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考与实践 1.周王城营国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影响? 2.主要规划理论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当今城市规划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像,其中,基本教材作 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其 他辅助材料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四讲城乡规划体制与编制 (一)目的与要求 1.在明确和了解了城市规划的概念、任务、工作特点等的基础上,掌握 城市规划的层面划分、阶段划分和工作程序,城市规划的编制办法及 其内容。 2.认识调查研究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 的构成及其内在联系。为深入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与方法打下基 础,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城乡规划体制 1.1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1.2 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 1.3 城乡规划的行政系统 1.4城乡规划的技术系纷 1.5城乡规划的运作体制 2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方法 2.1经济与产业 2.2人▣与社会 2.3历史与文化 2.4生态与环境 2.5技术与信息 3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3.1城市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3.3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6
6 (三)思考与实践 1.周王城营国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影响? 2.主要规划理论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当今城市规划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像,其中,基本教材作 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其 他辅助材料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四讲 城乡规划体制与编制 (一)目的与要求 1.在明确和了解了城市规划的概念、任务、工作特点等的基础上,掌握 城市规划的层面划分、阶段划分和工作程序,城市规划的编制办法及 其内容。 2.认识调查研究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 的构成及其内在联系。为深入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与方法打下基 础,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1 城乡规划体制 1.1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1.2 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 1.3 城乡规划的行政系统 1.4 城乡规划的技术系统 1.5 城乡规划的运作体制 2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方法 2.1 经济与产业 2.2 人口与社会 2.3 历史与文化 2.4 生态与环境 2.5 技术与信息 3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3.1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3.3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4中国当前主要城市规划的案例介绍 思政融入点:结合2010年之后,新型城镇化、土地三调、生态文明建设、自然 资源部成立、国土空间规划等一系列举措都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要求,讲述国家政策 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实践 1.说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其核心,各体系的内在联系 2,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3.在理解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简述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 程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像,其中,基本教材作 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其 他辅助材料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讲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用地的概念、分类及计算原则 2.掌握城市用地条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为合理选择用地和 组织用地掌握必要的手段。在逐项分析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各项因 素的基础上,学会城市用地自然条件适用性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 1城市用地概述 1,1城市用地的概念 1.2城市用地的属性 1.3 城市用地的价值 1.4城市用地的区划 1.5城市用地的归属于管理 2城市用地分类 2.1分类标准 2.2城乡用地分类体系(律设用地、非建设用地) 2.3城市用地分类体系(8大类、35中类和43小类) 2.4各类城市用地的内容 3城市用地标准 7
7 4 中国当前主要城市规划的案例介绍 思政融入点:结合 2010 年之后,新型城镇化、土地三调、生态文明建设、自然 资源部成立、国土空间规划等一系列举措都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要求,讲述国家政策 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实践 1.说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其核心,各体系的内在联系。 2.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3.在理解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简述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 程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像,其中,基本教材作 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其 他辅助材料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讲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用地的概念、分类及计算原则。 2.掌握城市用地条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为合理选择用地和 组织用地掌握必要的手段。在逐项分析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各项因 素的基础上,学会城市用地自然条件适用性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 1 城市用地概述 1.1 城市用地的概念 1.2 城市用地的属性 1.3 城市用地的价值 1.4 城市用地的区划 1.5 城市用地的归属于管理 2 城市用地分类 2.1 分类标准 2.2 城乡用地分类体系(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 2.3 城市用地分类体系(8 大类、35 中类和 43 小类) 2.4 各类城市用地的内容 3 城市用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