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 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干古黄鹤 ①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鶴楼》的诗。也许全 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 ②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 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而存。 ③想到这里,也很为文人手中的那支笔,能起到这样大作用而感到骄傲。说实在的,在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地位很不高,“九儒十丐”,与讨饭花子名列排行榜之尾,让人很不提气。 可诗人崔颢的这首诗,却能够使黄鹤楼屹立于武汉三镇。虽然这其间,几度沧桑,多次废兴 还休要看不起文人,正是这诗,才使黄鹤楼干年不倒。要没有崔颢的诗,对不起,这座楼恐 怕早就完了, ④诗只八句,其实好读好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清人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对这首诗评价极高: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 千古之奇。”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则誉之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鶴楼》 为第一。″干古传诵,深λ人心,以致人们能够习惯鹤去楼空的怅惘,而绝不能承受诗存楼 无的遗憾。 ⑤这首诗,即使在唐代,崔颢刚落笔,便不胫而走,很快就遐迩闻名,广为人知。据
闵行区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 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千古黄鹤 ①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也许全 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 ②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 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而存。 ③想到这里,也很为文人手中的那支笔,能起到这样大作用而感到骄傲。说实在的,在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地位很不高,“九儒十丐”,与讨饭花子名列排行榜之尾,让人很不提气。 可诗人崔颢的这首诗,却能够使黄鹤楼屹立于武汉三镇。虽然这其间,几度沧桑,多次废兴, 还休要看不起文人,正是这诗,才使黄鹤楼千年不倒。要没有崔颢的诗,对不起,这座楼恐 怕早就完了。 ④诗只八句,其实好读好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清人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对这首诗评价极高:“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 千古之奇。”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则誉之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 为第一。”千古传诵,深入人心,以致人们能够习惯鹤去楼空的怅惘,而绝不能承受诗存楼 无的遗憾。 ⑤这首诗,即使在唐代,崔颢刚一落笔,便不胫而走,很快就遐迩闻名,广为人知。据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写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大诗人李白,登黄 鹤楼后,突然涌上来赋诗一首的欲望,但见了崔先生的这篇作品之后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大诗人虽是一个狂得连“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主,但他承认人家写得好,叹了口气,说道 “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向后转,退出这场竞赛。 ⑥崔颢的诗,让李白十分赞赏,同时启发了他的诗兴,当然也不排除有一点较劲的意思 这位唐代第诗人,先后套崔先生的诗路,写过两首诗。第一首为约作于公元748年(天 宝七载)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 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意犹未尽的李白,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期间,又作了一首《鹦鹉 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方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 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⑦大家巨匠不害怕重复别人,即使仿作,摹描的痕迹仍在,但却因自己的才气,而能 写出与崔作工力相敌、未易甲乙的佳构。尽管如此,李白的这两首力作,终究压不倒崔颢 之绝唱。由此可见,崔颢的《黄鹤楼》,无论在当世,还是在后代,那在文学史上的不朽价 值,是不由分说的,是毋庸置疑的,这才叫真正的传世。 ⑧五十年代,建国初期,修建武汉长江第一桥的时候,嫌武昌的原黄鹤楼碍事,拆了。 在很长一段岁月中间,武汉有黄鹤楼之名,而无黄鹤楼之实。拆楼以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 原因,并没有动手重建,一直拖着,没有说修,但也从来没有人敢说一声从此不修黄鹤楼。 最后,到底将楼修了起来,而且修得更堂皇。 ⑨现在这座巍峨的仿古建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起来的,成为武汉三镇一个亮 丽的景点,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在促成这座名楼再现武汉三镇的诸多因素当中,应该看到, 崔颢的诗,是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诗在,则楼必存。文学,虽说是很小儿科的东西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写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大诗人李白,登黄 鹤楼后,突然涌上来赋诗一首的欲望,但见了崔先生的这篇作品之后,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大诗人虽是一个狂得连“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主,但他承认人家写得好,叹了口气,说道: “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向后转,退出这场竞赛。 ⑥崔颢的诗,让李白十分赞赏,同时启发了他的诗兴,当然也不排除有一点较劲的意思, 这位唐代第一诗人,先后套崔先生的诗路,写过两首诗。第一首为约作于公元 748 年(天 宝七载)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 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意犹未尽的李白,公元 760 年(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期间,又作了一首《鹦鹉 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方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 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⑦大家巨匠不害怕重复别人,即使仿作,摹描的痕迹仍在,但却因自己的才气,而能 写出与崔作工力相敌、未易甲乙的佳构。尽管如此,李白的这两首力作,终究压不倒崔颢 之绝唱。由此可见,崔颢的《黄鹤楼》,无论在当世,还是在后代,那在文学史上的不朽价 值,是不由分说的,是毋庸置疑的,这才叫真正的传世。 ⑧五十年代,建国初期,修建武汉长江第一桥的时候,嫌武昌的原黄鹤楼碍事,拆了。 在很长一段岁月中间,武汉有黄鹤楼之名,而无黄鹤楼之实。拆楼以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 原因,并没有动手重建,一直拖着,没有说修,但也从来没有人敢说一声从此不修黄鹤楼。 最后,到底将楼修了起来,而且修得更堂皇。 ⑨现在这座巍峨的仿古建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起来的,成为武汉三镇一个亮 丽的景点,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在促成这座名楼再现武汉三镇的诸多因素当中,应该看到, 崔颢的诗,是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诗在,则楼必存。文学,虽说是很小儿科的东西
但有时候,秤砣虽小,力拔干斤 ⑩—首不朽的诗,使一座建筑物安然无恙地流传千古,哪怕拆了还得再建,证明了文学 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 1.填写第⑥段空缺的诗作名《 》(1分) 2.第②段文字的标点使用不当,一“逗”到底。请从九处逗号中选出三处加以修正(写出 序号,填上修正后的标点)。(3分) 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1),实在太家喻户晓(2),太脍炙人口(3),结果(4),反宾为 主(5),主次颠倒(6),倒不是这首诗(⑦),因楼而名(8),而成了这座楼(9)因诗而存。(3分) 3.第⑨段加点词“定盘星”,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正是因为崔颢的诗,才根本性地改变了文人“九儒十丐”的历史地位。 B.引述沈德潜、严羽的诗评,是为了强调古人“诗存楼无”的千古遗恨 C.李白诗作中虽也提及过黄鹤楼,但并没有留下直接描写其景致的诗作。 D.黄鹤楼屡废屡建,直至重修得堂皇亮丽,才能够成为武汉的人文景观 5.从全文看,文题“千古黄鹤”蕴含了两层涵义。请具体阐述。(4分) 6.请联系课文所学内容,另举一例,论证“文学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限150字内)。(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给我一个解释 ①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么美丽的石榴。石榴装在一个麻包里,由乡下亲戚扛了来。 石榴在桌 是上陪出来,浑四艳红,微微有些霜囗的老涩,轻轻碰就要爆裂爆裂以 后则恍如什么大盗的私囊,里面紧紧着密密实实的、闪烁生光的珠宝粒子 ②那时我五岁,住南京,那石榴对我而言是故乡徐州的颜色,一生一世不能忘记。和石 榴—样难忘的是乡亲讲的_个故事,那人口才似乎不好,但故事却令人难忘:"从前,有对 兄弟,哥哥老是会说大话,说多了,也没人肯信了。但他兄弟人好,老是替哥哥打圆场。有
但有时候,秤砣虽小,力拔千斤。 ⑩一首不朽的诗,使一座建筑物安然无恙地流传千古,哪怕拆了还得再建,证明了文学 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 1.填写第⑥段空缺的诗作名《 》(1 分) 2.第②段文字的标点使用不当,一“逗”到底。请从九处逗号中选出三处加以修正(写出 序号,填上修正后的标点)。(3 分) 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1),实在太家喻户晓(2),太脍炙人口(3),结果(4),反宾为 主(5),主次颠倒(6),倒不是这首诗(7),因楼而名(8),而成了这座楼(9),因诗而存。(3 分) 3.第⑨段加点词“定盘星”,在文中的意思是_ _。(2 分) 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正是因为崔颢的诗,才根本性地改变了文人“九儒十丐”的历史地位。 B.引述沈德潜、严羽的诗评,是为了强调古人“诗存楼无”的千古遗恨。 C.李白诗作中虽也提及过黄鹤楼,但并没有留下直接描写其景致的诗作。 D.黄鹤楼屡废屡建,直至重修得堂皇亮丽,才能够成为武汉的人文景观。 5.从全文看,文题“千古黄鹤”蕴含了两层涵义。请具体阐述。(4 分) (1) (2) 6.请联系课文所学内容,另举一例,论证“文学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限 150 字内)。(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0 分) 给我一个解释 ①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么美丽的石榴。石榴装在一个麻包里,由乡下亲戚扛了来。 石榴在桌上 落出来,浑圆艳红,微微有些霜 过的老涩,轻轻一碰就要爆裂。爆裂以 后则恍如什么大盗的私囊,里面紧紧 着密密实实的、闪烁生光的珠宝粒子。 ②那时我五岁,住南京,那石榴对我而言是故乡徐州的颜色,一生一世不能忘记。和石 榴一样难忘的是乡亲讲的一个故事,那人口才似乎不好,但故事却令人难忘:“从前,有对 兄弟,哥哥老是会说大话,说多了,也没人肯信了。但他兄弟人好,老是替哥哥打圆场。有
-次,他说:你们大概从来没看过刮这么大的风——把我家的井都刮到篱笆外头去啦!大 家不信,弟弟说:不错,风真的很大,但不是把井刮到篱笆外头去了,是把篱笆刮到井里 头来了! ③我偏着小头,听着窝奇的兄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所感动。只觉心头甸甸 的,跟装满美丽石榴的麻包似的,竟怎么也忘不了那故事里活龙活现的两兄弟。 ④那故事一直尾随我,连同那美丽如神话如魔术的石榴,全是我童年时代好得介乎虚 实之间的东西。 ⑤四十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感动我的是什么——是那弟弟娓娓的解释,那言语间有 委屈、有温柔、有慈祥和悲悯。或者,照儒者的说法,是有恕道。 ⑥长大以后,又听到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几个人在联句,(或谓其中主角乃清代画家金 冬心)为了凑韵脚,有人居然冒出一句:“飞来柳絮片片红”的句子。大家面面相觑,不知 此人为何如此没常识,天下柳絮当然都是白的,但“白”不押韵,奈何?解围的才子出面了, 他为那人在前面凑加了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那柳絮便立刻红得有道理了。我每想及这 样的诗境,便不觉为其中的美感瞠目结舌。三月天,桃花渡口红霞烈山,一时天地皆朱,不 知情的柳絮一头栽进去,当然也活该要跟万物红成一气。这样动人的句子,叫人不禁要俯身 自视,怕自己也正站在夹岸桃花和落日夕照之间,怕自己的衣襟也不免沾上一片酒红。圣经 上说:“爱心能遮过错。″在我看来,因爱而生的解释才能把事情美满化解。所谓化解不是没 有是非,而是超越是非。就算有过错也因那善意的解释如明矾λ井,遂令浊扬沉淀,水质复 归澄莹。 ⑦女儿天性浑厚,有一次,小学年纪的她对我说:“你每次说五点回家,就会六点回来, 说九点回家,结果就会十点回来—我后来想通了,原来你说的是出发时间,路上一小时你 忘了加进去
一次,他说:‘你们大概从来没看过刮这么大的风一一把我家的井都刮到篱笆外头去啦!’大 家不信,弟弟说:‘不错,风真的很大,但不是把井刮到篱笆外头去了,是把篱笆刮到井里 头来了!’” ③我偏着小头,听着离奇的兄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所感动。只觉心头甸甸 的,跟装满美丽石榴的麻包似的,竟怎么也忘不了那故事里活龙活现的两兄弟。 ④那故事一直尾随我,连同那美丽如神话如魔术的石榴,全是我童年时代好得介乎虚 实之间的东西。 ⑤四十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感动我的是什么一一是那弟弟娓娓的解释,那言语间有 委屈、有温柔、有慈祥和悲悯。或者,照儒者的说法,是有恕道。 ⑥长大以后,又听到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几个人在联句,(或谓其中主角乃清代画家金 冬心)为了凑韵脚,有人居然冒出一句:“飞来柳絮片片红”的句子。大家面面相觑,不知 此人为何如此没常识,天下柳絮当然都是白的,但“白”不押韵,奈何?解围的才子出面了, 他为那人在前面凑加了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那柳絮便立刻红得有道理了。我每想及这 样的诗境,便不觉为其中的美感瞠目结舌。三月天,桃花渡口红霞烈山,一时天地皆朱,不 知情的柳絮一头栽进去,当然也活该要跟万物红成一气。这样动人的句子,叫人不禁要俯身 自视,怕自己也正站在夹岸桃花和落日夕照之间,怕自己的衣襟也不免沾上一片酒红。圣经 上说:“爱心能遮过错。”在我看来,因爱而生的解释才能把事情美满化解。所谓化解不是没 有是非,而是超越是非。就算有过错也因那善意的解释如明矾入井,遂令浊扬沉淀,水质复 归澄莹。 ⑦女儿天性浑厚,有一次,小学年纪的她对我说:“你每次说五点回家,就会六点回来, 说九点回家,结果就会十点回来一一我后来想通了,原来你说的是出发时间,路上一小时你 忘了加进去
⑧我听了,不知该说什么。我回家晚,并不是因为忘了计算路上的时间,而是因为我生 性贪溺,贪读一页书、贪写一段文字、贪一段山色……而小女孩说得如此宽厚,简直是鲍叔 牙。两千多年前的鲍叔牙似乎早已拿定主意,无论如何总要把管仲说成好人。两人合伙做生 意,管仲多取利润,鲍叔牙说:“他不是贪心——是因为他家穷。”管仲三次做官都给人辞了, 鲍叔牙说:“不是他不长进,是他时运气不好。”管仲打三次仗,每次都败亡逃走,鲍叔牙 说:“不要骂他胆小鬼,他是因为家有老母。”鲍叔牙嬴了,对于一个永远有本事把你解释成 圣人的人,你只好自肃自策,把自己真的变成圣人。 ⑨在红尘素居,诸事碌碌中,更是不兔需要一番解释的。孩子小的时候,做母亲的糊里 糊涂地便已就任了“解释者”的职位。记得小男孩初入幼稚园,穿着粉红色的小围兜来问我 为什么他的围兜是这种颜色。我说:“因为你们正像玫瑰花瓣一样可爱呀『“那中班为什么 就穿蓝兜?″“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蓝色又高又亮啊。”“白围兜呢?大班穿白围兜。”“白, 就像天上的白云,是很千净很纯洁的意思。”他忽然开心地笑了,表情竟是惊喜,似乎没料 到小小围兜里居然藏着那么多的神秘。我也吓了一跳,原来孩子要的只是那么少,只要一番 小小的道理,就算信口说的,就够他着迷好几个月了。 ⑩十几年过去了,午夜灯下,那小男孩用当年玩积木的手在探索分子的结构。黑白小 球结成奇异诡秘的勾连,像一扎紧紧的玫瑰花束,又像一篇布局繁复却又条理井然无懈可击 的小说。 ①“这是正十二面烷。”他说,我惊讶这模拟的小球竟如此匀称优雅,黑球代表碳、白 球代表氢,二者的盈虚消长便也算物华天宝了 ⑩“这是赫素烯。” ①3“这是…… ⑩我满心感激,上天何其厚我,那个曾要求我把整个世界——解释给他听的小男孩
⑧我听了,不知该说什么。我回家晚,并不是因为忘了计算路上的时间,而是因为我生 性贪溺,贪读一页书、贪写一段文字、贪一段山色……而小女孩说得如此宽厚,简直是鲍叔 牙。两千多年前的鲍叔牙似乎早已拿定主意,无论如何总要把管仲说成好人。两人合伙做生 意,管仲多取利润,鲍叔牙说:“他不是贪心一一是因为他家穷。”管仲三次做官都给人辞了, 鲍叔牙说:“不是他不长进,是他一时运气不好。”管仲打三次仗,每次都败亡逃走,鲍叔牙 说:“不要骂他胆小鬼,他是因为家有老母。”鲍叔牙赢了,对于一个永远有本事把你解释成 圣人的人,你只好自肃自策,把自己真的变成圣人。 ⑨在红尘素居,诸事碌碌中,更是不免需要一番解释的。孩子小的时候,做母亲的糊里 糊涂地便已就任了“解释者”的职位。记得小男孩初入幼稚园,穿着粉红色的小围兜来问我, 为什么他的围兜是这种颜色。我说:“因为你们正像玫瑰花瓣一样可爱呀!”“那中班为什么 就穿蓝兜?”“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蓝色又高又亮啊。”“白围兜呢?大班穿白围兜。”“白, 就像天上的白云,是很干净很纯洁的意思。”他忽然开心地笑了,表情竟是惊喜,似乎没料 到小小围兜里居然藏着那么多的神秘。我也吓了一跳,原来孩子要的只是那么少,只要一番 小小的道理,就算信口说的,就够他着迷好几个月了。 ⑩十几年过去了,午夜灯下,那小男孩用当年玩积木的手在探索分子的结构。黑白小 球结成奇异诡秘的勾连,像一扎紧紧的玫瑰花束,又像一篇布局繁复却又条理井然无懈可击 的小说。 ⑪“这是正十二面烷。”他说,我惊讶这模拟的小球竟如此匀称优雅,黑球代表碳、白 球代表氢,二者的盈虚消长便也算物华天宝了。 ⑫“这是赫素烯。” ⑬“这是……” ⑭我满心感激,上天何其厚我,那个曾要求我把整个世界一一解释给他听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