论。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 性;掌握现代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 2.难点:掌握各流派管理思想,组织趋同的不同机制,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 和过程。 【教学方法】 1.课前导学,将案例通过企业微信发给同学们 2.课程导入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里面包含了哪些管理理论 3.引入新课 4.课堂讲授 5.对课前提出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6.提问并解析案例答案 7.复习总结本节内容 8.课堂内容延伸 【学习要求】 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 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 2.课程延伸 有人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3.管理理论这章内容单面涉及了很多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研究各种理论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不同,使学生理解管理理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些理论的产生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课后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理解管理学。【复习与思考】1.评述泰勒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2.试评价韦伯组织理论在今天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学习资源】1.管理学一原理与方法,习题与案例指南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学习目标】1.识记决策的要素、功能和任务。2.指出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关系.区分决策的不同分类标准。3.解释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特征;归纳决策过程和决策准则,能够在不确定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做出不同的决策。【课程内容】1.决策的含义、类型与原则;2.决策的行为与过程;3.定性决策方法;4.定量决策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对决策理性的认识,对决策步骤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科学决策方法的把握;2.难点:对决策过程及决策方法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提问:同学们之前做过任么样大的决策呢?比如高考填报志愿时如何选择城市,院校以及专业的呢?你们在决策时考虑哪些因素呢?导入今天的课程。2.课堂讲授3.案例分析《美国农业的决策》4.提问并解析案例答案5.复习总结本节内容【学习要求】10
10 3.管理理论这章内容里面涉及了很多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研究各种 理论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不同,使学生理解管理理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些 理论的产生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课后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理解管理 学。 【复习与思考】 1.评述泰勒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 2.试评价韦伯组织理论在今天管理实践中的意义? 【学习资源】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习题与案例指南 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 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 【学习目标】 1.识记决策的要素、功能和任务。 2.指出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关系.区分决策的不同分类标准。 3.解释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特征;归纳决策过程和决策准则,能够在不确定 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做出不同的决策。 【课程内容】 1.决策的含义、类型与原则; 2.决策的行为与过程; 3.定性决策方法; 4.定量决策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对决策理性的认识,对决策步骤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科学决策方法 的把握; 2.难点:对决策过程及决策方法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1.提问:同学们之前做过什么样大的决策呢?比如高考填报志愿时如何选择 城市,院校以及专业的呢?你们在决策时考虑哪些因素呢?导入今天的课程。 2.课堂讲授 3.案例分析《美国农业的决策》 4.提问并解析案例答案 5.复习总结本节内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2.决策具有普遍性,我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决策。课后大家举例自已做过哪些决策,做这些决策时是否按照我们课堂的程序去决策的;同时思考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决策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复习与思考】1.如何理解决策?决策有哪些基本特征?2.请描述决策的制定过程。3.请用实例说明不同的决策类型及其异同之处。4.请阐述当前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及趋势。【学习资源】1.管理学一原理与方法,习题与案例指南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学习目标】1.说明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能够区分行为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不同。2.归纳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指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3.学会运用PEST、SWOT等环境分析工具来评估决策的正确性,学会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法对活动方案做出评价。【课程内容】1.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2.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3.决策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环境分析的主要方法。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决策方案生成的主要方法2.难点:用决策树方法来评价和选择一个具体的决策方案。【教学方法】1.提问(1)和过去相比,今天的组织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对组织有什么影响?(2)如何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导入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11
11 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 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 2.决策具有普遍性,我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决策。课后大家举例自 己做过哪些决策,做这些决策时是否按照我们课堂的程序去决策的;同时思考以 后我们应该怎么决策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复习与思考】 1.如何理解决策?决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2.请描述决策的制定过程。 3.请用实例说明不同的决策类型及其异同之处。 4.请阐述当前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及趋势。 【学习资源】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习题与案例指南 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 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学习目标】 1.说明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能够区分行为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不同。 2.归纳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彼此之间的关 系,指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 3.学会运用 PEST、SWOT 等环境分析工具来评估决策的正确性,学会选择不 同的决策方法对活动方案做出评价。 【课程内容】 1.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2.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3.决策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环境分析的主要方法。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决策方 案生成的主要方法 2.难点:用决策树方法来评价和选择一个具体的决策方案。 【教学方法】 1.提问 (1)和过去相比,今天的组织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对组织有什么影响? (2)如何看待企业社会责任? 导入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2.主要内容讲授3.讨论: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4.复习总结本节内容【学习要求】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2.课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和考研就业实际,分析现在学生遇到的机会和威胁有哪些,从而理解研究环境的必要性。【复习与思考】1.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分析有哪些主要方法?如何应用?3.请用实例说明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学习资源】1.管理学一原理与方法,习题与案例指南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学习目标】1.辨识不同的计划分类标准和类型:知晓不同的预算管理类型和主要的预算方法;2.识记计划编制过程;学习预算管理的内涵,解释决策追踪与调整的意义和程序;3.记忆计划的定义.内涵和作用:选择用滚动计划法.项目计划技术.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等计划编制方法;4.叙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观点和过程:学会运用PDCA循环、鱼刺图、雷达图和趋热图来对目标进行管理。【课程内容】1.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2.推进计划的流程与方法;3.决策追踪与调整。【重点、难点】1.重点:计划与决策的区别。目标管理的基本主张和特点。2.难点:进度安排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12
12 2.主要内容讲授 3.讨论: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4.复习总结本节内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在课前观看学习通上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管理学》的相应章 节及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布的相关教学内容,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 2.课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和考研就业实际,分析现在学生遇到的机会和威胁有 哪些,从而理解研究环境的必要性。 【复习与思考】 1.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分析有哪些主要方法?如何应用? 3.请用实例说明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 【学习资源】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习题与案例指南 2.中国大学慕课《管理学》 3.教师在企业微信上发的相关练习题 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学习目标】 1.辨识不同的计划分类标准和类型;知晓不同的预算管理类型和主要的预算 方法; 2.识记计划编制过程;学习预算管理的内涵,解释决策追踪与调整的意义和 程序; 3.记忆计划的定义.内涵和作用;选择用滚动计划法.项目计划技术.计划评 审技术,甘特图等计划编制方法; 4.叙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观点和过程:学会运用 PDCA 循环、鱼刺图、雷达图 和趋热图来对目标进行管理。 【课程内容】 1.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 2.推进计划的流程与方法; 3.决策追踪与调整。 【重点、难点】 1.重点:计划与决策的区别。目标管理的基本主张和特点。 2.难点:进度安排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