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育馆、训练馆、体育宾馆和室外总体。 1、体育馆建筑面积为4223m2,其中架空层为26353m2。 2、训练馆建筑面积为3875m2。 3、体育宾馆建筑面积为4211m2。 1.2建设单位简介 上海市闵行区体育馆,办公室地址位于交通便利的上海闵行上 海市闵行区新镇路288号,我单位主要提供面向社会开放,承办体育 竞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事业。 1.3项目建议书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3.1编制依据 1、《上海市闵行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2、《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国家及地方颁布的其它有关法规和规定; 、委托方提供的其它资料及数据等。 1.3.2编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将着重就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项目选址和建设 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和环保、组织机构方式、项目 实施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使用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研究。 1.4主要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本工程是促进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上海市体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2 育馆、训练馆、体育宾馆和室外总体。 1、体育馆建筑面积为 42223 ㎡ ,其中架空层为 26353 ㎡。 2、训练馆建筑面积为 3875 ㎡。 3、体育宾馆建筑面积为 4211 ㎡。 1.2 建设单位简介 上海市闵行区体育馆,办公室地址位于交通便利的上海闵行 上 海市闵行区新镇路 288 号,我单位主要提供面向社会开放,承办体育 竞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事业。 1.3 项目建议书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上海市闵行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2、《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国家及地方颁布的其它有关法规和规定; 4、委托方提供的其它资料及数据等。 1.3.2 编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将着重就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项目选址和建设 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和环保、组织机构方式、项目 实施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使用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研究。 1.4 主要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本工程是促进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上海市体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精神和工作要求~为统筹“十三五” 期间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规划;项目的建设是十 分必要的。 2、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通过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投资估 算及筹措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建议立项建设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3 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精神和工作要求~为统筹“十三五” 期间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规划;项目的建设是十 分必要的。 2、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通过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投资估 算及筹措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建议立项建设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第二章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2.1闵行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闵行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市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 闵行地处北纬31.071度,东经121.405度。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 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 宁区、嘉定区毗邻。[1]闵行区所辖地区历史上属上海县。1959 年12月,以原上海县闵行镇和吴泾地区设立原闵行区。1964年6月, 原闵行区撤销并入徐汇区,并改为闵行、吴泾两个街道。1981年2 月,重新恢复原闵行区。1992年9月26日,国务院同时撤销原闵行 区、上海县,合并成为新的闵行区。[2]闵行区区域面积近372.5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总数为253.43万人(2017年)[3],辖9个镇、 4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共有132个村民委员会和427个居民委 员会[4]。2016年5月,闵行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四批国家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促进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能力体现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同时也 决定了职业的性质,职业又决定了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也就直接影 响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参与的程度。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 人,对体育越是重视。我国不同地区的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水 平不同,对体育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也不同。体育属于文化范畴,是大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4 第二章 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2.1 闵行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闵行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市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 闵行地处北纬 31.071 度,东经 121.405 度。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 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 宁区、嘉定区毗邻。[1] 闵行区所辖地区历史上属上海县。 1959 年 12 月,以原上海县闵行镇和吴泾地区设立原闵行区。1964 年 6 月, 原闵行区撤销并入徐汇区,并改为闵行、吴泾两个街道。1981 年 2 月,重新恢复原闵行区。1992 年 9 月 26 日,国务院同时撤销原闵行 区、上海县,合并成为新的闵行区。[2] 闵行区区域面积近 372.5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总数为 253.43 万人(2017 年)[3],辖 9 个镇、 4 个街道,1 个市级工业区,共有 132 个村民委员会和 427 个居民委 员会[4]。 2016 年 5 月,闵行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四批国家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促进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能力体现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同时也 决定了职业的性质,职业又决定了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也就直接影 响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参与的程度。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 人,对体育越是重视。我国不同地区的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水 平不同,对体育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也不同。体育属于文化范畴,是大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 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也不尽相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对群 众体育文化进行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体育,了解体育的功能与价 值,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参与到全民健身当中来 对经济收入不同的地区,也应该分层次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对体育 文化的学习应该从小培养,并要正确地对待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开展群众体育,不仅能够传播良好的思想道德, 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播体育保健、康复、卫生等知识,还能提高人们 的体育文化素养,丰富人们的余暇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消遣方式 和社会风气;开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人们在体育中所表现出 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对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积 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体育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 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优先发展体育事业能为我国取得未来社会竞争优势、实现民族复兴打 下坚固的基础。 2、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的精神 《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 目标;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指示,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5 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 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也不尽相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对群 众体育文化进行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体育,了解体育的功能与价 值,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参与到全民健身当中来。 对经济收入不同的地区,也应该分层次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对体育 文化的学习应该从小培养,并要正确地对待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开展群众体育,不仅能够传播良好的思想道德, 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播体育保健、康复、卫生等知识,还能提高人们 的体育文化素养,丰富人们的余暇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消遣方式 和社会风气;开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人们在体育中所表现出 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对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积 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体育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 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优先发展体育事业能为我国取得未来社会竞争优势、实现民族复兴打 下坚固的基础。 2、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的精神 《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 目标;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指示,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在“十三五”期间,以 “体育发展服务城市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把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抓住 机遇、改革创新,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丰富供给、营造氛围,深入 建设体育强区,将体育打造成城市交流发展的多彩平台、全民健身“健 康闵行”的绚丽窗口,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提升闵行 体育的综合实力。 总体目标: 根据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和闵行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进一 步强化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体 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全 民健身体系,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继续探索社会化、市场化 举办体育赛事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闵行 地域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继续深化体教结合机制,竞技体育整体实 力显著增强;大力发展体育现代服务业,探索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 策略及相关配套政策,至2020年前,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事 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更加协调,体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配置更加均 衡,全面实现具有闵行特色的体育强区建设目标,使闵行体育事业的 综合实力在全市名列前茅。 群众体育一一以浦江郊野公园、马桥体育公园开发为契机,继续 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四级网络建设,继续
闵行区体育馆大修工程(二期) 6 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在“十三五”期间,以 “体育发展服务城市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把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抓住 机遇、改革创新,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丰富供给、营造氛围,深入 建设体育强区,将体育打造成城市交流发展的多彩平台、全民健身“健 康闵行”的绚丽窗口,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提升闵行 体育的综合实力。 总体目标: 根据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和闵行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进一 步强化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体 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全 民健身体系,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继续探索社会化、市场化 举办体育赛事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闵行 地域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继续深化体教结合机制,竞技体育整体实 力显著增强;大力发展体育现代服务业,探索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 策略及相关配套政策,至 2020 年前,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事 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更加协调,体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配置更加均 衡,全面实现具有闵行特色的体育强区建设目标,使闵行体育事业的 综合实力在全市名列前茅。 群众体育——以浦江郊野公园、马桥体育公园开发为契机,继续 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四级网络建设,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