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适度夸张:结合画面追求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夸张能强化主题,突出形 色特征,增强画面的形式风格,提高画面艺术感染力。其中包括变色、变形、添 减少 夸张中常用的技, 教学要求:从习惯性的写实方式过渡到设计类、主观性的表现方式上来,丰 富学生表现手段。达到色彩造型观念的转变、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第三音平面性色彩写牛(8学时) 数学内空,放 室对白状空间的描莫 ,加强色彩的意蕴。使学生从理解色彩 自由的表现色彩到主观的创造色彩。 1、根据对象的主观感受作符合对象色彩特征的平面化处理: 2、根据对象的形体特征变化用完全的主观处理: 3、色彩象征意义的探索 教学要求:在平面性写生训练中,强调在感受的基础上,将自我表现意识逐 步延伸到从理想主义的浪漫构思到取代现实主义的理性原则,以及主观的判断取 代对客观的剖析和依赖。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第四章解构性色彩训练(8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探讨色彩的主观性,风格的多样性因素 减弱明彦层冰关系 简化物象的三维空间关系,使画面趋于平面化: 2、加强训练课题的装饰性因素: 3、加强画面的节奏关系,对同一组静物作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色调处理, 培养主观组织色彩的能力: 4、画面的肌理效果应用: 画面风格多样性追求 教学要求: 此阶段在写实和平面性归纳训练的基础上,以平面性的装饰 性色彩为意象表现的基础,确立色彩的形式美感和审美要求的定位。2、改变观 察方式和正向思维的习惯定势,从客观的束缚中走出来,运用逆向思维,变换观 察视角,在对象中寻找兴趣点和可变化元素,运用夸张、变形、变色、变调、打 散、重构、借物联想等手法进行画面营造。强调主创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和求新求异的 能小 第五章意象性创意训练阶段(16学时) 教学内容:以自己的主观情意去感受外在物象,而又由于主体不同的知识结 构、人生阅历、不同的心境等,其审美过程和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要求:在此阶段的训练中,重点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意念,尊重主体 的审美经验、 感情、理想、意趣。通过自我感情和审美判断的酝酿 ,引发种种创 作构想,在寻求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中,使作品展现出新颖的风格样式在设计 色彩教学中,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因美术教学需大量的技能训练,课后需安排色彩写生和色彩临墓实践环节 四 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5分
21 3、适度夸张:结合画面追求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夸张能强化主题,突出形、 色特征,增强画面的形式风格,提高画面艺术感染力。其中包括变色、变形、添 加、减少等夸张中常用的技巧。 教学要求:从习惯性的写实方式过渡到设计类、主观性的表现方式上来,丰 富学生表现手段。达到色彩造型观念的转变、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第三章 平面性色彩写生(8 学时) 教学内容:放弃对自然空间的描摹,加强色彩的意蕴。使学生从理解色彩、 自由的表现色彩到主观的创造色彩。 1、根据对象的主观感受作符合对象色彩特征的平面化处理; 2、根据对象的形体特征变化用完全的主观处理; 3、色彩象征意义的探索。 教学要求:在平面性写生训练中,强调在感受的基础上,将自我表现意识逐 步延伸到从理想主义的浪漫构思到取代现实主义的理性原则,以及主观的判断取 代对客观的剖析和依赖。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第四章 解构性色彩训练(8 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探讨色彩的主观性,风格的多样性因素。 1、减弱明度层次关系,简化物象的三维空间关系,使画面趋于平面化; 2、加强训练课题的装饰性因素; 3、加强画面的节奏关系,对同一组静物作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色调处理, 培养主观组织色彩的能力; 4、画面的肌理效果应用; 5、画面风格多样性追求。 教学要求:1、此阶段在写实和平面性归纳训练的基础上,以平面性的装饰 性色彩为意象表现的基础,确立色彩的形式美感和审美要求的定位。2、改变观 察方式和正向思维的习惯定势,从客观的束缚中走出来,运用逆向思维,变换观 察视角,在对象中寻找兴趣点和可变化元素,运用夸张、变形、变色、变调、打 散、重构、借物联想等手法进行画面营造。强调主创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和求新求异的能力。 第五章意象性创意训练阶段(16 学时) 教学内容:以自己的主观情意去感受外在物象,而又由于主体不同的知识结 构、人生阅历、不同的心境等,其审美过程和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要求:在此阶段的训练中,重点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意念,尊重主体 的审美经验、感情、理想、意趣。通过自我感情和审美判断的酝酿,引发种种创 作构想,在寻求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中,使作品展现出新颖的风格样式在设计 色彩教学中,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因美术教学需大量的技能训练,课后需安排色彩写生和色彩临摹实践环节。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5 分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分 完成课堂作业·15分 (2)课程作业考核:70%。考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张歌明,张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艺术设计专业)指定教材.湖北美术 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钟蜀衍.色彩构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曾田泉,王可.设计色彩.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撰写人:巨德辉 审核人:谢天 课程负贵人:巨德辉
22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 分 完成课堂作业:15 分 (2)课程作业考核:70%。考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张歌明,张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艺术设计专业)指定教材.湖北美术 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钟蜀衍.色彩构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曾田泉,王可.设计色彩.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撰写人:巨德辉 审核人:谢天 课程负责人:巨德辉
《服装部件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stume Component Technics 总学时:48学时 讲授学时:16学时 实训: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于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服装部件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讲授 服装缝纫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一些基本针法和服装局部的实际缝制学习,为今 后的缝纫工艺课程起到入门的向导作用,培养学生手工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手缝针法 (20学时) 教学内容:服装工艺及手缝工艺的重要性:手缝针法:装饰针法。 教学要求:了解服装工艺的重要性:了解服装手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 性:掌握十五种手缝针法的名称、用途和缝制方法:掌握五种装饰针法的名称、 用途和缝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指导相结合。 第二章:机缝针法 (8学时) 教学内容: 平缝机:平缝机的使用:机缝针法 教学要求:了解平缝机的种类、各部分名称:掌握平缝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掌握三种机缝针法的名称、用途和缝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指导相结合。 第三章:部件的制作 (20学时) 教学内容:服装口袋的设计:口袋的制作;口袋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口袋的种类及设计方法:掌握贴袋的制作方法及在服装中的 应用:掌握插袋的制作方法及在服装中的应用:掌握单嵌线挖袋的制作方法及在 服装中的应用:掌握双嵌线挖袋的制作方法及在服装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指导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服装部件工艺课程48学时采取讲授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授也包括 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 四、老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5分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分 完成课堂作业:15分 (2)课程作业考核:70%。考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23 《服装部件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stume Component Technics 总学时:48 学时 讲授学时:16 学时 实训: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服装部件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讲授 服装缝纫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一些基本针法和服装局部的实际缝制学习,为今 后的缝纫工艺课程起到入门的向导作用,培养学生手工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手缝针法 (20 学时) 教学内容:服装工艺及手缝工艺的重要性;手缝针法;装饰针法。 教学要求:了解服装工艺的重要性;了解服装手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 性;掌握十五种手缝针法的名称、用途和缝制方法;掌握五种装饰针法的名称、 用途和缝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指导相结合。 第二章:机缝针法 (8 学时) 教学内容:平缝机;平缝机的使用;机缝针法。 教学要求:了解平缝机的种类、各部分名称;掌握平缝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掌握三种机缝针法的名称、用途和缝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指导相结合。 第三章:部件的制作 (20 学时) 教学内容:服装口袋的设计;口袋的制作;口袋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口袋的种类及设计方法;掌握贴袋的制作方法及在服装中的 应用;掌握插袋的制作方法及在服装中的应用;掌握单嵌线挖袋的制作方法及在 服装中的应用;掌握双嵌线挖袋的制作方法及在服装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指导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服装部件工艺课程 48 学时采取讲授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授也包括 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5 分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 分 完成课堂作业:15 分 (2)课程作业考核:70%。考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潘波.服装缝制图解大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登丽美服装学院.登丽美时装造型工艺设计(基础篇).上海:东华大学出 版社.2003. 欧阳心力.服装工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撰写人:刘丽 审核人:谢天 课程负责人:巨德辉
24 潘波.服装缝制图解大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登丽美服装学院.登丽美时装造型工艺设计(基础篇).上海:东华大学出 版社.2003. 欧阳心力.服装工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撰写人:刘丽 审核人:谢天 课程负责人:巨德辉
《服装立体裁剪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Draping clothing design 1 总学时:64学时 讲授学时:16学时 实训:48学时 学分.25 先修课程:服装部件工艺 适用专业: 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也是 服装专业设计的必修课程。裁剪是实现服装设计意图的一个重要手段,既是技术 也是艺术。服装立体裁剪是裁剪方式中的 一种技术手法,较之平面裁剪它更感性 更直观、更能直接地表现出设计者的意图。开设服装立体裁剪课就是要学生能更 扎实的打好服装设计专业基础,全面的掌握服装裁剪技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能力及技术操作和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设计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立体裁剪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立体裁剪的前期准备: 原型衣身的立体裁剪方法及省位转移:原型裙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及变化。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立体裁剪的概念及相关知识(16学时) 教学内容:立体裁剪的概念、发展及现状:立体裁剪的特点及意义:立体裁 剪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通过对立体裁剪知识的概述,使同学们在理论上对立体裁剪有所 了解,理解立体裁剪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掌握立体裁剪方面的知识,加深对学 习立体裁剪意义的认识。 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辅导学生完成 学习任务。 第二章:立体裁剪的前期准备(16学时) 学内容 立体裁剪的材料和工具:人体模型标识线的标定:人体模型紧身 衣和手臂的制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做好立体裁剪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人 体模型标识线的标定工作,学会做紧身衣和手臂,熟练掌握立体裁剪工具的使用 方法。 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辅导学生完成 学习任务。 第三章:原型衣身的立体裁剪方法及省位转移(16学时) 教学内容:原型衣身的立体裁剪方法:原型衣身省位转移的立体裁剪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原型衣身立体裁剪方法的基础上,做出不同省位 变化的立体裁剪,能熟练掌握原型农身立体裁剪方法 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辅导学生完成 学习任务。 第四章、原型裙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及变化(16学时) 教学内容:原型裙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原型裙子变化的立体裁剪方法。 23
25 《服装立体裁剪 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Draping clothing design 1 总学时:64 学时 讲授学时:16 学时 实训:48 学时 学分:2.5 先修课程:服装部件工艺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也是 服装专业设计的必修课程。裁剪是实现服装设计意图的一个重要手段,既是技术 也是艺术。服装立体裁剪是裁剪方式中的一种技术手法,较之平面裁剪它更感性、 更直观、更能直接地表现出设计者的意图。开设服装立体裁剪课就是要学生能更 扎实的打好服装设计专业基础,全面的掌握服装裁剪技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能力及技术操作和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设计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立体裁剪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立体裁剪的前期准备; 原型衣身的立体裁剪方法及省位转移;原型裙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及变化。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立体裁剪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6 学时) 教学内容:立体裁剪的概念、发展及现状;立体裁剪的特点及意义;立体裁 剪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通过对立体裁剪知识的概述,使同学们在理论上对立体裁剪有所 了解,理解立体裁剪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掌握立体裁剪方面的知识,加深对学 习立体裁剪意义的认识。 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辅导学生完成 学习任务。 第二章:立体裁剪的前期准备 (16 学时) 教学内容:立体裁剪的材料和工具;人体模型标识线的标定;人体模型紧身 衣和手臂的制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做好立体裁剪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人 体模型标识线的标定工作,学会做紧身衣和手臂,熟练掌握立体裁剪工具的使用 方法。 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辅导学生完成 学习任务。 第三章:原型衣身的立体裁剪方法及省位转移 (16 学时) 教学内容:原型衣身的立体裁剪方法;原型衣身省位转移的立体裁剪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原型衣身立体裁剪方法的基础上,做出不同省位 变化的立体裁剪,能熟练掌握原型衣身立体裁剪方法。 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辅导学生完成 学习任务。 第四章、原型裙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及变化 (16 学时) 教学内容:原型裙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原型裙子变化的立体裁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