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1902 课程名称: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 英文名称:DataAnalysis And SPS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6 学 分:2 适用对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理学等本科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杳 先修课程: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课程简介 紧抓课程政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育与智 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数据处理 技术与SPSS》课程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操作,模拟大量经济现象,将现象抽象为一 个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或统计的方法得到模型的解,对模型的解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文 字说明,以发现各种社会的、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即提出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的对 策和措施。 The course of Data Analysis and SPSS simulates a large number of economic phenomena by the operation of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The phenomena are abstracted as a mathematical model.meanwhile mathematical or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d to get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and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explained reasonably,in order to find the internal laws of var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phenomena.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理学等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强调对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能 熟练掌握国际主流数据分析应用软件SSS的能力,通过对信息资源搜集、控制和分 析,保证经济决策数据的准确性、理论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制定政策、战略决策的科学 性。(2)要求熟练学握传统的和现代的数据信息采集方法、熟悉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技能和分析软件,具备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表达能力。(3)本课程把统计分析方法与
1 《数据处理技术与 SPSS》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1902 课程名称:数据处理技术与 SPSS 英文名称:Data Analysis And SPS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6 学 分:2 适用对象: 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理学等本科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课程简介 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育与智 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数据处理 技术与 SPSS》课程通过 SPSS 统计软件的操作,模拟大量经济现象,将现象抽象为一 个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或统计的方法得到模型的解,对模型的解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文 字说明,以发现各种社会的、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即提出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的对 策和措施。 The course of Data Analysis and SPSS simulates a large number of economic phenomena by the operation of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phenomena are abstracted as a mathematical model, meanwhile mathematical or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d to get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explained reasonably, in order to find the internal laws of var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phenomena. 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理学等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强调对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能 熟练掌握国际主流数据分析应用软件 SPSS 的能力,通过对信息资源搜集、控制和分 析,保证经济决策数据的准确性、理论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制定政策、战略决策的科学 性。(2)要求熟练掌握传统的和现代的数据信息采集方法、熟悉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技能和分析软件,具备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表达能力。(3)本课程把统计分析方法与
SPSS紧密结合,对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只进行通俗的、描述性说明,省去繁杂的数学推 导。(4)理解与掌握调查选题的政策导向、问卷设计的倾向与调查报告操写的真实诚 信。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诚信价值观引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系统的本课程学习 过程中。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SPSS统计软件基本操作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和理解SSS的特点和功能 2.熟练掌握SPSS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数据的录入与编辑。 4.介绍国产统计分析软件的短板,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将来开发出本 国自己的统计分析软件,增强危机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SPSS系统简介与系统运行管理方式 1.主要内容:SPSS的概念、SPSS应用特点和SPSS的启动与退出。SPSS 系统运行管理方式和窗口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PSS概念和应用特点,三种系统运行管理方式。 3. 问题与应用:结合自己专业特点,试想SSS在哪些领域可以发挥其作 用。 第二节数据文件建立与编辑 1.主要内容:SPSS基本概念、定义SPSS变量及原则、SPSS基本运算、 数据输入和数据编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PSS变量概念及种类,定义SPSS变量包含主要 内容,SPSS基本运算三种形式。 3.问题与应用:不同类型变量在SSS数据整理中如何处理?建立一个数 据文件有哪些步骤?缺省值设置方式的种类?其替代方法? (三)思老与实我 1,SPSS有哪些主要统计分析模块,各自作用是什么? 2.SPSS中“粘贴”功能键有何作用? 3.SPSS软件与SAS、MATLAB、EVIEWS等其他软件相比,优劣势何在? 4.搜集有关使用SPSS进行实证分析的参考文献,探讨SPSS的应用领域: 5.实践练习建立一个SPSS数据文件。 2
2 SPSS 紧密结合,对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只进行通俗的、描述性说明,省去繁杂的数学推 导。(4)理解与掌握调查选题的政策导向、问卷设计的倾向与调查报告撰写的真实诚 信。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诚信价值观引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系统的本课程学习 过程中。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SPSS 统计软件基本操作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和理解 SPSS 的特点和功能; 2.熟练掌握 SPSS 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数据的录入与编辑。 4. 介绍国产统计分析软件的短板,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将来开发出本 国自己的统计分析软件,增强危机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SPSS 系统简介与系统运行管理方式 1.主要内容:SPSS 的概念、SPSS 应用特点和 SPSS 的启动与退出。SPSS 系统运行管理方式和窗口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PSS 概念和应用特点,三种系统运行管理方式。 3.问题与应用:结合自己专业特点,试想 SPSS 在哪些领域可以发挥其作 用。 第二节 数据文件建立与编辑 1.主要内容:SPSS 基本概念、定义 SPSS 变量及原则、SPSS 基本运算、 数据输入和数据编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PSS 变量概念及种类,定义 SPSS 变量包含主要 内容,SPSS 基本运算三种形式。 3.问题与应用:不同类型变量在 SPSS 数据整理中如何处理?建立一个数 据文件有哪些步骤?缺省值设置方式的种类?其替代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 SPSS 有哪些主要统计分析模块,各自作用是什么? 2. SPSS 中“粘贴”功能键有何作用? 3. SPSS 软件与 SAS、MATLAB、EVIEWS 等其他软件相比,优劣势何在? 4. 搜集有关使用 SPSS 进行实证分析的参考文献,探讨 SPSS 的应用领域。 5. 实践练习建立一个 SPSS 数据文件
6.思考SPSS在你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可以分析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实地调查 第二章数据文件整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数据初步整理 2.熟练讲行数据分组: 3.熟练掌握数据汇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初步整理 1.主要内容:收集的数据读入一个数据文件后,需要对数据文件进行加工 整理,包括对记录的排序,变量值的排序和数据文件的转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文件转置应注意的问题。 3.问题与应用:统计数据有哪些来源?各种来源的数据特点如何? 第二节数据分组 1.主要内容:数据分组概念和SPSS分组过程、数据文件合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分组和数据文件合并的概念,数据文件合并的 二种形式。 3.问题与应用:有哪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表的数据录入应注 意哪些问题?对多项选择项目如何定义? 第三节数据汇总 1.主要内容:数据汇总概念和SPSS过程、分析变量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汇总的概念,分析变量选择的几种形式。 3.问题与应用:数据分组与数据汇总结果差异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区别,如何用适当的方法描述上述数据并做出评 价? 2.对于问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开放式问答题的答 案如何编码并录入SPSS? 3.数据的收集方法有哪些?如何组织一场实地调查?如何利用各种检索 工具收集数据? 4.数据分组与数据汇总的差异比较 5.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数据分组的作用: 6.实践练习数据合并的两种方式。 3
3 6. 思考 SPSS 在你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可以分析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实地调查 第二章 数据文件整理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数据初步整理; 2. 熟练进行数据分组; 3. 熟练掌握数据汇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初步整理 1.主要内容:收集的数据读入一个数据文件后,需要对数据文件进行加工 整理,包括对记录的排序,变量值的排序和数据文件的转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文件转置应注意的问题。 3.问题与应用:统计数据有哪些来源?各种来源的数据特点如何? 第二节 数据分组 1.主要内容:数据分组概念和 SPSS 分组过程、数据文件合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分组和数据文件合并的概念,数据文件合并的 二种形式。 3.问题与应用:有哪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表的数据录入应注 意哪些问题?对多项选择项目如何定义? 第三节 数据汇总 1.主要内容:数据汇总概念和 SPSS 过程、分析变量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汇总的概念,分析变量选择的几种形式。 3.问题与应用:数据分组与数据汇总结果差异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 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区别,如何用适当的方法描述上述数据并做出评 价? 2. 对于问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开放式问答题的答 案如何编码并录入 SPSS? 3. 数据的收集方法有哪些?如何组织一场实地调查?如何利用各种检索 工具收集数据? 4. 数据分组与数据汇总的差异比较; 5.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数据分组的作用; 6. 实践练习数据合并的两种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实地调查 第三章统计分析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掌握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及分析指标: 2.了解掌握单变量频数分析方法及分析指标: 3.掌握分类数据的列联表分析: 4.掌握各种数据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描述统计分析 1.主要内容:频数分析的概念和功能,描述统计分析的概念和功能,数 据探索分析的概念和功能,上述三种功能的SPSS过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频数分析的概念,描述统计分析的概念,数据探 索分析的概念。箱图、茎叶图、直方图的制作。 3. 问题与应用: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那些?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量 有哪些?比较各类统计量的优缺点。 第二节数据列联分析 1,主要内容:列联分析的概念与结构分布、卡方分布与卡方检验、列联 分析的应用,列联分析的SPSS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列联分布的两个方面即观测值分布与期望值分布, 卡方统计量、卡方分布、自由度的确定、卡方检验。 3.问题与应用:如何构造类别数据的列联表与列联表分布?何种情况下 应避免使用卡方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怎样结果? (三)思考与研究 1.如何解释双因素列联表中类别概率的假设检验问题? 2.探索分析有何作用? 3.如何构造类别数据的列联表与列联表分布?何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卡 方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怎样结果? 4.思考列联分析的实际应用场合,并搜集阅读相关参考文献。 5.在SPSS如何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6.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实地调查 第四章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实地调查 第三章 统计分析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掌握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及分析指标; 2. 了解掌握单变量频数分析方法及分析指标; 3. 掌握分类数据的列联表分析; 4. 掌握各种数据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计算和分析 。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描述统计分析 1. 主要内容:频数分析的概念和功能,描述统计分析的概念和功能,数 据探索分析的概念和功能,上述三种功能的 SPSS 过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频数分析的概念,描述统计分析的概念,数据探 索分析的概念。箱图、茎叶图、直方图的制作。 3. 问题与应用: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那些?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量 有哪些?比较各类统计量的优缺点。 第二节 数据列联分析 1. 主要内容:列联分析的概念与结构分布、卡方分布与卡方检验、列联 分析的应用,列联分析的 SPSS 过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列联分布的两个方面即观测值分布与期望值分布, 卡方统计量、卡方分布、自由度的确定、卡方检验。 3. 问题与应用:如何构造类别数据的列联表与列联表分布?何种情况下 应避免使用卡方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怎样结果? (三)思考与研究 1. 如何解释双因素列联表中类别概率的假设检验问题? 2. 探索分析有何作用? 3. 如何构造类别数据的列联表与列联表分布?何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卡 方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怎样结果? 4. 思考列联分析的实际应用场合,并搜集阅读相关参考文献。 5. 在 SPSS 如何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6. 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实地调查 第四章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掌握均值比较的概念和均值比较的分析原理 2.掌握独立样本T检验的概念和分析原理: 3.掌握配对样本T检验的概念和分析原理 4.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基本术语、实验设计、假设检验: 5.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原理和分析过程,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6,草握简单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以及各因素的交互效应: 7.掌握协方差分析的原理及分析过程: 8.了解多因变量的多因素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均值比较分析 1.主要内容:均值比较的概念、均值比较的原理和构造检验统计量。独立 样本T检验的概念与SPSS过程。配对样本T检验的概念与SPSS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双边检验与单边检验问 题,研究总体正态性问题。独立样本T检验的概念。配对样本T检验的 概念。 3.问题与应用:简述大、小独立样本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抽样总体为高 度偏斜分布时,小样本T检验的推断是否正确?如何解决?当差值总体 为非正态总体时,小样本配对样本检验的推断是否正确?如何解决? 第二节方差分析 1.主要内容:方差分析概念、方差分析原理、多总体的假设检验。单因素 方差分析的概念、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SPSS过 程。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概念、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协方差分析的概念、多 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的SPSS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方差分解原理、因素、水平、单元、组内差异、组 间差异、主效应、交互效应。 3.问题与应用: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差分析中均值多重比较的作用: 双因素分析中F检验的要点。 (三)思考与研究 1.抽样总体为高度偏斜分布时,小样本T检验的推断是否正确?如何解 决? 2.如何理解在多因素方差分析中,应先对因素相互作用作F检验,若发 现存在相互作用,就不必进一步作主效应的F检验? 3.方差分析中均值多重比较有何作用? 5
5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掌握均值比较的概念和均值比较的分析原理; 2. 掌握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概念和分析原理; 3. 掌握配对样本 T 检验的概念和分析原理; 4.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基本术语、实验设计、假设检验; 5.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原理和分析过程,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6.掌握简单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以及各因素的交互效应; 7.掌握协方差分析的原理及分析过程; 8.了解多因变量的多因素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均值比较分析 1.主要内容:均值比较的概念、均值比较的原理和构造检验统计量。独立 样本 T 检验的概念与 SPSS 过程。配对样本 T 检验的概念与 SPSS 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双边检验与单边检验问 题,研究总体正态性问题。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概念。配对样本 T 检验的 概念。 3.问题与应用:简述大、小独立样本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抽样总体为高 度偏斜分布时,小样本 T 检验的推断是否正确?如何解决?当差值总体 为非正态总体时,小样本配对样本检验的推断是否正确?如何解决? 第二节 方差分析 1.主要内容:方差分析概念、方差分析原理、多总体的假设检验。单因素 方差分析的概念、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SPSS 过 程。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概念、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协方差分析的概念、多 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的 SPSS 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方差分解原理、因素、水平、单元、组内差异、组 间差异、主效应、交互效应。 3.问题与应用: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差分析中均值多重比较的作用; 双因素分析中 F 检验的要点。 (三)思考与研究 1. 抽样总体为高度偏斜分布时,小样本 T 检验的推断是否正确?如何解 决? 2. 如何理解在多因素方差分析中,应先对因素相互作用作 F 检验,若发 现存在相互作用,就不必进一步作主效应的 F 检验? 3. 方差分析中均值多重比较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