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职。后来公卿一起为他进言:“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任 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皇帝感悟, 就下诏宣布:“丹阳侯张闿之前因为驱使所属百姓劳役而被免官,虽听从了官员 们的意见对他进行了裁处,还是不能否认他的忠节之志。粮食是国家的大本,应 该由合适的人来管理,现在任命张闿担任大司农。”张闿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 黜,不合适马上就任九卿之职。疏议上奏,皇帝不许可,他只好上任。皇帝去世, 朝廷任命张闿为大匠卿,主管营建建平陵,完工后,升任尚书。 苏峻之乱时,张闿与王导一起入宫侍奉守卫。苏峻派张闿拿着符节暂时督管东军, 王导暗中与张闿密谋,在三吴地区密宣太后诏令,命令他们迅速发起义军。陶侃 等到来,借助张闿的符节,行征虏将军令,与振威将军陶回共同督管丹阳义军。 张闿到晋陵,让内史刘耽把一个地区的粮食都运出,并派吴郡度支运出四个地区 的粮食,用来供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 史王舒等招集义军,一起来讨伐苏峻。平定了苏峻之乱,张闿以尚书身份加授散 骑常侍,还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张闿升任廷尉,因为患病被解去职务,被授予 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后去世,享年64岁。他的儿子张混继承了他的爵位 3、【18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20分)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授都 督,累转大都督。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尝与训登楼,至上 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 下,至地无损伤。训以其拳捷,大奇之。及尉迴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 孝宽讨之。弘度妹先适迴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 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 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 可取迥头。”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 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开皇初,纳其妹为秦孝王妃。寻迁襄州 总管。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所在之 处,令行禁止,盜贼屏迹。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弘度与素,品同而 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素亦优容之。上甚礼之 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皆曰 诺。”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 鳖美。”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 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 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弘度忧恚 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 妃,遣中使就第宣旨。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使者返,帝曰:“弘度有 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帝默然,其事竟寝。弘度忧愤,未几, 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B.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兴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职。后来公卿一起为他进言:“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 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皇帝感悟, 就下诏宣布:“丹阳侯张闿之前因为驱使所属百姓劳役而被免官,虽听从了官员 们的意见对他进行了裁处,还是不能否认他的忠节之志。粮食是国家的大本,应 该由合适的人来管理,现在任命张闿担任大司农。”张闿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 黜,不合适马上就任九卿之职。疏议上奏,皇帝不许可,他只好上任。皇帝去世, 朝廷任命张闿为大匠卿,主管营建建平陵,完工后,升任尚书。 苏峻之乱时,张闿与王导一起入宫侍奉守卫。苏峻派张闿拿着符节暂时督管东军。 王导暗中与张闿密谋,在三吴地区密宣太后诏令,命令他们迅速发起义军。陶侃 等到来,借助张闿的符节,行征虏将军令,与振威将军陶回共同督管丹阳义军。 张闿到晋陵,让内史刘耽把一个地区的粮食都运出,并派吴郡度支运出四个地区 的粮食,用来供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 史王舒等招集义军,一起来讨伐苏峻。平定了苏峻之乱,张闿以尚书身份加授散 骑常侍,还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张闿升任廷尉,因为患病被解去职务,被授予 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后去世,享年 64 岁。他的儿子张混继承了他的爵位。 3、【18 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三 9 月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20 分)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授都 督,累转大都督。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尝与训登楼,至上 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 下,至地无损伤。训以其拳捷,大奇之。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 孝宽讨之。弘度妹先适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 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 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 可取迥头。”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 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开皇初,纳其妹为秦孝王妃。寻迁襄州 总管。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所在之 处,令行禁止,盗贼屏迹。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弘度与素,品同而 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素亦优容之。上甚礼之, 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皆曰: “诺。”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 “鳖美。”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 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 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弘度忧恚, 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 妃,遣中使就第宣旨。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使者返,帝曰:“弘度有 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帝默然,其事竟寝。弘度忧愤,未几, 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B. 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C.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D.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答案】C 【解析】注意“国事”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事势”作后句的主语,前面 断开;“为身”“计”是“介宾短语”和“谓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题注意“国事”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事势”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为身”“计”是“介宾短语”和“谓语”,不要断开。学科.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适,旧指女子出嫁。文中指崔弘度的妹妹之前嫁给尉迴的儿子为妻。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周代爵位有公、侯、 伯、子、男。 C.百工,即各种官吏,犹言百官,也指从事各种工艺生产的人。 D.闺门,文中指女子闺房之门,专指妇女居住之处,后来也代指妇女、妻子。 【答案】B 【解析】文中的闺门,用来借指家庭,家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弘度胆大无畏,身手灵活。崔弘度与宇文训登上高楼顶层,宇文训俯瞰下 方而生恐惧,崔弘度竟然一跃而下,毫无损伤,令宇文训大为惊奇。 B.崔弘度国事为重,绝私弃情。崔弘度与尉迥虽为姻亲,但攻破邺城后,他用 言语刺激尉迥,逼得尉迴自杀,并让自己的弟弟崔弘升斩下尉迴的头去领功 C.崔弘度在意地位,不甘屈下。杨素与崔弘度官品相当而年龄小些,所以杨素 常常谦卑对待崔弘度,但崔弘度一旦隶属于杨素,则颇不服气,显得气度狭小。 D.崔弘度待人严酷,令人畏惧。仆人妄言鳖美,被其杖责;下属官员见到他也 恐惧流汗,不敢欺瞒;他治家如为官,即便是发已斑白的子弟也照样被毒打。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②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答案】①弘度一向显贵,管理下属严厉急躁,动不动就打罚,官吏们害怕得气 都不敢出,听到他的声音,没有人不吓得发抖的。②弘度忧虑愤怒,推说有病, 呆在家里,各弟弟又与他分居,他更加抑郁失意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素”译为“一向,向来”;“御”译为“治理,管理” “詟气”译为“害怕得气也不敢出”;“恚”译为“发怒,怨恨”;“谢病”译 为“推说有病,推脱有病,以生病为由,借口生病,称病”;“别居”译为“分 居(别,另外)”;“弥”译为“更加”。 参考译文
C. 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D. 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 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答案】C 【解析】注意“国事”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事势”作后句的主语,前面 断开;“为身”“计”是“介宾短语”和“谓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题注意“国事”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事势”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为身”“计”是“介宾短语”和“谓语”,不要断开。学科.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适,旧指女子出嫁。文中指崔弘度的妹妹之前嫁给尉迥的儿子为妻。 B.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周代爵位有公、侯、 伯、子、男。 C. 百工,即各种官吏,犹言百官,也指从事各种工艺生产的人。 D. 闺门,文中指女子闺房之门,专指妇女居住之处,后来也代指妇女、妻子。 【答案】B 【解析】文中的闺门,用来借指家庭,家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崔弘度胆大无畏,身手灵活。崔弘度与宇文训登上高楼顶层,宇文训俯瞰下 方而生恐惧,崔弘度竟然一跃而下,毫无损伤,令宇文训大为惊奇。 B. 崔弘度国事为重,绝私弃情。崔弘度与尉迥虽为姻亲,但攻破邺城后,他用 言语刺激尉迥,逼得尉迥自杀,并让自己的弟弟崔弘升斩下尉迥的头去领功。 C. 崔弘度在意地位,不甘屈下。杨素与崔弘度官品相当而年龄小些,所以杨素 常常谦卑对待崔弘度,但崔弘度一旦隶属于杨素,则颇不服气,显得气度狭小。 D. 崔弘度待人严酷,令人畏惧。仆人妄言鳖美,被其杖责;下属官员见到他也 恐惧流汗,不敢欺瞒;他治家如为官,即便是发已斑白的子弟也照样被毒打。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分) ①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②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答案】①弘度一向显贵,管理下属严厉急躁,动不动就打罚,官吏们害怕得气 都不敢出,听到他的声音,没有人不吓得发抖的。②弘度忧虑愤怒,推说有病, 呆在家里,各弟弟又与他分居,他更加抑郁失意。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素”译为“一向,向来”;“御”译为“治理,管理”; “詟气”译为“害怕得气也不敢出”;“恚”译为“发怒,怨恨”;“谢病”译 为“推说有病,推脱有病,以生病为由,借口生病,称病”;“别居”译为“分 居(别,另外)”;“弥”译为“更加”。 参考译文:
崔弘度,字摩诃衍,是博陵安平人。他十七岁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荐他为亲 信,继而授他都督职,累次提拔至大都督。当时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任蒲 州刺史,让崔弘度跟从他。崔弘度曾和宇文训登楼,到了顶层,离地四五丈。俯 视下面,宇文训说:“真可怕啊。”崔弘度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就“蹭 的一声跳下去,到地上时竟一点伤都没有。宇文训因他勇武敏捷,认为他是个奇 才 待尉迟迴造反,朝廷让崔弘度担任行军总管,跟随韦孝宽讨伐他。崔弘度的妹妹 此前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妻,到破邺城时,尉迟迥弯起弓将要射杀他,弘度脱下 兜鍪对尉迟迥说:“还认得我吗?今天我们各为国事,不得顾及私情。但因我们 的亲戚之情,我小心地遏制乱兵,不让他们侵辱你。态势已如此,你还是早点为 自己打算吧,还等什么呢?”尉迥把弓箭丢到地上,大骂大丞相杨坚,然后自杀。 弘度回头对他弟弟弘升说:“你可去取尉迥人头。”弘升就砍下他的人头,后升 任上柱国。当时行军总管照例都要封为国公。弘度没有及时杀掉尉迴,以至让他 大骂丞相,因此弘度降爵一等,封为武乡郡公。 弘度的妹妹嫁给秦孝王为王妃。不久弘度升为襄州总管。弘度一向显贵,管理下 属严厉急躁,动不动就打罚,官吏们害怕得连气都不敢出,听到他的声音,没有 不吓得发抖的。他所到之处,人们都严格执行法令,盜贼绝迹。他又以行军总管 身份出泉门道,归杨素指挥。崔弘度较于杨素,官阶相同,年纪又大一些,杨素 常常屈身于弘度之下。一旦归杨素指挥,弘度心里就很不服气,杨素的话他也大 多不听,杨素也宽待容忍他。 皇上对弘度以厚礼相待,又把他弟弟弘升的女儿嫁给河南王为王妃。他常常告诫 部下们说:“人要忠诚老实,不欺骗他人。”部下都说:“是。”后来曾经吃鳖, 侍奉他的有八九个人。弘度一一问他们说:“鳖的味道鲜美吗?”侍者怕他,都 说:“鳖的味道很鲜美。”弘度大骂说:“奴才怎敢骗我!你们并未吃鳖,怎知 它味道鲜美?”每人都打了八十杖。僚属们见了他,没有不吓得流汗的,没有什 么欺骗隐瞒他。但是,崔弘度治家也如为官一样,子侄们老得头发都白了,仍动 不动就鞭打。他家门规矩严整,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不久,秦孝王王妃因罪被杀,河南王王妃又被废掉。崔弘度忧郁愤懑,推说有病, 呆在家里。弟弟们又与他分居,更加失意苦闷。炀帝即位后,河南王被立为太子。 炀帝将再立崔妃,派使者到崔家府第宣读圣旨。使者到弘升家去,弘度不知道这 事。使者回宫,炀帝说:“弘度有什么话?”使者说:“弘度借口有病,没起床。” 炀帝默然不语,这事终究被搁置了。弘度忧郁愤懑,不久,就死去了。 4、【18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小题。(20分)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 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 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 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 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 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 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十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 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 加害,送还汉阳
崔弘度,字摩诃衍,是博陵安平人。他十七岁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荐他为亲 信,继而授他都督职,累次提拔至大都督。当时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任蒲 州刺史,让崔弘度跟从他。崔弘度曾和宇文训登楼,到了顶层,离地四五丈。俯 视下面,宇文训说:“真可怕啊。”崔弘度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就“蹭” 的一声跳下去,到地上时竟一点伤都没有。宇文训因他勇武敏捷,认为他是个奇 才。 待尉迟迥造反,朝廷让崔弘度担任行军总管,跟随韦孝宽讨伐他。崔弘度的妹妹 此前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妻,到破邺城时,尉迟迥弯起弓将要射杀他,弘度脱下 兜鍪对尉迟迥说:“还认得我吗?今天我们各为国事,不得顾及私情。但因我们 的亲戚之情,我小心地遏制乱兵,不让他们侵辱你。态势已如此,你还是早点为 自己打算吧,还等什么呢?”尉迥把弓箭丢到地上,大骂大丞相杨坚,然后自杀。 弘度回头对他弟弟弘升说:“你可去取尉迥人头。”弘升就砍下他的人头,后升 任上柱国。当时行军总管照例都要封为国公。弘度没有及时杀掉尉迥,以至让他 大骂丞相,因此弘度降爵一等,封为武乡郡公。 弘度的妹妹嫁给秦孝王为王妃。不久弘度升为襄州总管。弘度一向显贵,管理下 属严厉急躁,动不动就打罚,官吏们害怕得连气都不敢出,听到他的声音,没有 不吓得发抖的。他所到之处,人们都严格执行法令,盗贼绝迹。他又以行军总管 身份出泉门道,归杨素指挥。崔弘度较于杨素,官阶相同,年纪又大一些,杨素 常常屈身于弘度之下。一旦归杨素指挥,弘度心里就很不服气,杨素的话他也大 多不听,杨素也宽待容忍他。 皇上对弘度以厚礼相待,又把他弟弟弘升的女儿嫁给河南王为王妃。他常常告诫 部下们说:“人要忠诚老实,不欺骗他人。”部下都说:“是。”后来曾经吃鳖, 侍奉他的有八九个人。弘度一一问他们说:“鳖的味道鲜美吗?”侍者怕他,都 说:“鳖的味道很鲜美。”弘度大骂说:“奴才怎敢骗我!你们并未吃鳖,怎知 它味道鲜美?”每人都打了八十杖。僚属们见了他,没有不吓得流汗的,没有什 么欺骗隐瞒他。但是,崔弘度治家也如为官一样,子侄们老得头发都白了,仍动 不动就鞭打。他家门规矩严整,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不久,秦孝王王妃因罪被杀,河南王王妃又被废掉。崔弘度忧郁愤懑,推说有病, 呆在家里。弟弟们又与他分居,更加失意苦闷。炀帝即位后,河南王被立为太子。 炀帝将再立崔妃,派使者到崔家府第宣读圣旨。使者到弘升家去,弘度不知道这 事。使者回宫,炀帝说:“弘度有什么话?”使者说:“弘度借口有病,没起床。” 炀帝默然不语,这事终究被搁置了。弘度忧郁愤懑,不久,就死去了。 4、【18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小题。(20 分)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 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 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 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 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 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 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 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 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 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 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 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 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 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 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 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题注意判断“狐盘”“百余人”分别作迁居到的宾语,“急”作后句的补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后来变 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使君,汉代指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有时也用作对对方 派出的使节或信使的尊称。 C.表,是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一种文书。表可言事可议论可抒情,著名的表有 《陈情表》《出师表》等。 D.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 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答案】D 【解析】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 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 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 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 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 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 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 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 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 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 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题注意判断“狐盘”“百余人”分别作迁居到的宾语,“急”作后句的补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后来变 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 使君,汉代指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有时也用作对对方 派出的使节或信使的尊称。 C. 表,是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一种文书。表可言事可议论可抒情,著名的表有 《陈情表》《出师表》等。 D. 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 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答案】D 【解析】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 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 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 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 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 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 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答案】A 【解析】“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②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答案】①(梁鹄)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 机报仇。②盖勋说:“推举贤能的人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 举,(因为没推举)死了也不遗憾!” 参考译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 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査办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想 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计策未定。(梁鹄)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 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仇。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 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于是劝谏梁鹄不要杀苏正和,梁鹄采纳了他的 建议。苏正和免于被杀,前往盖勋那里感谢他。盖勋不见他,说:“我是为梁使 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中平元年,北方羌胡少数民族侵扰陇右,派盖勋在阿 阳驻军来抵抗贼寇的前锋。当时,叛羌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 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集合败兵一百多人设鱼丽之阵。羌人 精锐的骑兵两面猛烈夹攻,士卒死的很多。盖勋多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 的木牌说 定要将我的尸首埋在这里。”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厚待,于是用 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 盖勋抬起头来骂道:“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 惊呆了。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勇猛,不敢加害他,把他送回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 表举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闹饥荒,百姓相互掠夺,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 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 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他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腐败,胡作非为。盖勋査 实杨党贪赃千余万,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禀奏皇上,案件牵 涉到杨党的父亲,皇上下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被 皇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髙进为孝廉,盖勋 不答应。有人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 先帝的宠臣,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说 “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举,(因 为没推举)死了也不遗憾!”等到灵帝逝世,董卓废除少帝,杀了何太后,公卿 以下的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 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 厌恶,在朝堂上不得志,后脊背发毒疮而死,时年五十一岁。 5、【18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小题。(20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 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
D. 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 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答案】A 【解析】“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②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答案】①(梁鹄)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 机报仇。②盖勋说:“推举贤能的人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 举,(因为没推举)死了也不遗憾!” 参考译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 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想 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计策未定。(梁鹄)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 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仇。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 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于是劝谏梁鹄不要杀苏正和,梁鹄采纳了他的 建议。苏正和免于被杀,前往盖勋那里感谢他。盖勋不见他,说:“我是为梁使 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中平元年,北方羌胡少数民族侵扰陇右,派盖勋在阿 阳驻军来抵抗贼寇的前锋。当时,叛羌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 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集合败兵一百多人设鱼丽之阵。羌人 精锐的骑兵两面猛烈夹攻,士卒死的很多。盖勋多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 的木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埋在这里。”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厚待,于是用 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 盖勋抬起头来骂道:“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 惊呆了。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勇猛,不敢加害他,把他送回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 表举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闹饥荒,百姓相互掠夺,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 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 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他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腐败,胡作非为。盖勋查 实杨党贪赃千余万,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禀奏皇上,案件牵 涉到杨党的父亲,皇上下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被 皇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 不答应。有人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 先帝的宠臣,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说: “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举,(因 为没推举)死了也不遗憾!”等到灵帝逝世,董卓废除少帝,杀了何太后,公卿 以下的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 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 厌恶,在朝堂上不得志,后脊背发毒疮而死,时年五十一岁。 5、【18 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小题。(20 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 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