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 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 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 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 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 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 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 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 臣的子硐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 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顧,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 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 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 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 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 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 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汸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 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 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 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 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 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 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喳学者已经 在做文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 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 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 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 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河南省洛阳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 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 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 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 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 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 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 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 臣的子硐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 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顧,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 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 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 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 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 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 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汸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 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 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 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 被整合为一,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 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 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 3 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喳学者已经 在做文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 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 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 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 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 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 历史上其他朝代未能做到的。 C.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 分族群,而是以文化来定义 D.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 身份认同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武装集 团私有 B.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 的传统。 C.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制却无 意中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 D.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19世纪 40年代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 事业转人农村。 B.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迸中国文化整合 方面功不可没。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 刘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 D.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 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曾祖勋,南唐崇文馆直学士。湛幼好学,五岁能为 诗,未冠,录所著十卷为《龆年集》。举进士,有声,廷试已落,解褐归德军节 度推官。召还,授右拾遗。端拱初,通判寿、许二州。归宋,伏阁请立许王元僖 为储贰,词意狂率,太宗怒。湛坐削职,出知容州。容之戍卒谋窃发者,湛侦知 亟斩之。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湛美风仪,俊辩有材干,曲宴苑中, 赋赏花诗,不移晷以献,深被褒赏 五年春,有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仼懿纳贿登第,事下御史台,鞫得懿款云:“咸 平二年补太学生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院之主僧惠秦为道地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 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已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入省告 钦若既而懿预奏名授官,未行,丁内艰,还乡里。仁雅驰书索银,形于诅骂。 德方者,卖卜县市,获其书,以告中丞赵昌言,具其事奏白,请逮钦若属吏。钦 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鞫,懿易款,云:″有妻兄张驾举 进士,识湛,懿亦与驾同造湛门,尝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馈之。懿之输银也, 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时张驾已死,无与左证。遂以湛受银,法当 死,特诏削籍、流儋州
A.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 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 历史上其他朝代未能做到的。 C.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 分族群,而是以文化来定义。 D.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 身份认同 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武装集 团私有。 B.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 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 的传统。 C.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 制却无 意中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 D.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 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 事业转人农村。 B.汉朝的察举制度使 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迸中国文化整合 方面功不可没。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 刘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 D.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 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 分)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曾祖勋,南唐崇文馆直学士。湛幼好学,五岁能为 诗,未冠,录所著十卷为《龆年集》。举进士,有声,廷试已落,解褐归德军节 度推官。召还,授右拾遗。端拱初,通判寿、许二州。归宋,伏阁请立许王元僖 为储贰,词意狂率,太宗怒。湛坐削职,出知容州。容之戍卒谋窃发者,湛侦知, 亟斩之。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湛美风仪,俊辩有材干,曲宴苑中, 赋赏花诗,不移晷以献,深被褒赏。 五年春,有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纳贿登第,事下御史台,鞫得懿款云:“咸 平二年补太学生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院之主僧惠秦为道地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 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已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入省告 钦若既而懿预奏名授官,未行,丁内艰,还乡里。仁雅驰书索银,形于诅骂。" 德方者,卖卜县市,获其书,以告中丞赵昌言,具其事奏白,请逮钦若属吏。钦 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鞫,懿易款,云:"有妻兄张驾举 进士,识湛,懿亦与驾同造湛门,尝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馈之。懿之输银也, 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时张驾已死,无与左证。遂以湛受银,法当 死,特诏削籍、流儋州
初,湛之入贡院,懿已试第三场毕,及官收湛赃,家实无物。湛素与梁颢善,或 假颢白金器,乃取以输官。六年,会赦移惠州,至化州调马驿卒,年四十一。湛 时一子偕行,甚幼,州以闻,特诏赐钱二万,官为护丧还扬州。因诏命官配流岭 外而没者,悉给缗钱,听其归葬,如亲属幼稚者,所在遣牙校部送之 (节选自(宋史·洪湛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平二年/寓憎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B.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C.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憎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D.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处于江南的一个政权,定都现在的南京,与北宋曾经共 存 B.未冠,古代礼节,男子年满二十而加冠,表示是成年人了,故未满二十岁为 “未冠” C.拾遗是唐代诔官名称,和御史台共同负责弥补皇帝政策的失误,故有“拾遗 补阙”的说法。 D.晷指日影,我国古代使用测定日影的方法来计时,夜晚则用水漏计时,移晷 表示过了一段时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湛好学聪慧,文思颇为敏捷。他小时候就写了大量的诗篇,而且还编辑成 册;后来在花园侍宴时写赏花诗,也是不一会儿就写成了,深受皇帝奖赏 B.洪湛触怒皇帝,受到降职处罚。他在被贬知容州期间,因为匆忙杀掉了密谋 造反的当地士兵,再次受到皇帝的处分,被贬到了更偏远的郴州、舒州任职 C.洪湛受人诿过,受到不公对待。在一粧科场舞弊案中,他被人诬陷收受了银 两,结果因证人死无对证,被官府认定受贿;其实他家中并没有什么财物。 洪湛流途去世,引发新规出台,他死时,只有幼子陪伴,皇帝特别赐钱而且 准许回乡安葬,后来皇帝下诏,凡是流放岭南的官员故去,依照此例办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鞠,懿易款。 (2)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居延海树闻莺[来源:学科网] 陈子昂⑧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龙,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初,湛之入贡院,懿已试第三场毕,及官收湛赃,家实无物。湛素与梁颢善,或 假颢白金器,乃取以输官。六年,会赦移惠州,至化州调马驿卒,年四十一。湛 时一子偕行,甚幼,州以闻,特诏赐钱二万,官为护丧还扬州。因诏命官配流岭 外而没者,悉给缗钱,听其归葬,如亲属幼稚者,所在遣牙校部送之。 (节选自(宋史•洪湛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咸平二年/寓憎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B.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C.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憎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D.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处于江南的一个政权,定都现在的南京,与北宋曾经共 存。 B.未冠,古代礼节,男子年满二十而加冠,表示是成年人了,故未满二十岁为 “未冠” C.拾遗是唐代诔官名称,和御史台共同负责弥补皇帝政策的失误,故有“拾遗 补阙”的说法。 D.晷指日影,我国古代使用测定日影的方法来计时,夜晚则用水漏计时,移晷 表示过了一段时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洪湛好学聪慧,文思颇为敏捷。他小时候就写了大量的诗篇,而且还编辑成 册;后来在花园侍宴时写赏花诗,也是不一会儿就写成了,深受皇帝奖赏。 B.洪湛触怒皇帝,受到降职处罚。他在被贬知容州期间,因为匆忙杀掉了密谋 造反的当地士兵,再次受到皇帝的处分,被贬到了更偏远的郴州、舒州任职。 C.洪湛受人诿过,受到不公对待。在一粧科场舞弊案中,他被人诬陷收受了银 两,结果因证人死无对证,被官府认定受贿;其实他家中并没有什么财物。 D.洪湛流途去世,引发新规出台,他死时,只有幼子陪伴,皇帝特别赐钱而且 准许回乡安葬,后来皇帝下诏,凡是流放岭南的官员故去,依照此例办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鞠,懿易款。 (2)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居延海树闻莺[来源:学科网] 陈子昂®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龙,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注】①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文学和政治才能兼备,但 备受压制,曾两度从军赴边。②蔡女:即蔡文姬,东汉女诗人,博学能文,善音 律,汉末为乱兵所掳,留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嫁给董祀。 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莺声”的?“莺声”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6分) 9.作者在第三联中写明妃和蔡女,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一篇中,孟子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的观念, 他认为,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但“ (2)杜牧的《阿房宫賦》描写了秦宫内奢靡的生活场景,他写道:远处仿佛“” 那是宮车驶过;车声渐行渐远,最终“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描写周瑜“ 的儒雅装束,从容 镇定之间就将曹军打得“”的风采,概括出了整个战争的场景。 乙选考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照相师 王往 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 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彼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 鼓鼓囊囊的红背心,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徉,不被人说成“土流子”才 怪呢。可是他这样装扮,种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 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 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异于常人。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 想象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 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 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 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个劲催: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照相师不会那么快就走,他那个在城里的家等着他用按快门的方式换来温饱 他不会白等。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 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 在村里照相,人们要放松得多,他们不用正襟危坐,没有面对陌生人的羞怯。这 也是照相师选择下乡的原因,他每次都能有可观的收入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 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他知道快门按下的呤间,美 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他还知道,对一个照相师来说,拍摄人像看似容易,却是 最有难度最显功力的艺术:每一个表情里都有内心的语言,都有被拍摄者的性格, 光与影的交汇就是对一个人内心的呈现。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 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 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 就觉得极有成就,人们为什么通过瞬间保留下来的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这实 在是很好玩很让人思索的问題。是不是人们将某种梦想寄托在了照片上,觉得那 个照片上的人是另一个自己?
【注】①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文学和政治才能兼备,但 备受压制,曾两度从军赴边。②蔡女:即蔡文姬,东汉女诗人,博学能文,善音 律,汉末为乱兵所掳,留 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嫁给董祀。 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莺声”的?“莺声”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6 分) 9.作者在第三联中写明妃和蔡女,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鱼我所欲也》—篇中,孟子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的观念, 他认为,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但“ , '。 (2)杜牧的《阿房宫賦》描写了秦宫内奢靡的生活场景,他写道:远处仿佛 “ ”, 那是宮车驶过;车声渐行渐远,最终“ , ”,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描写周瑜 “ ”的儒雅装束,从容 镇定之间就将曹军打得“ ”的风采,概括出了整个战争的场景。 乙 选考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照相师 王往 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 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彼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 鼓鼓囊囊的红背心,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徉,不被人说成“土流子”才 怪呢。可是他这样装扮,种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 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 了证明。村里人不会用 “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 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 俗,异于常人。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 想象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 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 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 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 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_个劲催: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照相师不会那么快就走,他那个在城里的家等着他用按快门的方式换来温饱。 他不会白等。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 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 在村里照相,人们要放松得多,他们不用正襟危坐,没有面对陌生人的羞怯。这 也是照相师选择下乡的原因,他每次都能有可观的收入^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 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他知道快门按下的呤间,美 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他还知道,对一个照相师来说,拍摄人像看似容易,却是 最有难度最显功力的艺术:每一个表情里都有内心的语言,都有被拍摄者的性格, 光与影的交汇就是对一个人内心的呈现。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 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 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 就觉得极有成就,人们为什么通过瞬间保留下来的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这实 在是很好玩很让人思索的问題。是不是人们将某种梦想寄托在了照片上,觉得那 个照片上的人是另一个自己?
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 她家的月李为背景照相,人家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 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谎乱中辣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地 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 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 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 像到自己家一样 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大的疤痕,不是很深, 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吃了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給你们照张相吧? 母亲笑笑,看着女儿 小茴低头不语。 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 好看,小茴的眼角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她站到月李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舉了起来,花朵遮住了她四 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 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他轻轻按下了快门。 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几天之后,照相师逆来了照片,小苗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照相师笑笑, 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小茴的脸红了 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 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 照相师说:我对象,地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胡,头一次见面,她就把 我吸引了。 真的很漂亮!小茴笑着点头。 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我免费! 小茴的脸又红了。 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已经不见了。他知道她一定狹到屋里欣赏自己 的照片去了。 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说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 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一照相啦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3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照相师来到乡下,村里的人就激动起来,奔走相告,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特 定时期农村生活条件的落后,同时表现了乡下民风的淳厚。 B.照相师不仅有艺术气质,而且有艺术良知,他固然要靠照相赚钱养家糊口 不过也通过照相把让他照相的人的美与梦想定格为永恒 C.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小菌家的月季为背彖照相,可是小茴见她们来照相就悄 悄地溜掉,这说明小茴是个不喜热闹、性格孤僻的女孩
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 她家的月李为背景照相,人家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谎乱中辣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地 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 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 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 像到自己家一样。 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大的疤痕,不是很深, 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吃了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給你们照张相吧? 母亲笑笑,看着女儿。 小茴低头不语。 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 好看,小茴的眼角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她站到月李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舉了起来,花朵遮住了她四 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 而又憧憬的表情。 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他轻轻按下了快门。 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几天之后,照相师逆来了照片,小苗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照相师笑笑, 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小茴的脸红了, 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 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 照相师说:我对象,地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胡,头一次见面,她就把 我吸引了。 真的很漂亮!小茴笑着点头。 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我免费! 小茴的脸又红了。 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已经不见了。他知道她一定狹到屋里欣赏自己 的照片去了。 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说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 对 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照相啦— (选自《百花园》2016 年第 3 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照相师来到乡下,村里的人就激动起来,奔走相告,这从—个侧面表现了特 定时期农村生活条件的落后,同时表现了乡下民风的淳厚。 B.照相师不仅有艺术气质,而且有艺术良知,他固然要靠照相嗛钱养家糊口, 不过也通过照相把让他照相的人的美与梦想定格为永恒。 C.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小菌家的月季为背彔照相,可是小茴见她们来照相就悄 悄地溜掉,这说明小茴是个不喜热闹、性格孤僻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