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高三复习第三次大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论述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 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 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 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 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 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 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 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 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 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 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 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 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 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 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 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 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
2016-2017 学年度高三复习第三次大检测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论述类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 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 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 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 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 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 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 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 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 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 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 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 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 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 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 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 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 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
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 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 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 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 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己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 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 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 手段的质朴与简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 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 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 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 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 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 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 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 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 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 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 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 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 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 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 手段的质朴与简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 价领域成 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 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 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 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 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 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 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 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 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 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 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尞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丛者欲捶之,登不听,使 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朱殘水金马乖觉得基主友友所为不忍致罚联责数之长遺归家敕 近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 不敢辞,拜受而己。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 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 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 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 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 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 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B.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C.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 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 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 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 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 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 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 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 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 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 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 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 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 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B.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C.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D.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 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像平民一样交往。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 D.“窃”,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出行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 B.孙登体恤百姓。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 闲之处。 C.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 后才穿上 D.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减 轻赋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二)古诗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括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刘长卿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注】元判官,诗人朋友,要去老家河南征收当苗税,诗人为其送行,写下此诗。 8.“鸟雀空城在”与“空山新雨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个“空”字,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5分) 9.诗人“渺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
D.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 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像平民一样交往。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 D.“窃”,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出行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 床。 B.孙登体恤百姓。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 闲之处。 C.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 后才穿上。 D.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减 轻赋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5 分,共 10 分)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二)古诗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括当苗税充百官俸钱【注】 刘长卿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注】元判官,诗人朋友,要去老家河南征收当苗税,诗人为其送行,写下此诗。 8.“鸟雀空城在”与“空山新雨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个“空”字,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5 分) 9.诗人“渺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
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选择 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 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 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 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 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 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 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 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 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 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 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 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 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 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 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的结局。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选 择 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 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 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 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 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 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 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 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 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 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 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 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 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 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 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