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编,刘朝儒,彭福荫,高政一机械制图北京: 高等数有出版社,2001 2张形 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形,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习题集(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4.朱冬梅,胥北潮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 5朱冬梅,胥北湘丽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华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 5.谭建荣,张树有,陆国栋等图学基础教程(面向21世纪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周静卿,张淑娟,赵凤芹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郭葆春,宁旺云,陶治.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8.陈锦昌.计算机工程制图(21世纪工程图学类教材).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9丁AutOCA2004机械制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0.荣涵锐,荣毅虹.AutoCAD 三维图形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1世纪教材).哈尔滨:哈尔滨 工业大学,1999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引言: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会出现影子。投影的方法主就是从这自然现象抽 象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常用的投影法有中心投影法 学 和平行投影法
17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编,刘朝儒,彭福荫,高政一.机械制图.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彤,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面向 21 世纪教材).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彤,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习题集(面向 21 世纪教材).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4.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谭建荣,张树有,陆国栋等.图学基础教程(面向 21 世纪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周静卿,张淑娟,赵凤芹.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郭葆春,宁旺云,陶冶.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8.陈锦昌.计算机工程制图(21 世纪工程图学类教材).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9.丁川.AutoCAD2004 机械制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0.荣涵锐,荣毅虹.AutoCAD 三维图形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1 世纪教材).哈尔滨:哈尔滨 工业大学,1999 教 学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引言: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会出现影子。投影的方法主就是从这自然现象抽 象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常用的投影法有中心投影法 和平行投影法
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等) 2.1投影法的概述 中心投影法一投射线相交于有限远点时,投射线通过物体向所选的面投 射,并在该面上得到的图形的方法叫做中心投影法 (图在 果件中) 平行投影法一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方法叫做中心投影法 1.斜角投影(斜投影)、2.直角角投影(正投影) 三、两种投影法的性质及平行投影法的特性 (一)共同性质, 1直线的投影一般还是直线,点在直线上,则它的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景 2.当直线与投影方向一致时,其投影为一点。(积聚性) 3空间隔点在平面上只有唯一的投影,但点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该点的空间 位置。 (二)平行投影法的特点 1实长(形)性 若AB/面P,则AB=ab:若△ABCI/面P,则△ABC≌△abc 2.等比性:直线上两线段之比:即AC:CB=ac:cb(图在课件中) 3空间平行的线段,它们的投影仍相互平行,且两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比 4.当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其投影为类似形。 2.2 占的铅影 两投影面系形成的条件 为了能够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在一个投影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投影面, 且两互相垂直。其中有水平面(H)和正面(V)。两投影面把空间分成四个 区域称为第I分角、第Ⅱ分角、第Ⅲ分角和第V分角。(图中课件中) 二、两面投影特性 1.符号规定 1)空间点 大写A、B、C 2)水平投影 小写a、b、c 3)正面投影带撒a、b、c 2.点的投影过程:过点A分别向H面、V面作垂线,得a、a分析空间特性 令V面不动,H面绕X轴向下旋转90 ,即H、V面重合,去掉边框即得投 影图 3.点的投影特性:aa⊥X轴,aax=Aa,aax=Aa 4其它分角的投影 三投影面系的形成和点的投影特性 在V面的右侧增设一个W面,且W⊥H和W⊥V。用立体图解说点A在三投影面系 中的投影情况,并画出投影图。投影特性:1aa1OXaa102 2)aax=a az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18 过 程 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等) 2.1 投影法的概述 一、中心投影法—投射线相交于有限远点时,投射线通过物体向所选的面投 射,并在该面上得到的图形的方法叫做中心投影法。(图在课件中) 二、平行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方法叫做中心投影法 1.斜角投影(斜投影)、2.直角角投影(正投影) 三、两种投影法的性质及平行投影法的特性 (一)共同性质: 1.直线的投影一般还是直线,点在直线上,则它的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影 上。 2.当直线与投影方向一致时,其投影为一点。(积聚性) 3.空间隔点在平面上只有唯一的投影,但点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该点的空间 位置。 (二)平行投影法的特点 1.实长(形)性 若 AB//面 P,则 AB=ab; 若△ABC//面 P,则△ABC≌△abc; 2.等比性:直线上两线段之比;即 AC︰CB=ac︰cb(图在课件中) 3.空间平行的线段,它们的投影仍相互平行,且两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比 4.当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其投影为类似形。 2.2 点的投影 一、两投影面系形成的条件 为了能够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在一个投影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投影面, 且两互相垂直。其中有水平面(H)和正面(V)。两投影面把空间分成四个 区域称为第Ⅰ分角、第Ⅱ分角、第Ⅲ分角和第Ⅳ分角。(图中课件中) 二、两面投影特性 1.符号规定 1)空间点 大写 A、B、C 2)水平投影 小写 a、b、c 3)正面投影 带撇 a`、b`、c` 2.点的投影过程:过点 A 分别向 H 面、V 面作垂线,得 a 、a`分析空间特性。 令 V 面不动,H 面绕 X 轴向下旋转 90°,即 H、V 面重合,去掉边框即得投 影图。 3.点的投影特性:aa`⊥X 轴,aax=Aa`, a`ax=Aa 4.其它分角的投影 三、 三投影面系的形成和点的投影特性 在 V/H 面的右侧增设一个 W 面,且 W⊥H 和 W⊥V。用立体图解说点 A 在三投影面系 中的投影情况,并画出投影图。投影特性:1)aa`⊥OX, a``a`⊥OZ 2)aax=a``az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二、点的投影作图 投影面体系看作坐标系,则点A到W面的距离为坐标XA、点A到H面的距 离为坐标yA、点A到V面的距离为坐标zA。根据坐标可画出投影图。如: 已知点A(15、10、20),:点B(10、20、0):C(0、0、20),求各点的作 面投影 过 三、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的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 利用各组同面投影的坐标值的大小来判断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x坐标判断左右关系XA>X阳A左B右 y坐标判断前后关系yA>yA前B后 z坐标判断上下关系ZA>BA上B下 2、重影点一同一投射线上的两点在投射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有两对同名相 等),要判明可见性。 总结与巩固 一、小结 木音介绍了投影法的其太原理、平行投形法的其木性质、占的投影 正投影 行投影的特点,平等投影的基本性质是画 正投影的基础。物 体的正投影图是本课程后面将重点介绍的内容,也是工程图上使用最多的投 影图,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应熟练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点投影和坐标这间 的关系,以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等。 课后作业 1课后详细看书 2.完成与教材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 P16-18:3-1、3-3、3-4、3-5③、3-7①、3-9 三、思考题 1试述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一般性质的异同。 2何谓正投影?试述正投影的性质。 3在正投影中确定点的空间位置的最主要方法是什么? 4.多面正投影面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如何? 5.在VH面系中,点的投影位于投影轴两侧的是哪几个分解的点?为什 么? 6何谓重影点?试述它的投影特性和用途。 通过理论教学,结合课后习题的训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作业 学 的准确率较高。 19
19 学 过 程 二、点的投影作图 投影面体系看作坐标系,则点 A 到 W 面的距离为坐标 xA、点 A 到 H 面的距 离为坐标 yA、点 A 到 V 面的距离为坐标 zA。根据坐标可画出投影图。如: 已知点 A(15、10、20),;点 B(10、20、0);C(0、0、20),求各点的作 三面投影。 三、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的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 利用各组同面投影的坐标值的大小来判断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x 坐标判断左右关系 xA>xB A 左 B 右 y 坐标判断前后关系 yA>yB A 前 B 后 z 坐标判断上下关系 zA>zB A 上 B 下 2、重影点 —同一投射线上的两点在投射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有两对同名相 等),要判明可见性。 总结与巩固 一、小结 本章介绍了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平行投影法的基本性质、点的投影。 正投影是平行投影的特点,平等投影的基本性质是画正投影的基础。物 体的正投影图是本课程后面将重点介绍的内容,也是工程图上使用最多的投 影图,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应熟练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点投影和坐标这间 的关系,以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等。 二、课后作业 1.课后详细看书 2.完成与教材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 P16-18:3-1、3-3、3-4、3-5③、3-7①、3-9 三、思考题 1.试述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一般性质的异同。 2.何谓正投影?试述正投影的性质。 3.在正投影中确定点的空间位置的最主要方法是什么? 4.多面正投影面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如何? 5.在 V/H 面系中,点的投影位于投影轴两侧的是哪几个分解的点?为什 么? 6.何谓重影点?试述它的投影特性和用途。 教 学 后 记 通过理论教学,结合课后习题的训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作业 的准确率较高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二) 课时 3 节 2.3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1.掌握投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点的定比分点定理: 教 2学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点,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3.掌握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 4.掌握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判别方法和作图方法: 的 5.掌握直角的投影定理: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点,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教 2.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 学 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判别方法和作图方法。 重 4.直角的投影定理的应用。 换面法的四种基本情况的灵活应用: 学 2.直角投影定理的灵活应用: 难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编,刘朝儒,彭福荫,高政一机械制图北京: 高等教有出版社,2001 2张形,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形,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习题集(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 4.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 5.谭建荣,张树有,陆国栋等.图学基础教程(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 2000 6.周静卿,张淑娟,赵凤芹机被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郭葆春,宁旺云,陶治.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8.陈锦昌.计算机工程制图(21世纪工程图学类教材).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9.丁川.AutoCAD2004机械制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0.荣涵锐,荣毅虹.AutoCAD三维图形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1世纪教材).哈尔滨:哈尔滨 工业大学,1999
20 章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二) 课时 3 节 2.3 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教 学 目 的 1.掌握投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点的定比分点定理;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点,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3.掌握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 4.掌握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判别方法和作图方法; 5.掌握直角的投影定理; 教 学 重 点 1.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点,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2.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 3.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判别方法和作图方法。 4. 直角的投影定理的应用。 教 学 难 点 1. 换面法的四种基本情况的灵活应用; 2. 直角投影定理的灵活应用;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编,刘朝儒,彭福荫,高政一.机械制图.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彤,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面向 21 世纪教材).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彤,攀红丽,焦永和.机械制图习题集(面向 21 世纪教材).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4.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谭建荣,张树有,陆国栋等.图学基础教程(面向 21 世纪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周静卿,张淑娟,赵凤芹.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郭葆春,宁旺云,陶冶.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8.陈锦昌.计算机工程制图(21 世纪工程图学类教材).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9.丁川.AutoCAD2004 机械制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0.荣涵锐,荣毅虹.AutoCAD 三维图形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1 世纪教材).哈尔滨:哈尔滨 工业大学,1999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引言: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物体,用几何的观点都可以看作是由点、线、面 等几何元素构成的。直线是围成平面的要素
21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引言: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物体,用几何的观点都可以看作是由点、线、面 等几何元素构成的。直线是围成平面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