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 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汪 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 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 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 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 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 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 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 •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 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汪 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 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 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 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 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 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 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及其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 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 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曾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但被拒绝。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游于濠梁观鱼,与 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继承和发 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 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一、庄子及其作品 •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 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 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曾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但被拒绝。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游于濠梁观鱼,与 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继承和发 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 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 “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淡泊名利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 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 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 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 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 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 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 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 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 “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 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 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 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 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 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 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 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 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 “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淡泊名利
精神自由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道遥自在的,所以 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 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 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 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 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 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 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 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 自足的精神力量
•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 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 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 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 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 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 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 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 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 自足的精神力量。 精神自由
天人合一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 ”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 达的生死观。在庄子的哲学中,“天 ”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 ”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 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 ,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 “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 子所提倡的“德
•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 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 达的生死观。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 ”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 ”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 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 ,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 “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 子所提倡的“德”。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