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 的生化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2.掌握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3理解中枢疲劳和外周疲 劳的生化特点; 4理解运动后不同物质的 代谢恢复规律和代谢适应 机制,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 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 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 度
这个疲劳定义的特点是: (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器官的机能 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 生和疲劳程度; (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 例如,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 或同时使用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 和输出功率来评定疲劳
二、疲劳的分类 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全身性疲劳 局部疲劳 中枢性疲劳 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 外周性疲劳 混合性疲劳
外周性疫劳 可能发生的部位是 1 23 从神经-肌肉接点到 2 肌纤维内部线粒体。 Ach Ach (1)神经肌肉接,点 。 (2)肌细胞膜 (3)肌质网 (4)线粒体 (5)收缩蛋白 088g 7 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