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 体现”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简要概括《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髙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 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 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 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 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 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 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 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 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髙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教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 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髙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 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髙,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髙。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 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 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 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 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 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B.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C.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D.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期间,社会经济 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B.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的官员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 的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C.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役使的官员, 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D.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 用为官宦的代称。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有“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 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叶向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 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 体现”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简要概括《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 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 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 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 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 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 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 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 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 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 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 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 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 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 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 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B.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C.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D.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期间,社会经济 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B. 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的官员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 的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C. 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役使的官员, 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D.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 用为官宦的代称。如: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有“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 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叶向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 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B.叶向髙仁厚友爱,救助同僚。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 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C.叶向高位高望重,尽忠职守。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 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 D.叶向高睿智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奷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 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10.D11.C12.B 13.(1)刚怀上叶向高那会儿,他母亲逃避倭寇,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 他生了下来。几次差一点死了,幸亏有神明帮助他。 (2)至于遵循(顺应)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 穷无尽的境界的人,他还凭借什么呢!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 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 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 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难断处,辅之以日 常的文学积累,再加以排除法。“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这句中,“冲主”,释 义为年幼的君主。“事冲主”意为“侍奉年幼的君主”,语意已经完整,加入 “相”反而干扰语意,因此可以排除A、C项。“然犹数有匡救”中“数 般有动词(数落、责备、详察、计算、列举”等)、名词(年数、底细、技艺 策略、规律、天命等)、形容词(屡次、亲密、通“速”、细小等),在这里译 为“多次、屡次”,做状语来修饰后面的“有匡救”,语意更通顺,再排除B 项,故选择D项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C项,“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役使的官员”有误,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 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故选C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 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 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B项,“太监请皇帝岀城避乱”错,正确意思是“太监请求皇帝把 他派往外地”。故选B。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査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对照,即可发现B项有曲解文意 的错误。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 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
B. 叶向高仁厚友爱,救助同僚。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 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C. 叶向高位高望重,尽忠职守。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 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 D. 叶向高睿智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 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刚怀上叶向高那会儿,他母亲逃避倭寇,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 他生了下来。几次差一点死了,幸亏有神明帮助他。 (2)至于遵循(顺应)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 穷无尽的境界的人,他还凭借什么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 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 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 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难断处,辅之以日 常的文学积累,再加以排除法。“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这句中,“冲主”,释 义为年幼的君主。“事冲主”意为“侍奉年幼的君主”,语意已经完整,加入 “相”反而干扰语意,因此可以排除 A、 C 项。“然犹数有匡救”中“数”一 般有动词(数落、责备、详察、计算、列举”等)、名词(年数、底细、技艺、 策略、规律、天命等)、形容词(屡次、亲密、通“速”、细小等),在这里译 为“多次、屡次”,做状语来修饰后面的“有匡救”,语意更通顺,再排除 B 项,故选择 D 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 C 项,“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役使的官员”有误,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 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故选 C。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 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 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B 项,“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错,正确意思是“太监请求皇帝把 他派往外地”。故选 B。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对照,即可发现 B 项有曲解文意 的错误。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 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