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 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将 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而宦官、伶人用事,特不便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 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 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 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 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 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 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 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遺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 “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 军入蜀,所过迎降。王衍弟宗弼,阴送款于崇韬,求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 度使许之。军至成都,宗弼迁衍于西宫,悉取衍嫔妓、珍宝奉崇韬及其子廷诲。 又与蜀人列状见魏王,请崇韬留镇蜀。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 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其家财。蜀人大恐。 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 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 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 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 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 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 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日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 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 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B.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C.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D.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 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将 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而宦官、伶人用事,特不便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 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 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 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 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 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 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 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 “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 军入蜀,所过迎降。王衍弟宗弼,阴送款于崇韬,求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 度使许之。军至成都,宗弼迁衍于西宫,悉取衍嫔妓、珍宝奉崇韬及其子廷诲。 又与蜀人列状见魏王,请崇韬留镇蜀。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 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其家财。蜀人大恐。 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 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 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 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 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 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 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 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 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B.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C.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D.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 遽自退怯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题“非救”作后句的谓语,“文礼”作前句的宾语,“梁军”作前句“破”的宾 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 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B.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髙国务机构之一,枢密 使的权力一度与宰相相当。 C.陛下原指站在帝王宫殿前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 呼殿前的侍者而告之,后来用作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一般由嫡长子担任,居于东宫, 因此也可用“东宫”代指太子。 【答案】C 【解析】“陛下”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崇韬长于谋略,战时立下大功。他随庄宗围攻镇州时,面对来袭的契丹军 队,众将想要撤退而他坚持不退兵,最终得以战胜契丹,庄宗即位后,他因功被 封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B.郭崇韬忠言敢谏,劝帝力戒逸豫。庄宗就营造髙楼以避暑之事来征求他的意 见,他劝庄宗多思创业艰难,不要只为个人逸豫享乐考虑,庄宗听取了他的谏言, 终止了高楼的营建。 C.郭崇韬处事不周,引来权贵猜忌。唐军到达蜀地,王宗弼暗中与他通好,他 答应了王宗弼的请托并接受了馈赠,又被蜀人请求留守蜀地,引得魏王猜忌,最 终他不得不杀掉王宗弼等人来表明忠心 D.郭崇韬嫉恨宦官,招来宦官仇视。他劝魏王将来登基后一定要摈除宦官,后 又得罪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和李从袭向庄宗进谗言共冋构陷他,最终由魏王奉被 宦官篡改的诏令将他杀害 【答案】B 【解析】原文“终遣允平起楼”,选项“终止了高楼的营建”错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②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答案】①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现在住在幽深 的宫廷中,有高大的屋子遮荫(乘凉),却受不了天热,为什么呢?②向延嗣趁 机/于是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并且诬告郭崇韬有野心,将会危及 魏王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为河东教练使。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在当时有名。 晋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勾结契丹来犯。 契丹到了新乐,晋人都很恐慌,打算解围去,庄宗没有下决定,崇韬说:“契丹 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 军,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 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题“非救”作后句的谓语,“文礼”作前句的宾语,“梁军”作前句“破”的宾 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 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B. 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 使的权力一度与宰相相当。 C. 陛下原指站在帝王宫殿前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 呼殿前的侍者而告之,后来用作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一般由嫡长子担任,居于东宫, 因此也可用“东宫”代指太子。 【答案】C 【解析】“陛下”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郭崇韬长于谋略,战时立下大功。他随庄宗围攻镇州时,面对来袭的契丹军 队,众将想要撤退而他坚持不退兵,最终得以战胜契丹,庄宗即位后,他因功被 封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B. 郭崇韬忠言敢谏,劝帝力戒逸豫。庄宗就营造高楼以避暑之事来征求他的意 见,他劝庄宗多思创业艰难,不要只为个人逸豫享乐考虑,庄宗听取了他的谏言, 终止了高楼的营建。 C. 郭崇韬处事不周,引来权贵猜忌。唐军到达蜀地,王宗弼暗中与他通好,他 答应了王宗弼的请托并接受了馈赠,又被蜀人请求留守蜀地,引得魏王猜忌,最 终他不得不杀掉王宗弼等人来表明忠心。 D. 郭崇韬嫉恨宦官,招来宦官仇视。他劝魏王将来登基后一定要摈除宦官,后 又得罪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和李从袭向庄宗进谗言共同构陷他,最终由魏王奉被 宦官篡改的诏令将他杀害。 【答案】B 【解析】原文“终遣允平起楼”,选项“终止了高楼的营建”错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②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答案】①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现在住在幽深 的宫廷中,有高大的屋子遮荫(乘凉),却受不了天热,为什么呢?②向延嗣趁 机/于是 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并且诬告郭崇韬有野心,将会危及 魏王。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为河东教练使。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在当时有名。 晋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勾结契丹来犯。 契丹到了新乐,晋人都很恐慌,打算解围去,庄宗没有下决定,崇韬说:“契丹 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 军,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 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 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兼将相之位,于是把天下事当做自 己的责任,遇到事从不回避。对宦官、伶人专权,特别的不方便 同光三年的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大水侵害民田,百姓多流离而死。庄宗因为 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髙楼来避暑。宦官建议说:“臣见长 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数百间。现在大内还不如当时卿相家的房屋。”庄 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盖一座楼吗?”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宦 官说:“郭崇韬忧愁烦闷,常为交纳谷帛的税制爱惜财务,陛下虽然想盖楼,能 成功吗?”庄宗于是派人问郭崇韬:“过去我和梁国在黄河一带摆开阵势打仗, 即使是寒冬、酷暑的天气,我们被着铠甲,骑在马上,也不会觉得劳累.现在住在深 宫里,在大厦的遮蔽下,反而受不了热天了,这是为什么呢?”郭崇韬进谏说:“陛 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 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 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 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 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于是让魏王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 都由他来决断。唐军进入蜀地,所过的地方都是投降。王衍的弟弟宗弼,暗地里 给郭崇韬送钱,请求做西川兵马留后。郭崇韬以节度使的名义答应了。军队到达 成都,王宗弼把王衍转到了西宫,把王衍的宠姬、财宝都送给了郭崇韬和他的儿 子廷诲。又和蜀人列状求见魏王继岌,请郭崇韬留下来镇守蜀地。继岌很怀疑崇 韬,崇韬没有办法自证清白,于是找借口杀了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收了他 们的家家产。蜀人大为恐慌。 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曾对继岌说:“魏王有攻破蜀地的功劳,班师凯旋, 定会立为太子,等主上不在了,魏王当去尽宦官,至于扇马,也可以不骑。 继岌和他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听到这 些话,都咬牙愤恨,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 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 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献上蜀地的簿子,有三十万 兵,九千五百匹马,七百万兵器,二百五十三万石粮,一百九十二万缗钱,二十 二万两金银,二万珠玉犀象,五十万匹文锦绫罗。庄宗说:“人们都说蜀地是天 下的富庶之地,怎么所得的只有这些呢?”延嗣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 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 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刘皇后, 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崇韬有五个儿子,其中二人跟着死在蜀地,其他的都被杀了。他攻破蜀国所得 都被登记没收。明宗即位,下诏准许归葬,把他太原的故宅赏给了他的两个孙子 6、【18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语文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 分)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毫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 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 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 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 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
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 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兼将相之位,于是把天下事当做自 己的责任,遇到事从不回避。对宦官、伶人专权,特别的不方便。 同光三年的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大水侵害民田,百姓多流离而死。庄宗因为 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宦官建议说:“臣见长 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数百间。现在大内还不如当时卿相家的房屋。”庄 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盖一座楼吗?”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宦 官说:“郭崇韬忧愁烦闷,常为交纳谷帛的税制爱惜财务,陛下虽然想盖楼,能 成功吗?”庄宗于是派人问郭崇韬:“过去我和梁国在黄河一带摆开阵势打仗, 即使是寒冬、酷暑的天气,我们被着铠甲,骑在马上,也不会觉得劳累.现在住在深 宫里,在大厦的遮蔽下,反而受不了热天了,这是为什么呢?”郭崇韬进谏说:“陛 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 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 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 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 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于是让魏王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 都由他来决断。唐军进入蜀地,所过的地方都是投降。王衍的弟弟宗弼,暗地里 给郭崇韬送钱,请求做西川兵马留后。郭崇韬以节度使的名义答应了。军队到达 成都,王宗弼把王衍转到了西宫,把王衍的宠姬、财宝都送给了郭崇韬和他的儿 子廷诲。又和蜀人列状求见魏王继岌,请郭崇韬留下来镇守蜀地。继岌很怀疑崇 韬,崇韬没有办法自证清白,于是找借口杀了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收了他 们的家家产。蜀人大为恐慌。 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曾对继岌说:“魏王有攻破蜀地的功劳,班师凯旋, 一定会立为太子,等主上不在了,魏王当去尽宦官,至于扇马,也可以不骑。” 继岌和他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听到这 些话,都咬牙愤恨,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 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 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献上蜀地的簿子,有三十万 兵,九千五百匹马,七百万兵器,二百五十三万石粮,一百九十二万缗钱,二十 二万两金银,二万珠玉犀象,五十万匹文锦绫罗。庄宗说:“人们都说蜀地是天 下的富庶之地,怎么所得的只有这些呢?” 延嗣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 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 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刘皇后, 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崇韬有五个儿子,其中二人跟着死在蜀地,其他的都被杀了。他攻破蜀国所得, 都被登记没收。明宗即位,下诏准许归葬,把他太原的故宅赏给了他的两个孙子。 6、【18 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语文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 分)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 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 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 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 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
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 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 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 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 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 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 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 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髙。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 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 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 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 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答案】B 【解析】“罢”作后句的谓语,“众情”作前句的宾语,“愿”作后句的谓语, “情愿”不是一个词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答案】B 【解析】博士在古代不表示“最高级别的学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 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的弊端 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髙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髙,皇帝 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 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 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
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 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 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 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 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 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 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 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 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 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 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 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答案】B 【解析】“罢”作后句的谓语,“众情”作前句的宾语,“愿”作后句的谓语, “情愿”不是一个词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 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 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 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答案】B 【解析】博士在古代不表示“最高级别的学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 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 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的弊端, 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 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 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 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 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 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
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 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 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选项A地点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 ②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答案】①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 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②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 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 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 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 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 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原故,都不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 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 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 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迁 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 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 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就任代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 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 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 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 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 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 爱重。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 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 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 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已高。以后朝见,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 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 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 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 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 用来供给宗族内贫户。去世,享年74岁,皇帝亲临他的家,为没及时探望他的 病情感到遗憾,停止临朝听政三天,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号叫正献 7、【18届吉林省舒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 分)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 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 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日:“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 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日‘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日‘罔睇百姓以
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 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 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选项 A 地点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 ②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答案】①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 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②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 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 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 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 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 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原故,都不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 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 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 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迁 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 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 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就任代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 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 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 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 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 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 爱重。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 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 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 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已高。以后朝见,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 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一 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 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 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 用来供给宗族内贫户。去世,享年 74 岁,皇帝亲临他的家,为没及时探望他的 病情感到遗憾,停止临朝听政三天,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号叫正献。 7、【18 届吉林省舒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 分)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 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 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日:“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 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日‘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日‘罔睇百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