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7日 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 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 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 电视接收机。 1972年 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 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 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 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年 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 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
1949 年 12 月 17 日 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 年 美国 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 年 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 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 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 电视接收机。 1972 年 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 年 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 年 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 年 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 年 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 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 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 2.5 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 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 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 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 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 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1.8米4行9 作品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 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年 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传 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1991年11月25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比目前的525条多出 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 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为127 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 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重 量为280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 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 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 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编辑本段在中国的发展史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 3.6 米,高 4.62 米,相当于 210 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 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 年 3 月 17 日 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 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 40 米、高 25 米,面积达 1000 平方米,整个建筑有 14 层楼房那么高。 相当一台 1857 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 36 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 1 吨,厚 1.8 米 4 行 9 作品共有 45 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 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 年 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 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 年 11 月 25 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 1125 条,比目前的 525 条多出 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 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 9:12 为 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 平机视角从 10 度扩展到 30 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 28 万个增加 为 127 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 4 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 屏高的 7 倍而是 3 倍,且伴音逼真,采用 4 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 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 ,重 量为 280 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 5.5 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 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 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 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 60 厘米、宽 38 厘米,而厚度只有 3.7 厘米,重量仅 1.7 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编辑本段在中国的发展史