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无机材料组成 内容提要 同任何材料一样,无机材料学科研究的是无机材料组成(结构) 制备与合成(工艺过程)、性质(性能)和使用能效四要素之间的内在 联系与制约规律。其中无机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是无机材料的基本表征。 组成是指无机材料的构成物质单元(分子、原子或离子等质点)及其占 有比率;结构则为质点在空间的排列结合方式与相互作用关系。组成是 无机材料工艺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本章在叙述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四种典型无机材料有关组 成的基本内容,包括组成表示方法、组成中各组分的作用或组成设计等 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传统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及其相应新材料 的组成,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无机材料组成与结构-工艺过程-性能之 间的依从关系,指导预期性质的新材料品种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知识。 1.1玻璃组成 玻璃组成是决定玻璃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1.1.1玻璃组成演变与发展 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玻璃包括: (1)由于火山活动使地下岩浆变为熔岩喷出,待急冷后形成的玻 璃质,称为嘿曜石 (2)陨石坠落地球表面时急热急冷变为玻璃质,称为冲击岩玻 璃 (3)月球玻璃。 中国古代多采用Na2O-BaO-PbO-SiO2系统,而古埃及玻璃则属 Na2O-CaO-SiO2系统。 最广泛采用的工业玻璃组成是以SiO2为主要网络形成体的硅酸盐 玻璃。根据玻璃中主要成分的种类可将硅酸盐玻璃分为五大类,其组成 范围如表1-1所示,其中超过90%的玻璃制品属钠钙硅酸盐系统
表1常见硅酸盐玻璃的组成% 序号玻璃类型 SiO:B:O:Al:O:Cao Mgo Na:O K:o PbO As:O Sb:O 的钙硅酸盐玻璃(软 1 成璃用平 0 0-7 印硅酸盐玻璃。用于 3 仪器、封接玻璃 2-102-10 4 556 10-202-10 51051035-6网05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玻璃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由 此推动玻璃新系统、新品种的研究和开发,从而发展出各种具有优异性 能的特种玻璃。目前玻璃组成几乎涉及周期表所有元素。 1.1.2玻璃组成中主要氧化物作用 1.1.2.1驶璃结构中阳离子的分类 根据查哈里阿生关于玻璃无规则网络结构学说的观点,一般可按元 素与氧结合的单键强度(即化合物离解能与配位数之商)的大小和能否 生成玻璃,将氧化物分为网络形成体、网络改变体、和网络中间体三大 A网络形成体 能单独生成玻璃,如SiO2、B2O、PzO、GcO2、AsO等,在玻璃 中能形成各自特有的网络体系。下-0键(F代表网络生成离子)是共价、 离子混合键,F-0单键强度较大,一般>335kJ/mol。阳离子(P)的配 位数是3或4,阴离子0的配位数为2。配位多面体F0或下0, 一般以顶角相连 B网络改变体 也称网络外体,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处于网络之外。M0键 (M代表网络外离子),主要是离子键,电场强度较小,单键强度< 250k/mol。常见的网络外体离子有:Li、Na、K*、Mg、Ca2、Sr2 Ba等:。其中氧离子O2易于摆脱阳离子的束缚,是“游离氧的提供者, 起断网作用,但其阳离子(特别是高电荷的阳离子)又是断键的积聚者。 2
这一特性对玻璃的析晶有一定的作用。当阳离子M的电场强度较小时, 断网作用是主要方面:而当电场强度较大时,积聚作用是主要方面。 C网络中间体 般不能单独生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生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 0(1代表中间体离子)键具有一定的共价性,但离子性占主要。单键 强度250-335 kJ/moI。.阳离子的配位数一般为6。但在夺取“游离氧”后配 位数可以变成4。当配位数26时,阳离子处于网络之外,与网络外体的 作用相似。当配位数为4时,能参加网络,起网络生成体的作用(又称 补网作用)。 常见的中间体氧化物有:B203、Mg0、Zn0、Ah03、Ga203、Ti0, 等。中间体氧化物同时存在夺取和给出“游离氧”的倾向。 1.12.2氧化物在我璃中的作用 (1)SiO2。是主要玻璃形成氧化物,以硅氧四面体[SO]为结构单 元形成不规则的连续网络,成为玻璃骨架。 在NaO-CaO-SiO2或称钠钙硅酸盐玻璃中,SiO2能降低玻璃的热 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软化温度、耐热性、使 度、机械强度、黏度、透紫外光和介电性能。但其含量较高时,需要较 高的熔制温度,而且可能引起析晶。 (2)B,05。是玻璃的形成氧化物,以刚氧三角体[BO]和硼氧四面 体BO]为结构单元,在硼硅酸盐玻璃中与硅氧四面体共同组成结构网 络。 氧化硼能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 性,增加玻璃的折射率,改善玻璃的光泽,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能降 低电导。当B,O,引入量过高时,由于BO]增多,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反 而增大,发生“硼反常现象”。BO,在高温时能降低玻璃的黏度,而在 低温时则提高玻璃的黏度。黏度还与含量有关,在高于12%时黏度增 加。所以含B03较高时的玻璃,成型温度范围较狭窄,因此可以提高 机械拉引速度。B,O,还起助熔剂的作用,可加速玻璃液的澄清、同时 降低玻璃的结晶能力。B03常随水蒸气而挥发,硼硅酸盐玻璃的液面 因B,O,的挥发减少,会产生SO2的结晶料皮。BO,是耐热玻璃、化学 3
仪器玻璃、部分光学玻璃、电真空玻璃以及其他特种玻璃的重要组分, (3)P2O5。是玻璃形成氧化物,通常以磷氧四面体PO]形成磷酸 盐玻璃的结构网络。Pz0,提高玻璃的色散系数和通过紫外线的能力,但 会降低玻璃化学稳定性。单纯的磷酸盐玻璃极易水解。PO5常用于制造 光学玻璃和透紫外线玻璃。 (4)A1z03。属于中间体氧化物,当玻璃中的Na0与A1,O3的摩 尔比大于1时,形成铭氧四面体A1O]并与硅氧四面体SiO]组成连续 的网状结构。当Na20与A1O的摩尔比小于1时,则形成八面体A1O6] 以网络外体的形式处于硅氧结构网中的空穴中。 A1O能降低玻璃的结晶倾向和电导,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热 稳定性、机械强度、硬度和折射率,减轻玻璃液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并 有利于氧化物的乳油。A1,O,会使玻璃的黏度提高。绝大多数玻璃引入 1%-3%,一般不超过8%-10%,特种玻璃有高达20%以上的 (5)Na,O。是玻璃网络外体氧化物,Na居于玻璃网络的空穴中。 NO能提供游离氧使玻璃结构中的O/Si比值增加,发生断键,从而使 玻璃黏度下降,以利于玻璃的熔融,是良好的助熔剂。但NO能增大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降低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分 电常数,所以用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18%。 (6)Kz0。是玻璃结构中的网络外体氧化物,其作用与N20相似。 钾离子比钠离子半径大,钾玻璃黏度比钠玻璃大,能降低玻璃的折晶倾 向,增加玻璃的折射率和光泽等。K,O常用于制高级器器皿玻璃、晶质 玻璃、光学玻璃和技术玻璃。由于钾玻璃有较低的表血张力,硬化速度 较慢,操作范围较宽,在压制有花纹的玻璃制品中,也常用K,O。 (7)Li0。是网络外体氧化物。它在玻璃中的作用,比Na,O和 K,0特殊。玻璃配合料中加入少量含LO物质可降低玻璃的熔制温度, 提高玻璃的产量和质量。 (8)C0。是网络外体氧化物,在玻璃中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剂, 即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含量较高时,能使玻璃的结晶 倾向增大,日易使玻璃发脆。Ca0在高温时,当含量<10%~12%时,降 低玻璃的黏度,促进玻璃熔化和澄清:当含量>10%~12%,提高玻璃黏 4
度。温度降低时,使玻璃的黏度增加得很快,使玻璃成型困难。但可提高 玻璃的成型速度。CO含量较高的玻璃,成型后要立即退火,否则易使玻 璃炸裂。 (9)Mg0。在钠钙硅酸盐玻璃中是网络外体氧化物,在很多方面 与氧化钙有类似作用。加入氧化镁对降低玻璃的高温黏度,提高化学稳 定性和机械强度,氧化镁能改善玻璃的析晶性能,使作业温度范围变宽, 氧化镁加入量太多会使玻璃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加,使玻璃熔化和澄清 困难,制品质量变差。 (10)Ba0。是网络外体氧化物,能增加玻璃的折射率,密度、 光泽和化学稳定性:少量的Ba0(0.5%)能加速玻璃的熔化,但含量 过多澄清困难。含BaO的玻璃,吸收辐射线能力大,但对耐火材料侵 蚀较严重。Ba0常用于高级器皿玻璃、化学仪器、光学玻璃、防辐射玻 璃等。 (11)Zn0。是中间体氧化物。在一般情况下,以锌氧八面体[ZnOa] 存在于网络中。当玻璃中的游离氧足够时,可以形成锌氧四面体[ZO4] 而进入玻璃的结构网络,使玻璃的结构趋于更稳定。ZO能降低玻璃的 热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折射率。在氟乳浊玻 璃中,Zn0能增加乳白度和光洋。在铅玻璃中加入2%~5%的Zn0可以 消除其主要缺陷一条纹。用量过多会使玻璃析品,一般玻璃中含ZO 不超过5%-6%。 (12)Pb0。是中间体氧化物,在一般情况下为网络外体。当Pb0 含量高时,铅离子容易极化变形,或降低其配位数而居于玻璃的结构网 络中。PbO能增加玻璃的密度,提高玻璃的折射率,使玻璃具有特殊的 光洋和良好的电性能。铅玻璃的高温黏度小,熔制温度低,易于澄清。 铅玻璃的硬度小,便于研磨抛光,所以多用于生产光学玻璃。在熔制时, 必须在氧化条件下进行。为此,在配合料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硝酸盐作 为氧化剂。铅玻璃对耐火材料侵蚀比较严重,需要选用高质量的耐火材 料。铅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差,但吸收辐射线的能力很强。 (13)T02。是中间体氧化物。在硅酸盐玻璃中,一部分TO2以 钛氧四面体TO]进入结构网络,一部分以八面体TO]处于结构网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