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40703、16140702 课程名称:国际商务概论 英文名称:General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48、32 分:3、2 适用对象:国际商务本科及相关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国际商务概论》课程是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在本专业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竞争类型、国 际竞争优势理论、企业国际化过程及经营方式、企业国际目标市场选择、国际商 务环境及企业国际化战略等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相关的重要问题。 重点讲解了国际商务的基本范畴、国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及国际化经营方式、企业国际化战略等重要问题, 英文简介 (General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major. It has an importance condition and role.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basic concepts theories,and relational important questions,for example interational competition model,the advantage theories of interational competition,the process and management models of intem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international market targeting,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It especially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mational business,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intemational corporation,the advantage theories of state competition,the process and operation models of intem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the strategy of inter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国际商务概论》是为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基 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跨国界的活动: 二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
1 《国际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40703、16140702 课程名称:国际商务概论 英文名称:General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32 学 分:3、2 适用对象:国际商务本科及相关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国际商务概论》课程是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在本专业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竞争类型、国 际竞争优势理论、企业国际化过程及经营方式、企业国际目标市场选择、国际商 务环境及企业国际化战略等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相关的重要问题。 重点讲解了国际商务的基本范畴、国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及国际化经营方式、企业国际化战略等重要问题。 英文简介 《General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major. It has an importance condition and role.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relational important questions, for exampl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model, the advantage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process and management model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market target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It especially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advantage theories of state competition, the process and operation model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国际商务概论》是为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基 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跨国界的活动; 二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
教学目的:通过《国际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面向国际市场,具 有开阔的视野,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的重要问题,能全面 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各类差异,树立本国文化与制度的 自信,为学生最终能成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及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等领域需要的 理论应用与实践分析的创新性人才莫定一个重要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全球化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2.理解参与国际商务的企业类型: 3.了解导致全球化加谏发展的两个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商务的主要参与者 1.跨国公司 2.小型企业 3.天生的全球型公司 第二节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内函及成因 2.市场全球化 3.生产全球化 第三节推动全球化的因素 1.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降低 2.技术创新 3.全球化的测度 第四节解析全球化的争议 1.当今全球化的背景 2.对争议的认识 3.全球化对工作和工资的影响 4.全球化对劳动者、环境、市场的影响 5.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 6.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7.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第五节国际商务的特殊之处 1.用际商条环培 2.国际商务的前景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 教学目的:通过《国际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面向国际市场,具 有开阔的视野,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的重要问题,能全面 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各类差异,树立本国文化与制度的 自信,为学生最终能成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及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等领域需要的 理论应用与实践分析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全球化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2.理解参与国际商务的企业类型; 3.了解导致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两个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商务的主要参与者 1.跨国公司 2.小型企业 3.天生的全球型公司 第二节 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成因 2.市场全球化 3.生产全球化 第三节 推动全球化的因素 1.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降低 2.技术创新 3.全球化的测度 第四节 解析全球化的争议 1.当今全球化的背景 2.对争议的认识 3.全球化对工作和工资的影响 4.全球化对劳动者、环境、市场的影响 5.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 6.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7.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第五节 国际商务的特殊之处 1.国际商务环境 2.国际商务的前景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因际商务与国内商务有何区别和联系? 3指出参与国际商务的企业类型。 4.何谓经济全球化?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你认为中国企业在未来国际商务活动中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跨文化商务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文化的组成要素并描述这些要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文化变迁的含义及公司与文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3.了解文化分类的两种主要框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1.避免民族中心主义 2.培养文化识别能力 3.国家文化与亚文化 第二节文化的组成要素 1.审美观 2.价值观和态度 时间态度 工作态度 文化变迁态度 3.礼仪与风俗 4.社会结构 5.人际沟通 6.教有 7.自然与物质环境 第三节文化的分类 l.Kluckhohn--Strodtbeck构架 2.Hofstede构架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权力差距 对不确定性的规避 男性化社会与女性化社会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三)思考与实践 1.指出文化的组成要素,并描述这些要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3
3 2.国际商务与国内商务有何区别和联系? 3.指出参与国际商务的企业类型。 4.何谓经济全球化?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你认为中国企业在未来国际商务活动中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 跨文化商务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文化的组成要素并描述这些要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文化变迁的含义及公司与文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3.了解文化分类的两种主要框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1.避免民族中心主义 2.培养文化识别能力 3.国家文化与亚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组成要素 1.审美观 2.价值观和态度 时间态度 工作态度 文化变迁态度 3.礼仪与风俗 4.社会结构 5.人际沟通 6.教育 7.自然与物质环境 第三节 文化的分类 1.Kluckhohn-Strodtbeck 构架 2.Hofstede 构架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权力差距 对不确定性的规避 男性化社会与女性化社会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三)思考与实践 1.指出文化的组成要素,并描述这些要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2.描述文化变迁,并解释公司和文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3解释自然环境和技术是如何影响文化的。 4.用Kluckhohn-Strodtbeck构架或Hofstede构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 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政治、法律和商业伦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政治风险的起因以及管理者用来降低其影响的措施: 2.理解跨因公司所面对的主要法律和伦理问题; 3.了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主要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治制度 1.政治与文化 2.政治参与度 3.政治意识形态 第二节政治风险 1.政治风险的类型 2.管理政治风险 第三节法律制度 1.普通法 2.大陆法 第四节全球法律问题 1.标准化 2.知识产权 3.产品安全和责任 4税收 5.反垄断法 第五节伦理和社会责任 1.伦理和社会责任理念 2.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第六节商务与国际关系 联合国系统的主要部分 (三)思老与实践 1.指出政治风险的起因以及管理者用来降低其影响的措施。 2.描术跨国公司所面对的主要法律和伦理问颗。 3.讨论管理者在面临企业利益与伦理道德冲突时应该持有的态度
4 2.描述文化变迁,并解释公司和文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3.解释自然环境和技术是如何影响文化的。 4.用Kluckhohn-Strodtbeck构架或Hofstede构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 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 政治、法律和商业伦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政治风险的起因以及管理者用来降低其影响的措施; 2.理解跨国公司所面对的主要法律和伦理问题; 3.了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主要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制度 1.政治与文化 2.政治参与度 3.政治意识形态 第二节 政治风险 1.政治风险的类型 2.管理政治风险 第三节 法律制度 1.普通法 2.大陆法 第四节 全球法律问题 1.标准化 2.知识产权 3.产品安全和责任 4.税收 5.反垄断法 第五节 伦理和社会责任 1.伦理和社会责任理念 2.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第六节 商务与国际关系 联合国系统的主要部分 (三)思考与实践 1.指出政治风险的起因以及管理者用来降低其影响的措施。 2.描述跨国公司所面对的主要法律和伦理问题。 3.讨论管理者在面临企业利益与伦理道德冲突时应该持有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四章经济体制和新兴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特点: 2.理解混合经济的主要特征并解释私有化的重要性 3.了解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体制 1.中央计划经济 2.混合经济 3.市场经济 第二节国家的发展 1.因民生产 2.购买力平价 3.人类发展 4.国家分类 ★第三节经济转型 L.转型的障碍 2.聚焦新兴市场:俄罗斯 (三)思考与实践 1.阐述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特点。思考我国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 场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争取在T0组织中早日获得“市场 经济”地位的认同,减少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2.混合经济的主要特征并解释私有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 第五章 国际贸易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四论一谜”的主要内容: 2.理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了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概述 1.国际贸易的利得 2.国际贸易量
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四章 经济体制和新兴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特点; 2.理解混合经济的主要特征并解释私有化的重要性; 3.了解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体制 1.中央计划经济 2.混合经济 3.市场经济 第二节 国家的发展 1.国民生产 2.购买力平价 3.人类发展 4.国家分类 ★第三节 经济转型 1.转型的障碍 2.聚焦新兴市场:俄罗斯 (三)思考与实践 1.阐述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特点。思考我国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 场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争取在 WTO 组织中早日获得“市场 经济”地位的认同,减少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2.混合经济的主要特征并解释私有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 第五章 国际贸易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四论一谜”的主要内容; 2.理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了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概述 1.国际贸易的利得 2.国际贸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