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备课组命题 2009.11.25 、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遒劲(jin)青荇(xing)颓圮(pi)窗扉(fi) B、枸杞(qi)玉玦(jue)杀戮(lu)籼米(xian) C、屏风(ping)解剖(po) 浸渍(qin)创伤( chuang) D、轧钢(ya)咳嗽(sou)说服(shuo)雏菊(zho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如法泡制舷梯 包身契鞠躬尽粹 B、刚愎自用描摩黄梁梦生杀与夺 C、草菅人命砥励桃花园引亢高歌 D、苦心弧旨废虚磕睡虫戎马倥偬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却对他们的不雅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 狂,这透露出道德瓦解的隐患。 B、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 之大相径庭。 C、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听风就是雨,有时掩面,有时 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高 B、“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者”向学生学习 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C、在语言表达中,意义相同的词语叠加使用常常会造成赘余的毛病,如“大约 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讲演,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 情感’” D、中成药是由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镇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远志、 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1 / 13 房县一中 2009-2010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备课组命题 2009.11.25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 青荇.(xìng) 颓圮.(pǐ) 窗扉.(fěi) B、枸杞.(qǐ) 玉玦.(jué) 杀戮.(lù) 籼.米(xiān) C、屏风.(píng) 解剖.(pō) 浸.渍(qīn) 创.伤(chuāng) D、轧.钢(yà) 咳嗽.(sòu) 说.服(shuō) 雏.菊(zh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如法泡制 舷梯 包身契 鞠躬尽粹 B、刚愎自用 描摩 黄梁梦 生杀与夺 C、草菅人命 砥励 桃花园 引亢高歌 D、苦心弧旨 废虚 磕睡虫 戎马倥偬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却对他们的不雅言行不以为然 ....,依旧痴迷和疯 狂,这透露出道德瓦解的隐患。 B、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 之大相径庭 ....。 C、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听风就是雨 .....,有时掩面,有时 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 ....的苦难生活。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高。 B、“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者”向学生学习 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C、在语言表达中,意义相同的词语叠加使用常常会造成赘余的毛病,如“大约 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讲演,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 情感’”。 D、中成药是由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镇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远志、 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 B、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C、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 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D、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任务6~8题。(每题3分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 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 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 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 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 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 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 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 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 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 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 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 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 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 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 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 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 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 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 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 2/13
2 / 13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 B、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C、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 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D、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 行。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任务 6~8 题。(每题 3 分)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 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 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 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 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 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 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 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 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 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 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 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 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 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 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 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 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 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 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 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
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 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 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 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 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 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 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 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 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 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 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 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 生的真正体验。 D.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是 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7.第①和第③自然段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 是( A.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 B.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 心的观点。 C.前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 为核心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 点 D.分别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密切联系以及诗歌的创 作所需要的饱满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观点。 3/13
3 / 13 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 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 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 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 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 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 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 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 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 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 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 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 生的真正体验。 D.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是 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7.第①和第③自然段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 是( ) A.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 B.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 心的观点。 C.前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 为核心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 点。 D.分别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密切联系以及诗歌的创 作所需要的饱满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观点
8.对“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一句理解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 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 B.在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 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 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 C.在诗歌创作中,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 成为诗歌的语言 D.诗人要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从 而获得包含人类普通精神追求的自我情绪,并以真善美为核心对其进行选择和升 华,才能够感动读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每题3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 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 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 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 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 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 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 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 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 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 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 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 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 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4/13
4 / 13 8.对“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一句理解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 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 B.在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 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 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 C.在诗歌创作中,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 成为诗歌的语言。 D.诗人要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从 而获得包含人类普通精神追求的自我情绪,并以真善美为核心对其进行选择和升 华,才能够感动读者。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每题3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 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 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 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 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 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 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 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 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 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 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 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 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 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 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9、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时斗米直十三缗 直:通假字,“只”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10、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今行血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既加之以刑,犹以盜目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5/13
5 / 13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 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9、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时斗米直十三缗 直:通假字,“只”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10、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