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5103 课程名称: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英文名称:Intemational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64 学 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 考核方式:笔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宏观与微观)、国际贸易 二、课程简介 《国际物流》是在国际贸易理论、实践与国际物流理论、实践环节总结和结合的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具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际物流》作为财经类学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 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pecialty,which is summarized and combin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practice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在新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如何深入认识国际贸易与 国际物流的本质,如何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决心与定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和 掌握有关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对理论、政策和策略 等方面的学习,丰富经济理论,开拓国际物流的经营与管理思路,进一步掌握经济分 析方法,为学好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国际物流简介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驱动因素和国际贸易理论:了解国际贸易增长情形和国际商务环 境:熟悉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重大事件和主要进出口大国。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国际贸易驱动要素和国际贸易理论,介绍国际贸易增长情形和国
1 《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5103 课程名称: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64 学 分:3 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 考核方式:笔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宏观与微观)、国际贸易 二、课程简介 《国际物流》是在国际贸易理论、实践与国际物流理论、实践环节总结和结合的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具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际物流》作为财经类学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 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pecialty, which is summarized and combin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practice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在新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如何深入认识国际贸易与 国际物流的本质,如何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决心与定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和 掌握有关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对理论、政策和策略 等方面的学习,丰富经济理论,开拓国际物流的经营与管理思路,进一步掌握经济分 析方法,为学好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国际物流简介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驱动因素和国际贸易理论;了解国际贸易增长情形和国际商务环 境;熟悉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重大事件和主要进出口大国。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国际贸易驱动要素和国际贸易理论,介绍国际贸易增长情形和国
际商务环境,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重大事件和主要进出口大国。 第一节国际贸易增长情形 闲际留易增长情形 一 几个关键国际条约的签订二是,一些旨在促进和支持国际贸易活动的 国际组织的成 第二节国际贸易重大事件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二、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替代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三、罗马条约 四、欧元的律 欧元是1999年引入的欧洲货币,2002年1月1日在欧盟25个成员国的12个国 家开始流通。 第三节进出口大国 一、进出口大国 第四节国际贸易驱动因素 一、成本驱动要素 二、竞争驱动要素 、市场驱动要素 四、技术驱动要素 第五节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与1776年在《国言论》中最先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 能够以 比我们自己生产这种商品更便宜的价格提供这种商品,最好用我们国家具有优势的产 品的收入来从这个国家购买该商品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虽然我们通常把比较优势理论归功于李嘉图,但确是罗伯特托仑斯在1815年的 《谷物 出口评论》一文最先给出这一理论框架。李嘉图在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 理》中用数字举例证明了这一理论,李嘉图使这一理论被人们广为接受。 赫克谢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建立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思想基础上。李嘉图对资源禀赋的解释建 立在比 较一个国家用劳动其在生产产品的效率方面,并用这些国家技术水平上的不同来解释 其在生产该中产品能力上的不同 四、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轨迹贸易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公司发明了一种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个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销量开始增长,本地的竞争者发现有大量的消 2
2 际商务环境,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重大事件和主要进出口大国。 第一节国际贸易增长情形 一、 国际贸易增长情形 一是,几个关键国际条约的签订;二是,一些旨在促进和支持国际贸易活动的 国际组织的成立。 第二节国际贸易重大事件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二、世界贸易组织 1995 年 1 月 1 日正式成立,它替代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三、罗马条约 四、欧元的创建 欧元是 1999 年引入的欧洲货币,2002 年 1 月 1 日在欧盟 25 个成员国的 12 个国 家开始流通。 第三节进出口大国 一、进出口大国 第四节国际贸易驱动因素 一、成本驱动要素 二、竞争驱动要素 三、市场驱动要素 四、技术驱动要素 第五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 斯密与 1776 年在《国富论》中最先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 能够以 比我们自己生产这种商品更便宜的价格提供这种商品,最好用我们国家具有优势的产 品的收入来从这个国家购买该商品” 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虽然我们通常把比较优势理论归功于李嘉图,但确是罗伯特 托仑斯在 1815 年的 《谷物 出口评论》一文最先给出这一理论框架。李嘉图在 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 理》中用数字举例证明了这一理论,李嘉图使这一理论被人们广为接受。 三、赫克谢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建立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思想基础上。李嘉图对资源禀赋的解释建 立在比 较一个国家用劳动其在生产产品的效率方面,并用这些国家技术水平上的不同来解释 其在生产该中产品能力上的不同 四、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轨迹贸易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公司发明了一种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个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销量开始增长,本地的竞争者发现有大量的消
费者需 要原产品的仿制品。替代品的生产过程和专利出现。 第三个阶段,产品的生产过程被更好地了解并成为常规程序,这时有了降低产品 成本的压力。 五、波特的集群理论 集群理论认为一群同一产品的企业和他们的供应商在同一地区是很关键的。 第六节国际商务环境 一、国际商务环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通过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的讨论,识别资本 主义贸易理论的合理性与阶级局限性。 第二章国际供应链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使同学们对国际物流管理、国际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理解: 理解国际物理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国际物流管理、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国际物 理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国际物流发展史 一、发展缓慢 二、速度制胜期 三、 顾客至上期 第二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定义 “、物流管理 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 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是供应链管理流程 的 部分 仕应答细 是指涵盖了涉及采购、外包和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 以及所有物济 动。更重要的为 它还包括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顾客等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上是企业之间的供应管理与需求管理的集成。 第三节国际物流管理定义 一、国际物流管理定义 是针对从一国到另一国的货物双向流通,以及产品储存、服务于信息等要素的一 系列管理过程,如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第四节国际供应链管理定义 3
3 费者需 要原产品的仿制品。替代品的生产过程和专利出现。 第三个阶段,产品的生产过程被更好地了解并成为常规程序,这时有了降低产品 成本的压力。 五、波特的集群理论 集群理论认为一群同一产品的企业和他们的供应商在同一地区是很关键的。 第六节 国际商务环境 一、国际商务环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通过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的讨论,识别资本 主义贸易理论的合理性与阶级局限性。 第二章 国际供应链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使同学们对国际物流管理、国际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理解; 理解国际物理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国际物流管理、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国际物 理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 国际物流发展史 一、发展缓慢期 二、速度制胜期 三、 顾客至上期 第二节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定义 一、物流管理 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 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是供应链管理流程 的一部分。 二、供应链管理 是指涵盖了涉及采购、外包和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以及所有物流 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顾客等 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上是企业之间的供应管理与需求管理的集成。 第三节 国际物流管理定义 一、国际物流管理定义 是针对从一国到另一国的货物双向流通,以及产品储存、服务于信息等要素的一 系列管理过程,如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第四节 国际供应链管理定义
一、国际供应链管理定义 是指涵盖了涉及采购、外包和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以及所有物流 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顾客等 国内或国外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供应商管理与需求管理的集成。 第五节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困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 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国际物流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运输 策要比国内物流运输决策复杂得多 国际物 多的中介机构 国际物流的运输 国际物流的运输保险问题相当复杂。 P 国际物流管理中较多地使用国际支付方式。 国际物流管理中的贸易条款的内容更为丰富。 跨国境带来的挑战 》国际物流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不同。 第六节美国国内物流的经济价值 一、美国国内物流的经济价值 第七节国际物流的经济价值 一、困际物流的经济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在物流历史的沿革中,需要辨析资本主义 发展的政治脉络,既要承认其积极推动经济的正面性,同时也需要明确其内在动力的 本质与帝国主义扩张性。 第三章国际物流基础设施 (一) 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定义、运输基础设施:了解通讯设施、公用设施。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国际物流运输基础设施 第一节国际物流设施定义 第二节运输基础设施 一、港口设施 1、水深 2、桥的净空 3、岸吊 4、港口运作 5、仓库空间 4
4 一、国际供应链管理定义 是指涵盖了涉及采购、外包和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以及所有物流 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顾客等 国内或国外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供应商管理与需求管理的集成。 第五节 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 ➢ 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国际物流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 国际运输决策要比国内物流运输决策复杂得多。 ➢ 国际物流管理涉及众多的中介机构。 ➢ 国际物流的运输风险偏高。 ➢ 国际物流的运输保险问题相当复杂。 ➢ 国际物流管理中较多地使用国际支付方式。 ➢ 国际物流管理中的贸易条款的内容更为丰富。 ➢ 跨国境带来的挑战 ➢ 国际物流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不同。 第六节 美国国内物流的经济价值 一、美国国内物流的经济价值 第七节 国际物流的经济价值 一、国际物流的经济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在物流历史的沿革中,需要辨析资本主义 发展的政治脉络,既要承认其积极推动经济的正面性,同时也需要明确其内在动力的 本质与帝国主义扩张性。 第三章 国际物流基础设施 (一) 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定义、运输基础设施;了解通讯设施、公用设施。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国际物流运输基础设施 第一节 国际物流设施定义 第二节 运输基础设施 一、港口设施 1、水深 2、桥的净空 3、岸吊 4、港口运作 5、仓库空间
6、港口与陆上交通服务的关联 7、港口容量 二、运河和水路设施 1、土耳其的博斯普斯海峡 2、苏伊士运河 3、巴拿马运河 4、圣劳伦斯海运航线 机场设施 1、跑道 2、营运时间 、仓储空间 四、铁路设施 1、多重模式 2、大陆桥 五、道路设施 1、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 六、仓储设施 第三节通讯设施 、邮件服务 1、邮件服务 2、电信服务 第四节公用设施 三水 三、能源管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 第四章进入海外市场的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学握影响进入策略的因素、间接出口、积极出口:熟悉国外生产、平行进口、仿 制品:了解进入方式的其他问题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策略的因素、间接出口、积极出口 第一节影响进入策略的因素 一、影响计入策略的因 1、海外市场的规模
5 6、港口与陆上交通服务的关联 7、港口容量 二、运河和水路设施 1、土耳其的博斯普斯海峡 2、苏伊士运河 3、巴拿马运河 4、圣劳伦斯海运航线 三、机场设施 1、跑道 2、营运时间 3、仓储空间 四、铁路设施 1、多重模式 2、大陆桥 五、道路设施 1、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 六、仓储设施 第三节 通讯设施 一、邮件服务 1、邮件服务 2、电信服务 第四节 公用设施 一、电力 二、给排水 三、能源管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 第四章 进入海外市场的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影响进入策略的因素、间接出口、积极出口;熟悉国外生产、平行进口、仿 制品;了解进入方式的其他问题。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策略的因素、间接出口、积极出口 第一节 影响进入策略的因素 一、影响计入策略的因素 1、海外市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