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 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 青、霍去病。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3)将十万骑驰沙漠 )))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 B.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 C.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 D.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20.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2 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1分) 阴阳割昏晓。 22.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3) 答案:17.(1)擅长(2)看重(3)带领,率领(4)通“披”,穿着 8.D 19.(1)(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 扬 (2)奖赏一定实施(或:做,施行),(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20.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 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 21.阴阳/割/昏晓。 22.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 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 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2017青海西宁)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语文试卷第26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26页(共 8 页) “被坚执 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 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 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 青、霍去病。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 )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 ) (3)将十万骑驰沙漠 ( )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 B. 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 C. 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 D. 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 分)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20.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2 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1~22 题。(4 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1 分) 阴 阳 割 昏晓。 22.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3) 答案:17.(1) 擅长(2)看重(3)带领,率领(4)通“披”,穿着 18.D 19.(1)(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 扬。 (2)奖赏一定实施(或:做,施行),(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20.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 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 21. 阴 阳/ 割 /昏 晓。 22.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 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 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2017 青海西宁)三、古诗文阅读(共 12 分)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10.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 答: (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答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9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窄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行搠乱其所为拂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1)管夷吾举于上于 (2)曾益萁所不能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一句。(2分) 译文 1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案:10.(1)运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1分) (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 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 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2分)(共3分) 11.(1)拂:违背。(2)拂:通“弼”,辅佐。(每小题1分,共2分) 12.(1)于:介词,从。(2)其:代词,他。(每小题1分,共2分) 13.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 筋骨劳累,使他饱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再经受了 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这就为 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共2分)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2017云南昆明)二、阅读理解。(含8∽22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 语文试卷第27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27页(共 8 页) 10.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 么? 答: (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答: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9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 分) (1)行拂乱其所为拂: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 分) (1)管夷吾举于士于: (2)曾益其所不能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一句。(2 分) 译文: 1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案:10.(1)运用典故 或借典故抒情言志。(1 分) (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 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 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2 分)(共 3 分) 11.(1)拂:违背 。(2)拂:通“弼”,辅佐。(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12.(1)于:介词,从。(2)其:代词,他。(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13.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 筋骨劳累,使他饱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再经受了 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这就为 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共 2 分)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分) (2017 云南昆明)二、阅读理解。(含 8〜22 题,共 40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第8题,3分)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3分) 【参考答案】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 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 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 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十,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 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 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 语文试卷第28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28页(共 8 页) 题卡上) (―)诗歌赏析。(第 8 题,3 分).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 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 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 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 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 9-13 题。(12 分) 【甲】 ①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 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 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③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1 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2 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 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3 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 ,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 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 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2)行弗乱其所为( (3)犹割股以啖腹()(4)若耽嗜滋味( 【参考答案】(1)使…痛苦(2)违背(意愿)(3)大腿(4)喜欢,特别爱好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 【参考答案】B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12、【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 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 为君之道”首先要C。(3分) 【参考谷案】A:列举事例;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抚恤百姓(心存百姓 1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 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 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 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 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2017无锡)(一)(14分) 语文试卷第29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29页(共 8 页) 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4 , 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5 。 【注释】○1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2 存:抚恤。○3 耽:沉溺。○4 九重:深宫之内。○5 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行弗.乱其所为( ) (3)犹割股.以啖腹( ) (4)若耽嗜.滋味( ) 【参考答案】(1)使…痛苦(2)违背(意愿)(3)大腿(4)喜欢,特别爱好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 【参考答案】B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3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12、【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 A ,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 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 B 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 “为君之道”首先要 C。(3 分) 【参考答案】A:列举事例;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抚恤百姓(心存百姓) 1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 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 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 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 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2017 无锡)(一)(14 分)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 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 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 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 率民捕蝗,得干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 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 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 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 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 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 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 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 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 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 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 立祠祭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立捕治之: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3)御史以闻 (4)明年卒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幼学执敏置诸狱。(2分) 语文试卷第30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30页(共 8 页)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 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 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 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 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 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 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 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 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 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 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 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 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3 分)(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 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 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 立祠祭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立捕治之: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3)御史以闻: (4)明年卒: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幼学执敏置诸狱。(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