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 电视(television、TV、video、.于1一少1一)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 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用电的方法 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 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 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儿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 原始图像。各因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 工作原理 电视信号从点到面的顺序取样、传送和复现是靠扫描来完成的。各国的电视扫描制 式不尽相同,在中国是每秒25帧,每帧625行。每行从左到右扫描,每帧按隔行从上到下分 奇数行、偶数行两场扫完,用以减少闪烁感觉。扫描过程中传送图像信息。当扫描电子束从 上一行正程结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点前的行逆程回扫线,以及每场从上到下扫完,回到上面 的场逆程回扫线均应予以消隐。在行场消隐期间传送行场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 以准确地重现原始图像。 电视摄像是将景物的光像聚焦于摄像管的光敏(或光导)靶面上,靶面各点的光电子 的激发或光电导的变化情况随光像各点的亮度而异。当用电子束对靶面扫描时,即产生一个 幅度正比于各点景物光像亮度的电信号。传送到电视接收机中使显像管屏幕的扫描电子束随 输入信号的强弱而变。当与发送端同步扫描时,显像管的屏幕上即显现发送的原始图像。 电视信号传输分配的过程,以转播其他城市中的实况为例,一般从摄像机、电视中 心或转播车,再经微波中继线路、发射台,最后到用户电视接收机。此外,电视广播卫星和 电缆电视也分别是全国性和城市区域性电视传输分配的有效手段。 编辑本段电视频段 各因的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 (CCIR)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如M代表每秒30帧、每帧526行,视频带宽4.2兆赫 加上调频伴音和调幅视频的残留下边带的总高频带宽是6兆赫:D,K代表每秒25帧、每帧
电视 电视 (television 、TV、 video、ティーヴィー)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 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用电的方法 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 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 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 原始图像。各国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 工作原理 电视信号从点到面的顺序取样、传送和复现是靠扫描来完成的。各国的电视扫描制 式不尽相同,在中国是每秒 25 帧,每帧 625 行。每行从左到右扫描,每帧按隔行从上到下分 奇数行、偶数行两场扫完,用以减少闪烁感觉。扫描过程中传送图像信息。当扫描电子束从 上一行正程结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点前的行逆程回扫线,以及每场从上到下扫完,回到上面 的场逆程回扫线均应予以消隐。在行场消隐期间传送行场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 以准确地重现原始图像。 电视摄像是将景物的光像聚焦于摄像管的光敏(或光导)靶面上,靶面各点的光电子 的激发或光电导的变化情况随光像各点的亮度而异。当用电子束对靶面扫描时,即产生一个 幅度正比于各点景物光像亮度的电信号。传送到电视接收机中使显像管屏幕的扫描电子束随 输入信号的强弱而变。当与发送端同步扫描时,显像管的屏幕上即显现发送的原始图像。 电视信号传输分配的过程,以转播其他城市中的实况为例,一般从摄像机、电视中 心或转播车,再经微波中继线路、发射台,最后到用户电视接收机。此外,电视广播卫星和 电缆电视也分别是全国性和城市区域性电视传输分配的有效手段。 编辑本段电视频段 各国的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 (CCIR)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如 M 代表每秒 30 帧、每帧 526 行,视频带宽 4.2 兆赫、 加上调频伴音和调幅视频的残留下边带的总高频带宽是 6 兆赫;D,K 代表每秒 25 帧、每帧
625行,视频带宽6兆赫,高频带宽8兆赫。将视频基带的全电视信号连同伴音信号分别调 制到甚高频(W)或超高频(心亚)频段上进行广播发射。 编辑本段彩电制式 除包括相同于黑白电视的扫描、信道等以拉丁字母来区别的制式内容外,还根据发、 收端对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广播彩色电视制式要求 和黑白电视兼容,也就是黑白电视机能收彩色电视广播,彩色电视机也能收黑白电视广播, 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图像和伴音。为此,彩色电视根据相加混色法中一定比例的三基色光能混 合成包括白光在内的各种色光的原理,同时为了兼容和压缩传输频带,一般将红(®)、绿(G)、 蓝(B)三个基色信号组成亮度信号()和蓝、红两个色差信号(B-Y)、(R-Y),其中亮度信号可 用来传送黑白图像,色差信号和亮度信号相组合可还原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因此, 兼容制彩色电视除传送相同于黑白电视的亮度信号和伴音信号外,还在同一视频频带内同时 传送色度信号。色度信号是由两个色差信号对视频频带高频端的色副载波进行调制而成的。 为防止色差信号的调制过载,将蓝、红色差信号(B-Y)、(R-Y)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蓝、红 色差信号用U、V表示。 1.NTSC制1954年美国正式广播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也用于加拿大、日本等 国。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这 种制式根据人眼分辨蓝、品红之间颜色细节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红、黄色之间颜色细节的能 力最强的视觉特性,采用蓝、品红之间的色差信号Q和红、黄之间的色差信号1来代替蓝、 红色差信号U和V。用Q、1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角为33°和123°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 正交平衡调幅,以便于解码分离和抑制副载波,调制后的两个色差信号经混合组成色度信号 为在接收端对色度信号进行同步检波,须在发送端利用行消隐期间送出色同步信号。这种制 式的特点是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 2.PAL制1963年联邦德国为降低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制式,于1967 年正式广播,也用于英国和中国等国。PAL是相位逐行交变(Phase AlternationLine)的缩 写。这种制式用U、V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位为0°和90°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 调幅,并把V分量的色差信号逐行倒相。这样,色度信号的相位偏差在相邻行之间经平均而得 到抵消。这种制式特点是对相位偏差不甚敏感,并在传输中受多径接收而出现重影彩色的影 响较小
625 行,视频带宽 6 兆赫,高频带宽 8 兆赫。将视频基带的全电视信号连同伴音信号分别调 制到甚高频 (VHF)或超高频(UHF)频段上进行广播发射。 编辑本段彩电制式 除包括相同于黑白电视的扫描、信道等以拉丁字母来区别的制式内容外, 还根据发、 收端对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广播彩色电视制式要求 和黑白电视兼容,也就是黑白电视机能收彩色电视广播,彩色电视机也能收黑白电视广播, 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图像和伴音。为此,彩色电视根据相加混色法中一定比例的三基色光能混 合成包括白光在内的各种色光的原理,同时为了兼容和压缩传输频带,一般将红(R)、绿(G)、 蓝(B)三个基色信号组成亮度信号(Y)和蓝、红两个色差信号 (B-Y)、(R-Y),其中亮度信号可 用来传送黑白图像,色差信号和亮度信号相组合可还原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因此, 兼容制彩色电视除传送相同于黑白电视的亮度信号和伴音信号外,还在同一视频频带内同时 传送色度信号。色度信号是由两个色差信号对视频频带高频端的色副载波进行调制而成的。 为防止色差信号的调制过载,将蓝、红色差信号(B-Y)、(R-Y)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蓝、红 色差信号用 U、V 表示。 1.NTSC 制 1954 年美国正式广播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也用于加拿大、日本等 国。NTSC 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这 种制式根据人眼分辨蓝、品红之间颜色细节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红、黄色之间颜色细节的能 力最强的视觉特性,采用蓝、品红之间的色差信号 Q 和红、黄之间的色差信号 I 来代替蓝、 红色差信号 U 和 V。用 Q、I 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角为 33°和 123°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 正交平衡调幅,以便于解码分离和抑制副载波,调制后的两个色差信号经混合组成色度信号。 为在接收端对色度信号进行同步检波,须在发送端利用行消隐期间送出色同步信号。这种制 式的特点是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 2.PAL 制 1963 年联邦德国为降低 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制式,于 1967 年正式广播,也用于英国和中国等国。PAL 是相位逐行交变(Phase AlternationLine)的缩 写。这种制式用 U、V 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位为 0°和 90°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 调幅,并把 V 分量的色差信号逐行倒相。这样,色度信号的相位偏差在相邻行之间经平均而得 到抵消。这种制式特点是对相位偏差不甚敏感,并在传输中受多径接收而出现重影彩色的影 响较小
3.SECAM制1967年在法国正式广播,也是为改善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 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还用于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SECM是顺序传送彩色和存储 (Sequential Couleura Memoire)的缩写,是在同时传送亮度、色度信号的情况下,发送端对 红、蓝色差信号分别逐行依次传送。但在接收端解码时,需要同时有亮度和红、蓝色差信号 才能还原出红、绿、蓝三基色信号,因此在接受解码器中利用延迟线将收到的其中一个色差 信号储存一行的时间,再与下一行收到的亮度(己在发端延迟一行)和另一个色差信号一起 组成三个用作解码的信号。色度信号由红、蓝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有一定频率间隔的两个色 副载波调频而成。这种制式的特点是受传输中的多径接收的影响较小。 4.全电视信号电视视频基带内传输图像的复合信号。黑白电视的全电视信号包括: 扫描逆程期间的行(水平)、场(垂直)扫描同步和消隐信号、扫描正程时间的黑白亮度信号 其中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以保证接收图像的稳定重现:消隐信号用来消除回扫亮线 干扰:黑白亮度信号供黑白或彩色电视机接收黑白电视图像。 编辑本段系统构成 信号系统 电视信号系统包括公共信号通道、伴音通道和视放末级电路三个部分,它们的主要 作用是对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在荧光 屏上重现出图像,并在扬声器中还原出伴音。由高频放大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三部分组 成。 高频放大器作用是选择并放大由接高额调谐器接收到的高频电视节目信号,经过混 颜处理得到图像中额信号和伴音中频信号: 中频(第一中频)信号声表面的作用是形成图像中放的幅频特性: 预中放的作用:放大信号(20B放大量),补偿声表面滤波器对信号的损耗: 表面滤波器实现高额调谐器与图像中放之间的阻抗匹配。 AC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中放和高放电路的增益,从而保持检波器输出 AGC和ANC的视频信号电压幅度基本稳定: ANC(自动噪声抑制)电路:减小电视外来噪渡信号对电视机的影响和干扰
3.SECAM 制 1967 年在法国正式广播,也是为改善 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 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还用于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SECAM 是顺序传送彩色和存储 (Séquential Couleurà Mémoire)的缩写,是在同时传送亮度、色度信号的情况下,发送端对 红、蓝色差信号分别逐行依次传送。但在接收端解码时,需要同时有亮度和红、蓝色差信号 才能还原出红、绿、蓝三基色信号,因此在接受解码器中利用延迟线将收到的其中一个色差 信号储存一行的时间,再与下一行收到的亮度(已在发端延迟一行)和另一个色差信号一起 组成三个用作解码的信号。色度信号由红、蓝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有一定频率间隔的两个色 副载波调频而成。这种制式的特点是受传输中的多径接收的影响较小。 4.全电视信号 电视视频基带内传输图像的复合信号。黑白电视的全电视信号包括: 扫描逆程期间的行(水平)、场(垂直)扫描同步和消隐信号、扫描正程时间的黑白亮度信号。 其中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以保证接收图像的稳定重现;消隐信号用来消除回扫亮线 干扰;黑白亮度信号供黑白或彩色电视机接收黑白电视图像。 编辑本段系统构成 信号系统 电视信号系统包括公共信号通道、伴音通道和视放末级电路三个部分,它们的主要 作用是对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在荧光 屏上重现出图像,并在扬声器中还原出伴音。由高频放大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三部分组 成。 高频放大器作用是选择并放大由接高额调谐器接收到的高频电视节目信号,经过混 频处理得到图像中额信号和伴音中频信号; 中频(第一中频)信号声表面的作用是形成图像中放的幅频特性; 预中放的作用:放大信号(20 dB 放大量),补偿声表面滤波器对信号的损耗; 表面滤波器实现高额调谐器与图像中放之间的阻抗匹配。 AC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中放和高放电路的增益,从而保持检波器输出 AGC 和 ANC 的视频信号电压幅度基本稳定; ANC(自动噪声抑制)电路:减小电视外来噪渡信号对电视机的影响和干扰
四d 电视三片集成电路 扫描系统 电视扫描系统包括同步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显像管及其供电电路。扫 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栅。 幅度分离电路利用同步信号在全电视信号中幅度最高的特点,把复合同步信号取出 来积分电路利用场同步信号的宽度远远大于行同步信号宽度的特点,将场同步信号从复合同 步信号中分离出来,去控制场扫描电路,实现电视场扫描同步。 积分电路的分离方式也称宽度分离AFC电路作用是自动实现行同步。原理是将行同 步信号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取出,与本机行输出级反馈回来的行频锯齿镀信号进行比较,然后 输出误差控制电压去调整行扫描的频率和相位,实现行电视同步电路。 电源电路 电视电源电路的作用是将电视提供的220V交流电压进行变压(降压),然后经整流、 滤波、稳压,得到符合要求的稳定直流电压供给各部分电路。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1883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 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 础
电视三片集成电路 扫描系统 电视扫描系统包括同步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显像管及其供电电路。扫 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栅。 幅度分离电路利用同步信号在全电视信号中幅度最高的特点,把复合同步信号取出 来积分电路利用场同步信号的宽度远远大于行同步信号宽度的特点,将场同步信号从复合同 步信号中分离出来,去控制场扫描电路,实现电视场扫描同步。 积分电路的分离方式也称宽度分离 AFC 电路作用是自动实现行同步。原理是将行同 步信号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取出,与本机行输出级反馈回来的行频锯齿镀信号进行比较,然后 输出误差控制电压去调整行扫描的频率和相位,实现行电视同步电路。 电源电路 电视电源电路的作用是将电视提供的 220 V 交流电压进行变压(降压),然后经整流、 滤波、稳压,得到符合要求的稳定直流电压供给各部分电路。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1883 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 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 24 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 年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 础
1923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 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 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 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 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 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 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 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 转播。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 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 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1940年 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23 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 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 年 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 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 30 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 5 次扫过扫描区,画 面本身仅 2 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 年 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 年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 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 年 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 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 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 25 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 年 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 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 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1940 年 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