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话本有口头文学的特点,语言质朴直率,风趣生动媚俗,有很多韵文,适合口头表演。拟话本是书面文学,语言流畅华美,韵文相对减少,文学色彩、书卷气浓,只适合案头阅读,话本多集体创作,拟话本是个人创作。,话本多源于现实,有浓厚市民生活气息。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典雅情调开始注入。拟话本题材拓宽,情节趋于复杂,描写更具体细腻拟话本的说教成分增加
❖ 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 ❖ 话本有口头文学的特点,语言质朴直率,风趣生动 媚俗,有很多韵文,适合口头表演。拟话本是书面 文学,语言流畅华美,韵文相对减少,文学色彩、 书卷气浓,只适合案头阅读 ❖ 话本多集体创作,拟话本是个人创作。 ❖ 话本多源于现实,有浓厚市民生活气息。拟话本主 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市民生活气息 淡化,文人典雅情调开始注入。 ❖ 拟话本题材拓宽,情节趋于复杂,描写更具体细腻。 ❖ 拟话本的说教成分增加
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嘉靖年间洪梗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共有小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为《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的合集。其中宋一种,元一种,明两种。《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的是元人写本”,含小说7种:《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城张主管》、《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 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知最 早的话本小说总集,共有小说60种,又称《六十家 小说》,今仅残存29篇。 ❖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为 《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为《张生彩鸾灯传》、《苏 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 淑芳双鱼扇坠传》的合集。其中宋一种,元一种, 明两种。 ❖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的 是元人写本”,含小说7种:《碾玉观音》、《菩 萨蛮》、《西山一窟鬼》、《志城张主管》、《拗 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但被多 数学者疑为伪书
冯梦龙与“三言”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少有才气,年轻时行止颇为风流。和兄冯梦桂、冯梦熊并称为“吴下三冯”。冯梦龙生在科举上不得意,51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崇祯年间61岁被选任福建寿宁知县。清兵度江南下时,参加过抗清活动,刊行《中兴伟略》诸书。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于故乡,一说被清兵所杀
❖ 二、冯梦龙与“三言” ❖ 1、冯梦龙:1574-1646,明 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别署 龙子犹,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 人等,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 他出身书香门第,少有才气,年轻 时行止颇为风流。和兄冯梦桂、冯 梦熊并称为“吴下三冯”。冯梦龙一 生在科举上不得意,51岁才补了一 名贡生,崇祯年间61岁被选任福建 寿宁知县。清兵度江南下时,参加 过抗清活动,刊行《中兴伟略》诸 书。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 而死于故乡,一说被清兵所杀
:文学思想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赞影响主情、尚真。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7之范,熟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总评》)在《叙山歌》中提出选编自的是“借以存真”,并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山歌序》)。认为“发乎中情自然而然”才是有价值的文学。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文学思想 ❖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 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 ❖主情、尚真。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 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 一《总评》)在《叙山歌》中提出选编目的 是“借以存真”,并要“借男女之真情,发 名教之伪药”(《山歌序》)。认为“发乎 中情自然而然”才是有价值的文学。表现了 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适俗。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古今小说序》中,认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说可以使“快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笑府序》中,他嘲弄“经书子史”为“鬼话”,“诗赋文章为“淡话
❖适俗。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 巨大教化作用。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 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 露。在《古今小说序》中,认为“日诵《孝 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 深”,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 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笑府序》中,他 嘲弄“经书子史”为“鬼话”,“诗赋文章” 为“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