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 第五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以及思想解放的时代特征,理解先秦说理文发展的各个 阶段以及代表作,重点掌握《孟子》、《庄子》的文学成就,熟读名篇名作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百家争鸣之百家 2、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分期以及代表作简介 3、孟子与《孟子》一书的艺术成就 4、庄子与《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5、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名词:诸子百家;“三言”。 2、《孟子》的艺术成就 3、《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诸子百家;“三言”。 2、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分期。 3、《孟子》的艺术成就。 4、《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5、熟读《齐桓晋文之事章》、《逍遥游》、《秋水》。 第二编秦汉文学概说 第一章秦汉散文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秦汉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政论文和史传文(尤其后者)代表了汉代散 文的最高成就,学习本章为《史记》、《汉书》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以自学为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秦代无文”原因以及《吕氏春秋》、《谏逐客书》讲解。 2、两汉散文发展分期:西汉前期(前206一前141景帝死)、西汉中期(前 6
6 4、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 第五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以及思想解放的时代特征,理解先秦说理文发展的各个 阶段以及代表作,重点掌握《孟子》、《庄子》的文学成就,熟读名篇名作。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百家争鸣之百家 2、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分期以及代表作简介 3、孟子与《孟子》一书的艺术成就 4、庄子与《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5、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名词:诸子百家;“三言”。 2、《孟子》的艺术成就。 3、《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诸子百家;“三言”。 2、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分期。 3、《孟子》的艺术成就。 4、《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5、熟读《齐桓晋文之事章》、《逍遥游》、《秋水》。 第二编 秦汉文学概说 第一章 秦汉散文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秦汉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政论文和史传文(尤其后者)代表了汉代散 文的最高成就,学习本章为《史记》、《汉书》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以自学为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秦代无文”原因以及《吕氏春秋》、《谏逐客书》讲解。 2、两汉散文发展分期:西汉前期(前 206-前 141 景帝死)、西汉中期(前
140一前49)、西汉后期(前48宣帝死-25东汉建立)、东汉前期(25-105和 帝死)、东汉后期(105-220曹丕篡汉)。 3、贾谊、晁错与“西汉鸿文”。 4、《淮南子》以及董仲舒、刘向的策对叙录。《史记》。 5、刘向、扬雄及其论说文 、《汉书》以及东汉的其他史传文:《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7、东汉的论说文《论衡》、《潜夫论》。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秦代无文”原因。 2、名词:《吕氏春秋》、“西汉鸿文”、《淮南子》 3、两汉散文发展分期。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吕氏春秋》、“西汉鸿文”、《淮南子》。 2、两汉散文发展分期。 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史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解《史 记》所蕴含的实录精神、批判精神,及其作为纪传体通史的垂范作用,在熟读《项 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篇目的基础上把握《史记》的艺术成就,了解《史记》 对后代文学的巨大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2、《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3、《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4、《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发愤著书”说(《报任安书》)与“不平则鸣”(韩愈)、“诗穷而后工”(欧 阳修《六一诗话》)、“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元遗山诗》) 2、分析《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3、分析《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四、课外作业选题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7 140-前 49)、西汉后期(前 48 宣帝死-25 东汉建立)、东汉前期(25-105 和 帝死)、东汉后期(105-220 曹丕篡汉)。 3、贾谊、晁错与“西汉鸿文”。 4、《淮南子》以及董仲舒、刘向的策对叙录。《史记》。 5、刘向、扬雄及其论说文。 6、《汉书》以及东汉的其他史传文:《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7、东汉的论说文《论衡》、《潜夫论》。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秦代无文”原因。 2、名词:《吕氏春秋》、“西汉鸿文”、《淮南子》。 3、两汉散文发展分期。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吕氏春秋》、“西汉鸿文”、《淮南子》。 2、两汉散文发展分期。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史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解《史 记》所蕴含的实录精神、批判精神,及其作为纪传体通史的垂范作用,在熟读《项 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篇目的基础上把握《史记》的艺术成就,了解《史记》 对后代文学的巨大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2、《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3、《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4、《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发愤著书”说(《报任安书》)与“不平则鸣”(韩愈)、“诗穷而后工”(欧 阳修《六一诗话》)、“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元遗山诗》)。 2、分析《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3、分析《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史记》是“史家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