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 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 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 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 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 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一副胸 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表示寺里有人应门。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 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 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 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 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竞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 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 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 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联想的意义迷离 不易捉摸,它可让人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 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 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 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 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 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 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 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 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 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了原文的 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 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 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
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 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 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 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 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 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一副胸 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表示寺里有人应门。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 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 “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 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 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 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 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 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联想的意义迷离 不易捉摸,它可让人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 “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 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 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 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 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 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 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 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 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了原文的 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 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 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
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8.下列不能支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的一项是 A.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B.读者对“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等诗句中“烟”的意义的确定与理解 C.字既有直指的意义,又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固定易用,联想的意义游离难用。 D.苏轼把“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形象地表述为“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若用“敲”字,表示寺里有人应门,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但不免剥蚀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 B.选文用“推敲”的例子意在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无论用“推”还是“敲”, 只要这个字所蕴含的意境是合乎情境的就可以 C.联想的意义难用、游离、偏于个性,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运用联想意义的难处在于含混中有蕴藉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妙处只在于“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 联想起来的,联想使诗句意蕴丰富,有感染力。 【答案】8.A9.D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 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A项,“韩愈在 月夜里听见贾岛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错误,题 干要求选择不能支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的一项,由原 文“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 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 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 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可知,改“推”为“敲”的建议,表现的是韩愈对诗歌意境的 把握。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 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D项,“‘独携天上小团月
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8. 下列不能支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的一项是 A.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B. 读者对“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等诗句中“烟”的意义的确定与理解。 C. 字既有直指的意义,又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固定易用,联想的意义游离难用。 D. 苏轼把“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形象地表述为“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若用“敲”字,表示寺里有人应门,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但不免剥蚀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 B. 选文用“推敲”的例子意在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无论用“推”还是“敲”, 只要这个字所蕴含的意境是合乎情境的就可以。 C. 联想的意义难用、游离、偏于个性,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运用联想意义的难处在于含混中有蕴藉。 D.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 妙处只在于“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 联想起来的,联想使诗句意蕴丰富,有感染力。 【答案】8. A 9. D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 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A 项,“韩愈在 月夜里听见贾岛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错误,题 干要求选择不能支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的一项,由原 文“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 ‘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 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 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可知,改“推”为“敲”的建议,表现的是韩愈对诗歌意境的 把握。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 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D 项,“‘独携天上小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