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仿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 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 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 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 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 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 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 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 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 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 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 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 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 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 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 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 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 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 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 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 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 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 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 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 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 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 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 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 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
2015 年高考仿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 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 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 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 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 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 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 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 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 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 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 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 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 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 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 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 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 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 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 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 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 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 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 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 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 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 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 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 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
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 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 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 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C.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 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 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 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 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 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约翰·穆勒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 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 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 想和西方晢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C.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 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 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 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 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 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 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 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 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 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十不知劝,罢常平之宜 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
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 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 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 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 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C.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 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D. 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 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 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 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 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 约翰·穆勒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 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 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 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 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C.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 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 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 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 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 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 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 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 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 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 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
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酈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 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 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 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 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 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 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 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者其蠹民已甚蠹:损害B.是必大吾门大:光大 C.而羌夷之患未弭弭:顺从D.夫可则因因:沿袭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 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 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 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 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 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 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好事近 金]赵可 密雪听窗知,午醉晩来初觉。人与胆瓶梅蕊,共此时萧索。倚窗闲看六花飞 风轻止还作。个里有诗谁会,满疏篱寒雀。 [注]胆瓶:指花器。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 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 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 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 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 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 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 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或者其蠹民已甚 蠹:损害 B.是必大吾门 大:光大 C.而羌夷之患未弭 弭:顺从 D.夫可则因 因:沿袭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 ——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 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 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 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 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 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好事近 [金]赵可 密雪听窗知,午醉晚来初觉。人与胆瓶[注]梅蕊,共此时萧索。倚窗闲看六花飞, 风轻止还作。个里有诗谁会,满疏篱寒雀。 [注]胆瓶:指花器。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词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写声音低沉凝绝不通以至于暂时停顿,用无声表达内心忧 愁与怨恨: (2)《劝学》中,君子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 温暖的名句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一位客户 周海亮 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客户。那客户将会带过来15万元现金。他们 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 任 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 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 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一位客户。他将收下这位 客户的15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这 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博一把 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门。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 话。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 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15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 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15万元。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可是这一 次不同。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 他只想骗下这15万元钱,然后,开始东躲西藏的日子。 他已经订好了机票。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贼,就将开始逃 离。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别的办法。他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做。 客户问,这次有问题吗? 他说,没问题。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 这时电话响了。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是母亲打来的。上一次他和母亲 通电话,还是一个月前。 母亲问,你还好吗? 他说,还好。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买了很多菜。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 他说,不了。今晚,忙…… 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 他说,没有。生意很好。刚接了一笔大单子,15万。 母亲说,那就好。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 他说,怕真的没时间。 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
9.这首词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琵琶行》中,写声音低沉凝绝不通以至于暂时停顿,用无声表达内心忧 愁与怨恨: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君子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 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最后一 位客户 周海亮 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客户。那客户将会带过来 15 万元现金。他们 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 任。 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 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 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一位客户。他将收下这位 客户的 15 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这 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博一把。 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门。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 话。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 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 15 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 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 15 万元。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可是这一 次不同。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 他只想骗下这 15 万元钱,然后,开始东躲西藏的日子。 他已经订好了机票。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贼,就将开始逃 离。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别的办法。他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做。 客户问,这次有问题吗? 他说,没问题。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 这时电话响了。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是母亲打来的。上一次他和母亲 通电话,还是一个月前。 母亲问,你还好吗? 他说,还好。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买了很多菜。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 他说,不了。今晚,忙…… 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 他说,没有。生意很好。刚接了一笔大单子,15 万。 母亲说,那就好。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 他说,怕真的没时间。 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
他说,没有。刚接了一笔大单子…… 母亲说,你骗不过我的。上次你回家,看你唉声叹气的,就知道肯定是生意遇到 了麻烦。如果撑不下去了,别硬撑,回家歇一段日子……不管如何,家永远欢迎 你 他抹一下眼睛,说,生意没事。 母亲说,我给你攒了些钱,也许能帮上你的忙。晚上你回家吃饭时,我把钱给你。 他问,多少? 母亲说,5000块 他终于流下眼泪。今晚,他将携15万元巨款潜逃,母亲却将一直守在饭桌前 等他回家吃饭。为了赚钱,他在酒店里宴请生意伙伴,花掉很多个5000块;而 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公司,却悄悄地攒下5000块钱,并幻想用这5000块钱,将 他的公司挽救 他握着电话,流着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等你。然后,电话挂断了 其实,家与公司,相距不足二十里。 他慢慢踱到窗前,看窗外的阳光。阳光下人流如织,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快乐的 他想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走在阳光里: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心 中没有阴暗;他们之所以快乐,或许,只因为他们今天能够回家,吃一顿母亲做 的晚饭。 客户被他的样子吓坏了,问他,你怎么了? 他说,没什么。 客户说,那我先走了。钱你收好。明天一早,我来提货 他喊住了客户。他说,没有货。我骗了你。我犯下一个无耻的错误,我想骗走你 的15万块钱。 客户愣住了,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以后,客户思考了很久。然后,客户说,我可 以等你三天。三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不过,能不能 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放弃了疯狂的举动? 他说,是母亲。因为母亲今天晚上,会一直等我回家吃饭… 那天晚上,他真的回了家,陪母亲吃了晚饭,和母亲拉了很长时间的家常。第二 天回来时,他带上了母亲给他的5000块钱。他把它们存到银行,将存单镶在镜 框里,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办公桌上,日日擦拭 三天后,他真的做成了那笔15万元的生意。他的公司竟然起死回生。 他并不避人。他在好几个场合说起过这次经历。每到这时,就会有人感叹说,多 亏了那位客户,如果没有他那笔15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他对你的信任和宽容, 你也许不会挺过来,更不可能把公司做到现在 他点头。他承认那位善良并宽容的客户给了他很多。可是他认为,真正挽救自己 的,是他的母亲。是母亲的5000块钱,是母亲的那顿晚饭,是母亲的几句问候, 甚至,仅仅是母亲关切的眼神。 他坚信,虽然母亲不懂经商,但她永远会是自己最后一位客户。 (选自《绽放:开在瓶子里的温暖》,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标题“最后一位客户”寓意丰富,既可指那位善良宽容,与“他”做成 15万元生意的客户;也可指其母亲,因为关键时刻母亲给了“他”做人的资本
他说,没有。刚接了一笔大单子…… 母亲说,你骗不过我的。上次你回家,看你唉声叹气的,就知道肯定是生意遇到 了麻烦。如果撑不下去了,别硬撑,回家歇一段日子……不管如何,家永远欢迎 你。 他抹一下眼睛,说,生意没事。 母亲说,我给你攒了些钱,也许能帮上你的忙。晚上你回家吃饭时,我把钱给你。 他问,多少? 母亲说,5000 块。 他终于流下眼泪。今晚,他将携 15 万元巨款潜逃,母亲却将一直守在饭桌前, 等他回家吃饭。为了赚钱,他在酒店里宴请生意伙伴,花掉很多个 5000 块;而 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公司,却悄悄地攒下 5000 块钱,并幻想用这 5000 块钱,将 他的公司挽救。 他握着电话,流着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等你。然后,电话挂断了。 其实,家与公司,相距不足二十里。 他慢慢踱到窗前,看窗外的阳光。阳光下人流如织,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快乐的。 他想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走在阳光里;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心 中没有阴暗;他们之所以快乐,或许,只因为他们今天能够回家,吃一顿母亲做 的晚饭。 客户被他的样子吓坏了,问他,你怎么了? 他说,没什么。 客户说,那我先走了。钱你收好。明天一早,我来提货。 他喊住了客户。他说,没有货。我骗了你。我犯下一个无耻的错误,我想骗走你 的 15 万块钱。 客户愣住了,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以后,客户思考了很久。然后,客户说,我可 以等你三天。三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不过,能不能 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放弃了疯狂的举动? 他说,是母亲。因为母亲今天晚上,会一直等我回家吃饭…… 那天晚上,他真的回了家,陪母亲吃了晚饭,和母亲拉了很长时间的家常。第二 天回来时,他带上了母亲给他的 5000 块钱。他把它们存到银行,将存单镶在镜 框里,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办公桌上,日日擦拭。 三天后,他真的做成了那笔 15 万元的生意。他的公司竟然起死回生。 他并不避人。他在好几个场合说起过这次经历。每到这时,就会有人感叹说,多 亏了那位客户,如果没有他那笔 15 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他对你的信任和宽容, 你也许不会挺过来,更不可能把公司做到现在。 他点头。他承认那位善良并宽容的客户给了他很多。可是他认为,真正挽救自己 的,是他的母亲。是母亲的 5000 块钱,是母亲的那顿晚饭,是母亲的几句问候, 甚至,仅仅是母亲关切的眼神。 他坚信,虽然母亲不懂经商,但她永远会是自己最后一位客户。 (选自《绽放:开在瓶子里的温暖》,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标题“最后一位客户”寓意丰富,既可指那位善良宽容,与“他”做成 15 万元生意的客户;也可指其母亲,因为关键时刻母亲给了“他”做人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