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A)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 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 还写到了 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 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邻《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进臣:‘唐酒价几何? 莫能 对。丁晋公独日:‘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日:‘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 饮一斗,恰有三 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 所出,土地所生, 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 卢思道 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爽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 “‘酒价苦贵’乃 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栽:“建中三年,复禁民 酤,以佐 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 千”也就是“斗 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 誉。但需要 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 不能以此作 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 樽美 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崔 国辅“与沽一斗 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 得奉君饮,十千 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 遍地说到 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河南省洛阳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A)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 篇”和 “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 还写到了 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 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 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邻《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进臣:‘唐酒价几何?’ 莫能 对。丁晋公独日:‘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日:‘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 饮一斗,恰有三 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 所出,土地所生, 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 卢思道 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爽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 “‘酒价苦贵’乃 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栽:“建中三年,复禁民 酤,以佐 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 千”也就是“斗 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 誉。但需要 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 不能以此作 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 樽美 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崔 国辅“与沽一斗 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 得奉君饮,十千 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 遍地说到 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也许有读者认为, 李 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 斗”之说也 是渊源有自。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尽管“他人所道, 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麟羽之有龙凤 因此他的叙述 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 则的普 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 义 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 种诗史 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 夫之看来,诗 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 若口与目 之不相为代也”。 王夫之所言甚是,但是这也表明了要读懂唐诗,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或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诗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了 酒价。 B.杜甫在自己的诗中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C.宋代的刘郐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D.陈岩肖认为,杜甫的诗除非特意去纪事,都会经常记录当时当地的产品和物 价情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描述不以为然就 否认这 点 B.王嗣爽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朝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唐朝酒的价格 确实比 较贵 C.杜甫的“三百青铜钱”之说不过是袭用成语罢了,北齐时期倒真正有可能 斗酒三 百钱。 D.中国历史上酒的价格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比较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价格 应该不 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植的叙述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人在诗歌中普遍追摹和袭用他“斗酒 十千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也许有读者认为, 李 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 斗”之说也 是渊源有自。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尽管“他人所道, 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麟羽之有龙凤”, 因此他的叙述 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 则的普 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 义 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 种诗史 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 夫之看来,诗 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 若口与目 之不相为代也”。 王夫之所言甚是,但是这也表明了要读懂唐诗,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或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诗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了 酒价。 B.杜甫在自己的诗中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C.宋代的刘郐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D.陈岩肖认为,杜甫的诗除非特意去纪事,都会经常记录当时当地的产品和物 价情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描述不以为然就 否认这 一点。 B.王嗣爽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朝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唐朝酒的价格 确实比 较贵。 C.杜甫的“三百青铜钱”之说不过是袭用成语罢了,北齐时期倒真正有可能一 斗酒三 百钱。 D.中国历史上酒的价格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比较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价格 应该不 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曹植的叙述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人在诗歌中普遍追摹和袭用他“斗酒 十千
的说法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 品质 不同。 C.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把它所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合适的 D.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这说明读者并没有真正的读懂唐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志愔,博州聊城人。擢进士第。中宗神龙中,为左台侍御史,以蹦鸷为治,所 居人吏 畏詟,呼为“皂雕”。迁大理正,尝奏言:“法令者,人之堤防,不立则无所制 今大理多不奉 法,以纵罪为仁,持文为苛,臣执刑典,恐目得谤。”遂上所著<应正论》以见 志,因规帝失。 又言:“刑赏二柄,惟人主操之。故日:‘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 有司也;以道变 法者,君上也。’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曰:‘陛下自 能恕之,岂可令 臣曲笔也。”’又言:“为国当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严者,非凝网重罚,在 人不易犯而防难 越也。”又言:“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日:‘法 令者,先帝之所造 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卒可其奏。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 总管,以奢 纵免官。杨素日:‘王,陛下爱子,请赦之。’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 之父非兆人之 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景云初,以左御史 中丞迁 大理少卿。时诏用汉故事,设刺史监郡,于天下剧州置都督,选素威重者授之。 遂拜志愔 齐州都督。徙汴州,封北海县男。太极元年,兼御史中丞内供奉,实封百户。出 为魏州刺 史,改扬州长史。所至破碎奸猾,令行禁信,境内肃然。开元九年,帝幸东都, 诏留守京师。 京兆人权梁山妄称襄王子,与左右屯营官谋反,自称光帝,夜犯长乐门,入宫城, 将杀志情, 志愔逾垣走,而屯营兵悔,更斩梁山等自归,志愔惭悸卒。 (选自《新唐书·王志愔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B.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的说法。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 品质 不同。 C.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把它所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合适的。 D.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这说明读者并没有真正的读懂唐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王志愔,博州聊城人。擢进士第。中宗神龙中,为左台侍御史,以蹦鸷为治,所 居人吏 畏詟,呼为“皂雕”。迁大理正,尝奏言:“法令者,人之堤防,不立则无所制。 今大理多不奉 法,以纵罪为仁,持文为苛,臣执刑典,恐且得谤。”遂上所著<应正论》以见 志,因规帝失。 又言:“刑赏二柄,惟人主操之。故日:‘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 有司也;以道变 法者,君上也。’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曰:‘陛下自 能恕之,岂可令 臣曲笔也。”’又言:“为国当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严者,非凝网重罚,在 人不易犯而防难 越也。”又言:“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日:‘法 令者,先帝之所造 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卒可其奏。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 总管,以奢 纵免官。杨素日:‘王,陛下爱子,请赦之。’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 之父非兆人之 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景云初,以左御史 中丞迁 大理少卿。时诏用汉故事,设刺史监郡,于天下剧州置都督,选素威重者授之。 遂拜志愔 齐州都督。徙汴州,封北海县男。太极元年,兼御史中丞内供奉,实封百户。出 为魏州刺 史,改扬州长史。所至破碎奸猾,令行禁信,境内肃然。开元九年,帝幸东都, 诏留守京师。 京兆人权梁山妄称襄王子,与左右屯营官谋反,自称光帝,夜犯长乐门,入宫城, 将杀志情, 志愔逾垣走,而屯营兵悔,更斩梁山等自归,志愔惭悸卒。 (选自《新唐书·王志愔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B.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C.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D.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 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志愔执法刚正,众人颇有畏惧。他是进士出身,曾任职御史台,官员都怕他, 给他 起了外号,在下属官吏眼中,他严厉刚猛,如皂雕一般。 B.王志愔上书皇帝,论述执法原则。他提出,要想约束大众,就必须制定法律; 他认为, 赏罚大权,只能在君主手中;他强调从严执法 C.王志愔借古人之例,劝诫当朝国君。他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同情因宽恕自己 外甥而 感到无奈的汉武帝,赞美了不徇私情、拒绝杨素之请的隋文帝。 D.王志愔深受信任,出任多地长官。他平时威望甚高,无论到何地任职,都要 打击奸诈 分子,维护令行禁止的局面,把地方治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大理多不奉法,以纵罪为仁,持文为苛,臣执刑典,恐且得谤。 (2)志情逾垣走,而屯营兵悔,更斩梁山等自归,志倍惭悸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伤愚溪【注】 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 溪,并结 茅树蔬,筑堂而居。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8.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 同?请具体说 明。(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C.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D.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 律乎/故天 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 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志愔执法刚正,众人颇有畏惧。他是进士出身,曾任职御史台,官员都怕他, 给他 起了外号,在下属官吏眼中,他严厉刚猛,如皂雕一般。 B.王志愔上书皇帝,论述执法原则。他提出,要想约束大众,就必须制定法律; 他认为, 赏罚大权,只能在君主手中;他强调从严执法。 C.王志愔借古人之例,劝诫当朝国君。他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同情因宽恕自己 外甥而 感到无奈的汉武帝,赞美了不徇私情、拒绝杨素之请的隋文帝。 D.王志愔深受信任,出任多地长官。他平时威望甚高,无论到何地任职,都要 打击奸诈 分子,维护令行禁止的局面,把地方治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大理多不奉法,以纵罪为仁,持文为苛,臣执刑典,恐且得谤。 (2)志情逾垣走,而屯营兵悔,更斩梁山等自归,志倍惭悸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伤 愚 溪【注】 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 溪,并结 茅树蔬,筑堂而居。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8.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 同?请具体说. 明。(6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深秋季节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情景的诗句是“ (2)杜牧在《阿房官赋》中描写宫女对镜梳洗的两句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忆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 时的威 猛的气势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新年礼物 侯发山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 圆 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 降价的信息 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 眼的, 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 了。有商 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 市的各个 角落 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 笑得 还灿烂:“欢迎光临!”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 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 个洗脚 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 员,说白 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 主给李娟 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 偶尔洗 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 了一个袖珍 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 外打工,不常
(1)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深秋季节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情景的诗句是“ ___ _, ”。 (2)杜牧在《阿房官赋》中描写宫女对镜梳洗的两句是“ , ___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忆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 时的威 猛的气势的两句是“ ,_ ___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新 年 礼 物 侯发山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 圆 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 降价的信息 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 一眼的, 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 了。有商 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 市的各个 角落。 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 笑得 还灿烂:“欢迎光临!”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 既 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 一个洗脚 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 员,说白 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 主给李娟 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 偶尔洗一 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 了一个袖珍 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 外打工,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