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级导线测量、变形控制网 GNSS静态测量 5 RTK、CORS测量 6 变形测量 7 线性工程(如道路) 8实习报告 4.12任务与安排 表4-1-2 任务与安排 序号 班任务 二班任务 5.22-5:23实习动员、理论学习、指导书学习、仪器等实习器材准备,仪器检验 实地踏勘己知水准点、E级GPS点。 5.24-5:26 一级导线测角:两个测回最好在不同 水准网验算与平差。几个环?闭合差 时间段内观测 是多少?每公理高差中误差估计=? 水准平差网及精度分析。导线网平 差。 5.29-5:31水准网验算与平差。几个环?闭合差 一级导线测角:两个测回最好在不同 是多少?每公理高差中误差估计=? 时间段内观测 水准平差网及精度分析。导线网 差。 6.1-6:2 二级导线选点、埋石、编号、做“点 二级导线选点、埋石、编号、做“点 之记”、角度观测、距离观测 之记”、角度观测、距离观测 6.5-6:7 二级导线平差、高程测量 二级导线平差、高程测量 6.8-6:8大地测量实习资料归档、编写报告 大地测量实习资料归档、编写报告 实习成果整理与提交时间结点(重点关注)见表41-3 表4-1-3 15级《大地测量实习》成果整理与提交时间 时段名 成果形式 数据管理与整体结果形成负责人
3 二级导线测量、变形控制网 4 GNSS 静态测量 5 RTK、CORS 测量 6 变形测量 7 线性工程(如道路) 8 实习报告 4.1.2 任务与安排 表 4-1-2 任务与安排 序号 一班任务 二班任务 5.22-5:23 实习动员、理论学习、指导书学习、仪器等实习器材准备,仪器检验 实地踏勘已知水准点、E 级 GPS 点。 5.24-5:26 一级导线测角:两个测回最好在不同 时间段内观测 水准网验算与平差。几个环?闭合差 是多少?每公理高差中误差估计=? 水准平差网及精度分析。导线网平 差。 5.29-5:31 水准网验算与平差。几个环?闭合差 是多少?每公理高差中误差估计=? 水准平差网及精度分析。导线网平 差。 一级导线测角:两个测回最好在不同 时间段内观测 6.1-6:2 二级导线选点、埋石、编号、做“点 之记”、角度观测、距离观测 二级导线选点、埋石、编号、做“点 之记”、角度观测、距离观测 6.5-6:7 二级导线平差、高程测量 二级导线平差、高程测量 6.8-6:8 大地测量实习资料归档、编写报告 大地测量实习资料归档、编写报告 实习成果整理与提交时间结点(重点关注)见表 4-1-3 表 4-1-3 15 级《大地测量实习》成果整理与提交时间 时段名 成果形式 数据管理与整体结果形成负责人
第一周 1. 水准网设计图 1.刘欢、康维达、肖晨曦 (星期五 2. 导线网设计图 2.王吴、巩芮、郭广勇 下午4:00 3. 点之记 3.肖晨曦 以前上交 4. 水准任务 4.于承泽、王吴 5. 导线测量任务单(测角和补距离) 5.于承泽、王吴 第二周 1.水准观测(往返测)成果 1. 刘欢、康维达(时段1) 时段1:星 2. 角度观测(各测回)成果 2.王吴、巩芮、郭广勇(时段1) 期三 水准环闭合差验算表及草图 3. 刘欢、康维达(时段2) 时段2:星 4. 环线方位角、附合方位角闭合差 4.王吴、巩芮、郭广勇、于承泽(时 期五 验算、坐标闭合差验算表及草图 段2) 第三周 1. 水准观测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1.刘欢、康维达(时段1) 时段1:星 2. 导线网平差及精度分析(1、2组 2. 王吴、巩芮、郭广勇(时段) 期三 选54坐标、3、4、5组80西安 3 刘欢、康维达、肖晨曦 时段2:星 坐标、6、7、8组0GCS2000) 于承泽(时段2) 期五 高程成果及精度统计 4. 王吴、巩芮、郭广勇、于承泽(时 4. 水平控制网(导线网)成果及精 段2) 度统计。 第四周 实习报告(大地测量部分)编写 王吴、于承泽、巩芮、王冰监督质量 说明 集体数据成果管理人员联系方式 实习协调与监督:于承洋:13210671651 点之记修正和控制点展布:肖晨曦:15666022255 水准测量:刘欢:17864398698、康维达:17864398723 导线测量:王吴:15615732379、巩芮:15553302069 距离测量:郭广勇:13082605038 2.今年是专业认证资料规范化整理与加工的第一年,在要求上比往年严格很 多。你们要认真万分整理、计算、分析和报告撰写。 4.2GNSS静态测量(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4.2.1静态控制网设计
第一周 (星期 五 下午 4:00 以前上交) 1. 水准网设计图 2. 导线网设计图 3. 点之记 4. 水准任务单 5. 导线测量任务单(测角和补距离) 1. 刘欢、康维达、肖晨曦 2. 王昊、巩芮、郭广勇 3. 肖晨曦 4. 于承泽、王昊 5. 于承泽、王昊 第二周 时段 1:星 期三 时段 2:星 期五 1. 水准观测(往返测)成果 2. 角度观测(各测回)成果 3. 水准环闭合差验算表及草图 4. 环线方位角、附合方位角闭合差 验算、坐标闭合差验算表及草图 1. 刘欢、康维达(时段 1) 2. 王昊、巩芮、郭广勇(时段 1) 3. 刘欢、康维达(时段 2) 4. 王昊、巩芮、郭广勇、于承泽(时 段 2) 第三周 时段 1:星 期三 时段 2:星 期五 1. 水准观测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2. 导线网平差及精度分析(1、2 组 选 54 坐标、3、4、5 组 80 西安 坐标、6、7、8 组 CGCS2000) 3. 高程成果及精度统计 4. 水平控制网(导线网)成果及精 度统计。 1. 刘欢、康维达(时段 1) 2. 王昊、巩芮、郭广勇(时段 1) 3. 刘欢、康维达、肖晨曦 于承泽(时段 2) 4. 王昊、巩芮、郭广勇、于承泽(时 段 2) 第四周 实习报告(大地测量部分)编写 王昊、于承泽、巩芮、王冰监督质量 说明 1. 集体数据成果管理人员联系方式 实习协调与监督:于承泽:13210671651 点之记修正和控制点展布:肖晨曦:15666022255 水准测量:刘欢:17864398698、康维达:17864398723 导线测量:王昊:15615732379、巩芮:15553302069 距离测量:郭广勇:13082605038 2.今年是专业认证资料规范化整理与加工的第一年,在要求上比往年严格很 多。你们要认真万分整理、计算、分析和报告撰写。 4.2 GNSS 静态测量(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4.2.1 静态控制网设计
根据测量区域大小和GNSS点的密度,GNSS控制网等级根据表4-2-1参数确定 表4-2-1 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km) 项目 一级 AA A DE 平均距离 1000 3007010-155100.2-5 本次实习GNSS等级定为E级,定位模式为静态,GNSS控制网由10个点构成,图1 SE06 GPSEO5 GPSE11 图1GNSS控制网图(12级方案,仅供参考) 4.2.2GNSS控制网观测要求 观测时,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规定见表42-2 表4-2.2 各级GPS控制网观测技术参数 项目 等级 AA A c 6 卫星截止高度角(·) 10 10 15 15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A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20 20 ≥9 观测时段数 ≥10≥6≥4 ≥2 ≥16 ≥1.6 时段长 静 ≥720≥540 ≥240 ≥60 ≥45 ≥40 度(min)快速静双频+P ≥10 ≥5 ≥2
根据测量区域大小和 GNSS 点的密度,GNSS 控制网等级根据 表 4-2-1 参数确定 表 4-2-1 GPS 网中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km) AA A B C D E 平均距离 1000 300 70 10~15 5~10 0.2~5 本次实习 GNSS 等级定为 E 级,定位模式为静态,GNSS 控制网由 10 个点构成,图 1 图 1 GNSS 控制网图(12 级方案,仅供参考) 4.2.2 GNSS 控制网观测要求 观测时,各级 GPS 测量基本技术规定见表 4-2-2 表 4-2-2 各级 GPS 控制网观测技术参数 AA A B C D E 卫星截止高度角(°) 10 10 15 15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4 ≥4 ≥4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20 ≥20 ≥9 ≥6 ≥4 ≥4 观测时段数 ≥10 ≥6 ≥4 ≥2 ≥1.6 ≥1.6 时段长 度(min) 静态 ≥720 ≥540 ≥240 ≥60 ≥45 ≥40 快速静 双频+P ─ ─ ─ ≥10 ≥5 ≥2 等 项 目 级 项 目 等 级
(Y)码 双频全 ≥15 ≥10 ≥10 单频或 双频半 ≥30 ≥20 ≥15 采样间 静 30 30 30 10-30 10-30 10-30 快速静态 515 5w15 静态 ≥15 ≥15 ≥15 ≥15 ≥15 ≥15 双频+P 时段中 任 (Y)码 ≥1 ≥1 ≥1 有效 双频全 快速静 ≥3 ≥3 ≥3 波 观测时态 单频或 间(min) 双须半 波 5 1、在时段中,观测时间符合表中第七项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 2、在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 3、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4、观测时段≥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的测站再观测一时段 观测要求: (1)外业作业调度安排(每几组自定) 一般检视:通电检验:包括接收机、对讲机的电源是否充电 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 观测同 (4)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 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 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中。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备注栏中。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每观测时段时间180mn 6 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 进行自测试(发 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 文件等功能键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 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 下天线以防雷击 (9)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10)记录雨、睛、阴、云等天气状况。 4.2.3外业观测数据检核 作业组外业观测后,及时地对野外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检核软件为南方$86随机 软件GPSADJ44.4。 计算同一观测时段的数据删除率, 其值应小于10%: 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并按表5规定执行
态 (Y)码 双频全 波 ─ ─ ─ ≥15 ≥10 ≥10 单频或 双频半 波 ─ ─ ─ ≥30 ≥20 ≥15 采样间 隔 静态 30 30 30 10~30 10~30 10~30 快速静态 ─ ─ ─ 5~15 5~15 5~15 时段中 任意卫 星有效 观测时 间(min) 静态 ≥15 ≥15 ≥15 ≥15 ≥15 ≥15 快速静 态 双频+P (Y)码 ─ ─ ─ ≥1 ≥1 ≥1 双频全 波 ─ ─ ─ ≥3 ≥3 ≥3 单频或 双频半 波 ─ ─ ─ ≥5 ≥5 ≥5 注: 1、在时段中,观测时间符合表中第七项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 2、在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 3、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4、观测时段≥1.6 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 60%的测站再观测一时段。 观测要求: (1)外业作业调度安排(每几组自定)。 (2)GPS 接收机的检验:一般检视;通电检验:包括接收机、对讲机的电源是否充电。 (3)观测组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4)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 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 3mm,取平均值作为 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中。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备注栏中。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每观测时段时间 180min。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 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 文件等功能键。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 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 下天线以防雷击。 (9)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10)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4.2.3 外业观测数据检核 作业组外业观测后,及时地对野外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检核软件为南方 S86 随机 软件 GPSADJ4.4。 计算同一观测时段的数据删除率,其值应小于 10%; 各级 GPS 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并按表 5 规定执行
g=Va2+b*d*10) 式中:。一标准差(mm) a一固定误差(mm) b一比例误差系数 d一相邻点间距离(mm) 表4-2.3 精度分级 级别 定误a(mm) 比例误差系 AA 53 ≤0.01 ≤5 ≤0.1 ≤8 ≤10 D 510 ≤20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反倍: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以下规定: 形-宫As兮a g-24,s兮no 形=4,s6c (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G为GPS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以下规定: 形=2A,≤3nG m,=24≤3a Wf.,3ng (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 ,为网相应级别定的观测度) 基线处理采用标准参数解算, 采用其它技术参数(如删除卫星、单频或开窗等)解算的基 线以文本文件(磁盘)说明。 4.23GPS网的数据处理 (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约束平差时,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54北京坐标系, 或西安1980坐标系、或CGCS2000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85黄海高程系统。 约束平差时可按3个坐标系分别平差,得到控制点3个坐标系坐标,也可按1个坐标系 起算点约束平差,其它两个坐标系坐标可由表424数据确定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出来。 (2)E级GNSS网起算数据 理工大学校内首级控制网起算数据见表4-24 表4-2-4 首级GNSS网起算数据
2 6 2 ( * *10 ) − = a + b d 式中:σ─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 d─相邻点间距离(mm) 表 4-2-3 精度分级 级别 固定误差 a(mm) 比例误差系数 AA A B C D E ≤3 ≤5 ≤8 ≤10 ≤10 ≤10 ≤0.01 ≤0.1 ≤1 ≤5 ≤10 ≤20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 2 2 倍;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以下规定: W x n n i x i 5 1 1 = = W y n n i y i 5 1 1 = = W z n n i z i 5 1 1 = = (式中 n 为闭合环边数, 为 GPS 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以下规定: W x n n i x i 3 1 = = W y n n i y i 3 1 = = W z n n i z i 3 1 = = (式中 n 为闭合环边数, 为 GPS 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基线处理采用标准参数解算,采用其它技术参数(如删除卫星、单频或开窗等)解算的基 线以文本文件(磁盘)说明。 4.2.3 GPS 网的数据处理 (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 基线向量为 WGS-84 坐标系,约束平差时,GPS 网平面平差成果为 54 北京坐标系、 或西安 1980 坐标系、或 CGCS2000 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 85 黄海高程系统。 约束平差时可按 3 个坐标系分别平差,得到控制点 3 个坐标系坐标,也可按 1 个坐标系 起算点约束平差,其它两个坐标系坐标可由表 4-2-4 数据确定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出来。 (2) E 级 GNSS 网起算数据 理工大学校内首级控制网起算数据见表 4-2-4 表 4-2-4 首级 GNSS 网起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