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 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 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 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 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 日:“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颞颞,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 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 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 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 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 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丛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 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 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 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景闻而叹日:“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 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日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答案】B 原文标点: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 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 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 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 C.“五谷”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 特别重视这五种基本粮食的收成,因此魏知古能随时报告。 D.“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 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答案】C 【解析】C文中的“五谷”泛指粮食,魏知古并非具体报告五种粮食的收成。“五 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 种指麻、黍、稷、麦、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 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 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 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 日:“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颞颞,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 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 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 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 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 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 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 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 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景闻而叹日:“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 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日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答案】B 原文标点: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 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 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 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 C.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 特别重视这五种基本粮食的收成,因此魏知古能随时报告。 D.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 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答案】C 【解析】C 文中的“五谷”泛指粮食,魏知古并非具体报告五种粮食的收成。“五 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 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魏知古满腹经纶。他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获多次升迁,历任卫 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魏知古直言敢谏。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直言工程劳民伤财,有违 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因此停止了修建道观 C.魏知古敏锐忠诚。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有所察觉,及时向期廷揭发了 他们的阴谋,因此获得玄宗重赏。 D.魏知古曾遭遇仕途坎坷。他后期因与姚崇不和,被改授为工部尚书,罢除了 参知政事一职,去世后受到宋景的高度评价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②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答案】(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 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魏知古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 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解析】①“乖”,违背。“崇”,注重。“震摇”,动荡不安。“藉藉”,议 论纷纷。 ②“于渭川猎”状语后置句式,“讽”,婉言劝谏。补主语“魏知古”“皇帝” “手制”,亲手下诏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 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 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 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 升迁后任卫 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 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 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我听说‘古 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 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 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 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 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 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 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 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 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 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 给。我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 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出现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
A. 魏知古满腹经纶。他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获多次升迁,历任卫 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 魏知古直言敢谏。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直言工程劳民伤财,有违 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因此停止了修建道观。 C. 魏知古敏锐忠诚。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有所察觉,及时向期廷揭发了 他们的阴谋,因此获得玄宗重赏。 D. 魏知古曾遭遇仕途坎坷。他后期因与姚崇不和,被改授为工部尚书,罢除了 参知政事一职,去世后受到宋景的高度评价。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②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答案】(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 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魏知古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 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解析】①“乖”,违背。“崇”,注重。“震摇”,动荡不安。“藉藉”,议 论纷纷。 ②“于渭川猎”状语后置句式,“讽”,婉言劝谏。补主语“魏知古”“皇帝”。 “手制”,亲手下诏。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 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 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 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 升迁后任卫 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 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 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我听说‘古 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 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 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 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 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 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 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 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 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 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 给。我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 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出现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