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髙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ye)着江南的灵秀。这得天独厚的 自然风貌,给村民带来了诸多真实慧 B.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 不是凭飓风般的激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gen)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 代娴熟的手艺 C.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q)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 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艰不摧的强大战 斗力,使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bing)史册的长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关于公元前3000前1700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 多。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 为主要食物。[甲]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士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 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 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 大相径庭。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 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 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在更南部的东南亚大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代,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农业也取得了 更大的发展。[乙]在这些地区,季风是决定性因素:一年中有半年下雨。实际上这 半年几乎天天下雨,其他时间则是干旱。雨季和旱季的明显交替意味着当地有洪 涝,然后是土地逐步干旱。[丙]各种根茎作物天性都适合这种气候条件;水稻也是 如此,它是季风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积 B.大相径庭 C.虽然 D.逐 步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 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 上课的批评。 B.《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 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 直在进行。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 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 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5.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各不超过25字)(3分)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yè)着江南的灵秀。这得天独厚的 自然风貌,给村民带来了诸多真实慧。 B.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 不是凭飓风般的激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gèn)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一 代娴熟的手艺。 C.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qǔ)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 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艰不摧的强大战 斗力,使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bǐng)史册的长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2~3 题。 关于公元前 3000~前 1700 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 多。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 为主要食物。[甲]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土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 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 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 大相径庭。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 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 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在更南部的东南亚大河流域,公元前 2000 年代,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农业也取得了 更大的发展。[乙]在这些地区,季风是决定性因素:一年中有半年下雨。实际上这 半年几乎天天下雨,其他时间则是干旱。雨季和旱季的明显交替意味着当地有洪 涝,然后是土地逐步干旱。[丙]各种根茎作物天性都适合这种气候条件;水稻也是 如此,它是季风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沉积 B.大相径庭 C.虽然 D.逐 步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 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 上课的批评。 B.《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 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 一直在进行。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 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 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5.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各不超过 25 字)(3 分)
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 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 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 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小姜通过QQ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3万元。 60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 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 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 利弊 6.请根据画面的内容,为邮局写宣传语。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方法,不超过50字。(6分)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T~9题。(10分)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 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 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 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作 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 应。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所以,单独个 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 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 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 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 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正因为如此,群体既可以成 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 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 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 久。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由于人多势众,他们 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 能”或“做不到”;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 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因为,他是有 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但是,群体则不然。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 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越货的想法,恨不得马 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 响。比如:拉丁民族的群体和英国人的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最近法国历史 中的事件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说明。25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 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 后,关于谅山战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
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 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 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 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小姜通过 QQ 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 3 万元。 60 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 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 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 利: 弊: 6.请根据画面的内容,为邮局写宣传语。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方法,不超过 50 字。(6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10 分)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 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 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 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作 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 应。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所以,单独个 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 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 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 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 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正因为如此 ,群体既可以成 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 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 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 久。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由于人多势众,他们 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 能” 或“做不到”;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 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因为,他是有 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但是,群体则不然。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 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越货的想法,恨不得马 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 响。比如:拉丁民族的群体和英国人的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最近法国历史 中的事件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说明。25 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 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 后,关于谅山战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
导致政府立刻垮台。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 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是()(3分) A.“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 B.“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 C.“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 D.“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 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的狂热 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 出杀人越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 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 9.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髙原。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 白。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 平日里显著的界线。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可是,在一户正 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 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 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 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有的人戴上了连 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 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 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 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 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 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 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一一谁家能有那么多那 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 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 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
导致政府立刻垮台。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 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是( )(3 分) A.“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 B.“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 C.“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 D.“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 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的狂热 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 出杀人越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 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 9.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20 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高原。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 白。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 平日里显著的界线。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可是,在一户正 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 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 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 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有的人戴上了连 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 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 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 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 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 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 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谁家能有那么多那 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 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 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
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 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 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 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 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 我的心头。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 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 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 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 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 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 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 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 雪满碗筷。”(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髙,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 弓刀。”)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飄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 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 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 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 10.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4分)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分) 12.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5分) 13.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凌室记 [元]叶祐之 凌室,所以藏冰。古者日行北陆而藏冰,故《豳风》之诗有曰:“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而藏冰、启冰,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周礼》凌人掌冰,于凝阴冱寒而藏之,阳气毕达而启之。食禄之家,与夫冰食丧 祭,无不与焉。其藏之也时,其用之也周,是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 苦雨;雷出不震,无灾霜雹,厉疾不作,民不夭札。故藏冰、启冰,乃圣人燮调辅相 之职也。上而宰相,下而州郡,皆所以任燮调之责,必使阴阳无愆伏之过,为能尽其 职 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光(今河南潢川县)之判官张公士政,于至正壬 午冬,言于监郡卜颜不花曰:“予见京师与所在州郡有司,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 济酷热。而光独不然。吾为凌室,候有冰而藏之,可乎?”监郡曰:“可。”遂筑室 于城之北门,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工未毕,而夕大雪,平地盈尺,层冰如阜,人以 为瑞。公命斩之,纳诸室。及竣而河冰以泮。盖一念之诚,有以感召之。时壬午冬 十有二月也。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 圣人燮理之事也
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 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 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 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 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 我的心头。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 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 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一 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一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 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 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 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 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 雪满碗筷。”(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 弓刀。”)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飘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 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 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 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 10.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4 分)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 分) 12.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5 分) 13.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凌 室 记 [元]叶祐之 凌室,所以藏冰。古者日行北陆而藏冰,故《豳风》之诗有曰:“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而藏冰、启冰,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周礼》凌人掌冰,于凝阴冱①寒而藏之,阳气毕达而启之。食禄之家,与夫冰食丧 祭,无不与焉。其藏之也时,其用之也周,是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 苦雨;雷出不震,无灾霜雹,厉疾不作,民不夭札。故藏冰、启冰,乃圣人燮调辅相 之职也。上而宰相,下而州郡,皆所以任燮调之责,必使阴阳无愆伏之过,为能尽其 职。 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光(今河南潢川县)之判官张公士政,于至正壬 午冬,言于监郡卜颜不花曰:“予见京师与所在州郡有司,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 济酷热。而光独不然。吾为凌室,候有冰而藏之,可乎?”监郡曰:“可。”遂筑室 于城之北门,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工未毕,而夕大雪,平地盈尺,层冰如阜,人以 为瑞。公命斩之,纳诸室。及竣而河冰以泮。盖一念之诚,有以感召之。时壬午冬 十有二月也。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 圣人燮理之事也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况为凌 室,藏冰、启冰,观阴阳寒暑之变,以察消息盈虚之理,是亦为政之大者。夫子作《春 秋》,无冰必书,纪异事,为经邦大训。此殆非或人之所知也。予故书于凌室,以见 公之为政,他日居于庙堂,而辅成化者,盖基于此。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全元文》) 注①冱(h):水因寒冷而冻结。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凌室,所以藏冰 所以:用来…的。 B.亦燮理阴阳之一事燮:协和;调和 C.是以冬无愆阳愆:过分,引申为失调 D.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董:通“懂”,懂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日行北陆而藏冰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平己 ∫于凝阴冱寒而藏之 B{以勇气闻于诸侯 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济酷热 谨拜表以闻 吾为凌室 D(然此可为智者道为俗人言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冰块和冰窖做成简易的制 冷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B.作为掌管冰室的张公见各地都没有藏冰、启冰的措施,便向监郡请求藏冰。工 程未毕,傍晚就降大雪。砍下冰块收藏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开始融化 C.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周礼》等文献来说明藏冰、启冰的重要性。赞 扬张公为政之道能关注阴阳变化盛衰消长,希望他将来辅佐皇帝完成教化。 D.藏冰、启冰长期用于祀祷、巫祝等古老的仪式,祈求消灾弥疫、风调雨顺和国 泰民安。藏冰、启冰之礼在古人心目中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典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4分) (2)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 事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920题。(8分 枝春 除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α、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 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 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壸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 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况为凌 室,藏冰、启冰,观阴阳寒暑之变,以察消息盈虚之理,是亦为政之大者。夫子作《春 秋》,无冰必书,纪异事,为经邦大训。此殆非或人之所知也。予故书于凌室,以见 公之为政,他日居于庙堂,而辅成化者,盖基于此。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全元文》) 注①冱(hù):水因寒冷而冻结。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凌室,所以藏冰 所以:用来……的。 B.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燮:协和;调和。 C.是以冬无愆阳 愆:过分,引申为失调。 D.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 董:通“懂”,懂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冰块和冰窖做成简易的制 冷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B.作为掌管冰室的张公见各地都没有藏冰、启冰的措施,便向监郡请求藏冰。工 程未毕,傍晚就降大雪。砍下冰块收藏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开始融化。 C.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周礼》等文献来说明藏冰、启冰的重要性。赞 扬张公为政之道能关注阴阳变化盛衰消长,希望他将来辅佐皇帝完成教化。 D.藏冰、启冰长期用于祀祷、巫祝等古老的仪式,祈求消灾弥疫、风调雨顺和国 泰民安。藏冰、启冰之礼在古人心目中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典。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4 分) (2)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 事也。(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9~20 题。(8 分) 一 枝 春 除 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①、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 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 减刘郎②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 月夜花朝,自今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