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八校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菲薄(fei) 龟裂(jn) 逋慢(pu) 寒盟背信(meng B.八佾(yi) 号哭(hao) 乳媪(ao) 更相为命(geng) C.山阿(e) 不惮(dan) 强颜( qiang)情不自禁(jin) D.任安(ren) 渔父(f) 膑 太子洗马(xin) 2.下列各句中文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的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B.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混混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C.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蛊惑,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 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科院寒旱所硏究员沈永平的一项硏究表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急剧,进行 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 ②教育界人土提醒广大中学生及家长,选择去国外读大学要因人而异,国外留学并非人 人 ③考古工作者开展了抢救性发掘,一 三千年的神秘古国——庸国,逐渐被揭开了 面丝 A.退化 适合 湮没 B.蜕化 适应 C.退化 适应 湮没 D.蜕化 适合 淹没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 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B.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 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C.所以开明的行政者对于民意是顺水推舟的,民意得到畅达,社会也就健全地发展了起来 D.似这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他眼里都算不了什么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
2011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八校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16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菲.薄(fěi) 龟.裂(jūn) 逋.慢(pū) 寒盟.背信(méng) B.八佾.(yì) 号.哭(háo) 乳媪.(ǎo) 更.相为命(gèng) C.山阿.(ē) 不惮.(dàn) 强.颜(qiǎng) 情.不自禁(jīn) D.任.安(rèn) 渔父.(fǔ) 孙膑.(bìn) 太子洗.马(xiǎn) 2.下列各句中文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的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B.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混混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C.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蛊惑,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 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沈永平的一项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急剧 ,进行 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 ②教育界人士提醒广大中学生及家长,选择去国外读大学要因人而异,国外留学并非人 人 。 ③考古工作者开展了抢救性发掘,一个 三千年的神秘古国——庸国,逐渐被揭开了 面纱。 A.退化 适合 湮没 B.蜕化 适应 淹没 C.退化 适应 湮没 D.蜕化 适合 淹没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 ....,绝大多数出口企 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B.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 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 C.所以开明的行政者对于民意是顺水推舟 ....的,民意得到畅达,社会也就健全地发展了起来。 D.似这等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在他眼里都算不了什么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
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依我看,革命与诗歌共享幻想与激情,但革命一旦转换成权利,往往就会成为自身的敌 人 C.桐城派之所以“别树一宗”,由于并非清代文化政策或传统势力的支持和影响,而是因为 它的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 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6.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合适的一项是 鲁迅先生认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源泉,他教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这部活 书 ,所以他主张要扩大眼界,扩大生活范围,“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 书活起来。” A.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才有丰厚的“库存”。 B.这样,才有丰厚的“库存”,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 C.生活有丰厚的“库存”,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 D.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因为生活有丰厚的“库存”。 7.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清晨带来了凄凉的和解,太阳也惨得在云中躲闪。 B.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C.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一蛇,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 D.昆虫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 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面记叙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 三千余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 三十篇。 B.屈原,名平,字原,“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品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C.《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的组合形 式是“章”和“篇”。所谓“篇”,即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章”则是若干“篇”的集合。 D.作为主题同为爱情的剧本,《罗密欧和朱丽叶》肯定了现世生活,认为现世的幸福高于 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而《西厢记》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 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2020 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依我看,革命与诗歌共享幻想与激情,但革命一旦转换成权利,往往就会成为自身的敌 人。 C.桐城派之所以“别树一宗”,由于并非清代文化政策或传统势力的支持和影响,而是因为 它的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 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6.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合适的一项是 鲁迅先生认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他教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这部活 书。” ,所以他主张要扩大眼界,扩大生活范围,“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 书活起来。” A. 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才有丰厚的“库存”。 B. 这样,才有丰厚的“库存”,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 C. 生活有丰厚的“库存”,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 罗枯肠,无从下笔。 D. 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因为生活有丰厚的“库存”。 7.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清晨带来了凄凉的和解,太阳也惨得在云中躲闪。 B.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C.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蛇,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 D.昆虫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 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面记叙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 三千余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 三十篇。 B.屈原,名平,字原,“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 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品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C.《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的组合形 式是“章”和“篇”。所谓“篇”,即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章”则是若干“篇”的集合。 D.作为主题同为爱情的剧本,《罗密欧和朱丽叶》肯定了现世生活,认为现世的幸福高于 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而《西厢记》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 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 2 分,翻译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 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干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 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二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 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 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 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 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焉。 9.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B.且适南冥也 适,到,往 C.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勉,勉励 D.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r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B.∫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C.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D.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小知不及大知 B.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此小大之辩也 1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 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 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二)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 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 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 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 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焉。 9.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B.且适.南冥也 适,到,往 C.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勉,勉励 D.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B.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C.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D.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小知不及大知 B.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此小大之辩也 1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C.念亲戚,顾妻子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衣赭衣,关三木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4.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B.之二虫又何知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中的朝菌、蟪蛄、鲲、鹏、斥鴳等形象,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 是杜撰的,但都被用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的观点。 B.语段中关于鲲鹏的文字与《逍遥游》一文的开头语意上是重复的,都提到了鹏的来历 都写了鹏的南徙,以及受到“小虫”的奚落。这说明了庄子尽管想象力丰富,文章汪洋恣肆, 但缺乏必要的严谨。 C.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污浊的环境中也不肯轻易去死,是因为《史 记》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D.《报任安书》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杰作。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 出,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 16.翻译下面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三,《论语》阅读题(共8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率尔而对日:“干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的 精神的。(1分) (2)曾皙的志向似乎不符这种精神,孔子却对他大加赞赏。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孔子赞赏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C.念亲戚..,顾妻子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衣.赭衣,关三木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4.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B.之二虫又何知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中的朝菌、蟪蛄、鲲、鹏、斥鴳等形象,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 是杜撰的,但都被用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的观点。 B.语段中关于鲲鹏的文字与《逍遥游》一文的开头语意上是重复的,都提到了鹏的来历, 都写了鹏的南徙,以及受到“小虫”的奚落。这说明了庄子尽管想象力丰富,文章汪洋恣肆, 但缺乏必要的严谨。 C.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污浊的环境中也不肯轻易去死,是因为《史 记》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D.《报任安书》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杰作。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 出,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 16.翻译下面句子(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三.《论语》阅读题(共 8 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的 精神的。(1 分) (2)曾皙的志向似乎不符这种精神,孔子却对他大加赞赏。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孔子赞赏
曾皙的原因。(3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日:“闻斯行之。” 公西华日曰:“由也问间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1)上文反映了孔子的哪一种教育原则?(1分) (2)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笑谈大先生(节选)陈丹青 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淡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③文革中间我弄到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 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 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 ④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 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 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 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 ⑤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 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⑥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 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 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 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 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 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将鲁迅 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⑦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 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证得同
曾皙的原因。(3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1)上文反映了孔子的哪一种教育原则?(1 分) (2)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笑谈大先生(节选) 陈丹青 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③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 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 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 堂堂。 ④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 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 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 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 ⑤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 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⑥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 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 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 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 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 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 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将鲁迅 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⑦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 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证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