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1603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英文名称:Econometric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48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 二、课程简介 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 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多果。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 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的 研究和分析方法。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对经济问题进行定性 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模型假定的检验 学会揭示社会的经济现象的规律。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Econometrics is a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reveals the obj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It provides a bas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thinking and describing economic issues and policies.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mainly to enable students to set up econometric models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problems and to reveal the law of social economic phenomena through the model hypothesis tes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有关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学生相关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知识的实际情况,介绍计量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木方法和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设定方 法,熟悉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实 际操作,也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1603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英文名称: Econometric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48 学时(理论 32 学时,实验 16 学时) 学 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 30% ;期末考试占 70%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 二、课程简介 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 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 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的 研究和分析方法。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对经济问题进行定性 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模型假定的检验 学会揭示社会的经济现象的规律。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Econometrics is a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reveals the obj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It provides a bas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thinking and describing economic issues and policies.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mainly to enable students to set up econometric models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problems and to reveal the law of social economic phenomena through the model hypothesis tes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有关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学生相关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知识的实际情况,介绍计量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设定方 法,熟悉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实 际操作,也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学生思想情操的培养,结合有关案例着重培 育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品格和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不 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其“精神成人”。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小4)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 2.堂握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摸型的主要步骤: 3.认识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 4 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介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史,辩证地看待西方经济学等学科 的研究方法,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计量经济学的性质 2.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数据 1.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 2.参数的估计 3.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 4.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1.模型设定 2.参数估计 3.模型检验 4.模型应用 第四节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动向 第五节计量经济学Eviews简介 (三)思考与实戰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四)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推导和证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参数估计式和相关结论: 3.掌握对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的基本方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学生思想情操的培养,结合有关案例着重培 育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品格和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不 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其“精神成人”。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小 4)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 2.掌握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3.认识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 4.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介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史,辩证地看待西方经济学等学科 的研究方法,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 计量经济学的性质 2. 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数据 1. 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 2. 参数的估计 3. 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 4.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1. 模型设定 2. 参数估计 3. 模型检验 4. 模型应用 第四节 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动向 第五节 计量经济学 Eviews 简介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四)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推导和证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参数估计式和相关结论; 3.掌握对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的基本方法;
4.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回归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总体回归函数 3.随机扰动项 4.样本回归函数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 2.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3.0LS估计量的性质 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1.0LS估计的分布性质 2.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 3.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第四节 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预测 1.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预测 2.被解释变量个别值的预测 (三)思考与讨论 1.回归分析 第三事多无战性日妇餐量估计与假设检验 2.回归系数的区 (一)目的与要求 .2 掌握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方法: .能独立完成建立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全过程工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几个基本问题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现形式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第二节偏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2.0LS估计参数的性质 3.0LS估计的分布性质 第三节参数估计量和随机扰动项的方差估计 1.参数估计量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4.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回归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总体回归函数 3.随机扰动项 4.样本回归函数 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1. 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 2.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3. OLS 估计量的性质 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1.OLS 估计的分布性质 2.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 3.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第四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预测 1.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预测 2.被解释变量个别值的预测 (三)思考与讨论 1.回归分析 2.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第三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方法; 3.能独立完成建立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全过程工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几个基本问题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现形式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第二节 偏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2.OLS 估计参数的性质 3.OLS 估计的分布性质 第三节 参数估计量和随机扰动项的方差估计 1.参数估计量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3.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1.点预测 2.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3.个别值的区间估计 (三)思考与讨论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点预测 第四章多重共线性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 2.掌握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3。堂握名重共线性检验修正方法的Eviews软件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多重共线性 1.多重共线性的含义 2.产生多重共线性的背景 第二节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1.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2.不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第三节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1.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2.方差扩大因子法 3.直观判断法 第四节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处理 1.修正多重共线性的经验方法 2.逐步回归法 第五节实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模型估计 (三)思考与讨论 产生多重共线性的背景 第五章异方差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3.掌握异方差检验修正方法的Eviews软件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异方差的概念 1.异方差的实质 2.产生异方差的原因
3.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1.点预测 2.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3.个别值的区间估计 (三)思考与讨论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点预测 第四章 多重共线性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 2.掌握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3.掌握多重共线性检验修正方法的 Eviews 软件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多重共线性 1.多重共线性的含义 2.产生多重共线性的背景 第二节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1.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2.不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第三节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1.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2.方差扩大因子法 3.直观判断法 第四节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处理 1.修正多重共线性的经验方法 2.逐步回归法 第五节 实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模型估计 (三)思考与讨论 产生多重共线性的背景 第五章 异方差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异方差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 2.掌握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3.掌握异方差检验修正方法的 Eviews 软件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异方差的概念 1.异方差的实质 2.产生异方差的原因
第二节异方差的后果 1.对参数估计式统计特性的影响 2.对模型假设检验的影响 3.对预测的影响 第三节异方差的检验 1.图示检验法 2.hite拾验 第四节异方差的补救方法 1.对模型变换 2.加权最小二乘法 3.对模型取对数 第五节实验:异方差的检验与补救 (三)思考与讨论 1.异方差性的概念 2.异方差性的后果 第六章序列自相关 (·)目的与要求 了解自相关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 2.掌握自相关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3.掌握自相关检验和修正方法的Eviews软件实现。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序列相关的概念 1.自相关的概念 2.自相关产生的后果 3.自相关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序列自相关的后果 1.一阶自回归的性质 2.白回归对参数估计的景影响 3.自回归对模型假设检验的影响 4.自回归对模型项测的彩响 第四节序列自相关的诊断 1.图示检验法 2.Dm检验法 第五节序列自相关的补救措施 1.广义差分法 2.科克伦-奥科特法 第六节实验:序列自相关的诊断和补救 (三)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自相关 2.自相关的检验
第二节 异方差的后果 1.对参数估计式统计特性的影响 2.对模型假设检验的影响 3.对预测的影响 第三节 异方差的检验 1.图示检验法 2.White 检验法 第四节 异方差的补救方法 1.对模型变换 2.加权最小二乘法 3.对模型取对数 第五节 实验:异方差的检验与补救 (三)思考与讨论 1.异方差性的概念 2.异方差性的后果 第六章 序列自相关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自相关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 2.掌握自相关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3. 掌握自相关检验和修正方法的 Eviews 软件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序列相关的概念 1.自相关的概念 2.自相关产生的后果 3.自相关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序列自相关的后果 1.一阶自回归的性质 2.自回归对参数估计的影响 3.自回归对模型假设检验的影响 4.自回归对模型预测的影响 第四节 序列自相关的诊断 1.图示检验法 2.DW 检验法 第五节 序列自相关的补救措施 1.广义差分法 2.科克伦-奥科特法 第六节 实验:序列自相关的诊断和补救 (三)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自相关 2.自相关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