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 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 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 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 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 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 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 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 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 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 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 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 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 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 【谷案】B 【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 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B项对应文本“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 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 起 C项对应文本“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 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 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 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 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 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 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 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 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 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 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 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 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 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 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 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 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 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 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重视。 D. 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 【答案】B 【分析】A 项对应文本“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 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B 项对应文本“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 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 一起。” C 项对应文本“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 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 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 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 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D项对应文本“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 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 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 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 士必备的艺伎。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 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答案】C 【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 深刻影响。” B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围 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 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项对应文本“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 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宜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D项对应文本“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 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 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 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 一词才能相配。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 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 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 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 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A 【分析】“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意的结晶,这种地 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 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六)(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 Intellectual 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 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D 项对应文本“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 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 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 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 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 士必备的艺伎。 D.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 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答案】C 【分析】A 项对应文本“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 深刻影响。” B 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围 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 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 项对应文本“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 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D 项对应文本“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 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 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 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 一词才能相配。”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 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 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 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 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A 【分析】“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 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 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六)(2012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illectual Re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 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 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 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 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 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 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 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 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 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岀来的.他们为求真理 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 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 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 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 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 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 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 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 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 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 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 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 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 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 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 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 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 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 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 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 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 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 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 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 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 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 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 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 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 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 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 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 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 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 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 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 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 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 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 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 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 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 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 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 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 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 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 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 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答案】BD 【解析】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 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 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 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 分子 【答案】C 【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 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 “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 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 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4分) 【答案】①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的”;②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 找到谷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 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 的责任”。(4分)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 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 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 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七)(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 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 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答案】BD 【解析】A 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 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 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 并非“就是负责”;E 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 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 分子。 【答案】C 【解析】A 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 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 “精神生活”;B 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 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 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 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4 分) 【答案】①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的”;②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 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 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 的责任”。(4 分)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 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 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 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七)(2012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 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 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