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 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 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 有什么联系?
16 ▪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 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 2、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 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 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 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 “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 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 享安闲的缘由。五一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 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少佳,飞鸟相与还”中 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 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②“见”字好一-“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 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 情态,从而标志坐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 外的情愫,百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 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 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 于恿想丙容的创作原则
17 参考答案 ▪ ①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 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 “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 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 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 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 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 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 ②“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 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 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 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 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 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 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 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 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 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 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的怀抱。 18
18 ▪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 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 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 2、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 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 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的怀抱
唐诗的发畏脉络 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这是唐诗的 准备阶段。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 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占统治地位的仍 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 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 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 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 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9 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这是唐诗的 准备阶段。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 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占统治地位的仍 是齐、梁的颓靡遗风。 “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 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 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 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 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